话说江湖盛传“一朝入坑,三年调漂,五年找底,十年开饵,终生打窝”,本着虚心学习,格物致知精神,在此纯理论探讨,因为实际野钓环境水底复杂,变化莫测,不可硬套理论。
纯理论探讨,假设满足以下条件:
1.水底平整,区域水深3m恒定,无风无浪。
2.浮漂漂尾共20目,1目=1cm。
3.子线长20cm,子线重忽略不计。
4.双钩钩距4cm,双钩钩重忽略不计。
5.拉饵每次大小均匀重量一致单饵压漂1目。
6.铅坠长度约1cm忽略不计,假定为1质点。
调漂步骤:
1.重铅找底:铅皮重量>浮漂吃铅量,上下调整浮漂至露出水面2目。(水深浮漂全部没入水中往上撸,水浅浮漂睡在水面或倾斜或露出太多,都得往下撸)(实际是铅坠往上那侧点到2目为实际水深)
2.双钩离底:挂上子线双钩,下拉浮漂子线长+10cm,修剪铅皮至浮漂露出水面4目,此时下钩离底10cm+2目,也就是12cm。(不建议半水调漂,比如水深3m,1.5m位置调,后面钓底1.5m主线重压1目就不准了)
3.拉饵调整:双钩拉饵抛入水中,浮漂翻身下沉至4目,然后缓慢下沉至2目(双饵下沉到位)。此时下钩离底10cm。
4.灵钝调整:此时双钩离底处于较灵状态,下拉浮漂钓浮,上拉浮漂钓钝。双钩在水中位置可自由控制。
双钩状态:
1.双钩离底:离底距离自由调整,比如想离底20cm,下拉浮漂10cm即可。
2.下钩触底:上拉浮漂10cm。
3.下钩躺底,上钩触底:上拉浮漂钩距4cm,此时浮漂露出应为3目。(下钩饵不压目)
4.双钩躺底:铅坠悬垂,上拉浮漂10-30cm范围内,浮漂露出4目。(双钩饵不压目,实际上露出高于4目,因为第二步是带双钩调的)
5.铅坠触底:上拉浮漂30cm,露出4目。(实际高于4目,钩重忽略)
6.铅坠躺底:上拉浮漂>30cm,比如上拉34cm,露出8目。
以上纯属理论实验探讨,实践肯定很多不符合。搞懂原理,灵活运用即可。屠龙少年一般野钓较多,环境复杂,风浪走水,喜欢铅坠躺底多竿守钓。池战快鱼的话就单竿双钩离底,尽量把鱼往上层吸引,增大抢食范围,快速上鱼。
话说江湖盛传“一朝入坑,三年调漂,五年找底,十年开饵,终生打窝”,本着虚心学习,格物致知精神,在此纯理论探讨,因为实际野钓环境水底复杂,变化莫测,不可硬套理论。纯理论探讨,假设满足以下条件:1.水底平整,区域水深3m恒定,无风无浪。2.浮漂漂尾共20目,1目=
有些人可能钓鱼方法或喜好不同,不一定用得上,有些大师有更好的方法,也欢迎分享。一、冬季鲫鱼最显著特点1. 冬天鲫鱼相对其他季节,还是远离岸边,相对在深水,那么对于钓手就要钓远钓深2. 鱼体温随着水温变化,低温导致鱼代谢变慢,肌肉力量变弱,吃口及游动变弱,反映到
浮漂号称是钓鱼人的眼睛,在谈浮漂分类与选择之前,先说明几点对于浮漂的心得:1、在资源面前,一切钓技高低与见解都沦为鸡肋,好资源拿矿泉水瓶当浮漂都能上鱼,没资源就是用镀金、镶钻、大师手作的浮漂也是白扯。2、浮漂灵敏不灵敏首先是取决于你能不能看清漂目,漂尾越细理论
浮漂的调钓对于每一个钓鱼人来说都是必修课,浮漂就是我们钓鱼人的眼睛,钓鱼玩的就是钓手通过浮漂的传递信号对水下鱼情的掌控。能不能更加精确的抓住鱼口,主要就体现在钓手能否调好浮漂的比重。懂调漂的钓鱼人,觉得调漂不需要那么复杂,合适就好。不会调漂的人,总会纠结调几钓
钓鱼总是钓不到,总是比别人钓得少。在垂钓中自己漂相少,而旁边的钓友下竿就有口。出现这种情况不是水底没有鱼,而有可能是你调漂不对路。这时候应该是检查自己的调漂,是否是调漂不对?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分享调漂的步骤!1、找底找底是调漂当中的第一步,找底是为了钓位水深。那
调漂是台钓技巧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因为台钓的调漂方法比较多,步骤也不完全相同。但是不用着急,调漂虽然方法多,但是最好先学会一种,精通了一种,其他调漂方法也就触类旁通。一、铅坠找底找底永远是调漂的第一步,不管调漂是何种方法,因为找底是为了确定半水深度,为了确定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