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分早晚”是从节气来讲,一旦过了立秋,气温的变化很快就会显现出来,早晚凉,中午热。对于钓友来说,立秋之后钓鱼,应尽量避开中午相对炎热的时段,向凉爽的早晚靠拢。但是,除非之外,初秋钓鱼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说,在方塘下竿,早上应该尽量选择背阴的地方,如东北角或东南角。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前不久我深刻地体会了一次。
大约早上6点多我到了鱼塘边,这是两口一东一西、中间隔着一道堤坝的鱼塘,水面相当开阔。两口鱼塘的鱼情“诡”得很,有时东塘的鱼动,西塘的鱼就纹丝不动,有时则恰恰相反,所以我多会选择在两口鱼塘中间的堤坝上下竿,哪边鱼情好就钓哪边。我又考虑到两口鱼塘的北岸有丛生的芦苇,又有若干水草,鱼情一般比南岸要好一些,所以最后我把钓位定在了堤坝的最北边。站在钓位处,可以看到东边鱼塘西北角上有不少水花生;西边鱼塘东北角上有一棵桑树倒垂在水面上,形成了大片的阴影,这都是非常理想的钓点。而我的窝料下去之后,两边鱼星点点。有些奇怪的是,东北鱼塘的鱼星似乎要更多一些,但就是不开口;西边鱼塘的鱼星不多,但有鱼咬钩。从上午7点到9点半,我在西边鱼塘一共钓获50~100克的鲫鱼近20尾,另外还钓获300克重的鳊鱼2尾,而在东边鱼塘却一尾鱼也没有钓到。
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后来看了日头,再看了水面,才恍然大悟,应该与我在东西两个鱼塘打下窝子的朝向有关。东边鱼塘打下的窝子在鱼塘的西北角,西北角是太阳升起后最先照到的地方,所以这里的水温上升较快。而这个季节虽然说早晚温度稍低一些,近岸的地方一夜过去水温也可能比深水区低,但随着太阳升起,近岸水温会上升很快,所以鱼儿不太可能在这里巡游、觅食。那水中似乎是鱼星的气泡,有可能是沼气泡。至于西边鱼塘我打下的窝子,因为是在鱼塘的东北角,早上太阳初升的时候,阳光为堤坝所挡,不会直射水中,加之桑树树荫的遮掩,这里的水温上升得要慢一些,鱼儿在这种相对阴凉得地方,停留的时间自然也会长一些。
钓谚有“圆钓心、长钓腰、方钓角”的说法,我下竿的这两口鱼塘近乎正方形,所以打窝与下竿选择属于“角”的地方是正确的。但是,打窝朝向却选错了。我觉得方位的选择,不同的季节应该有所区别:天热,要选择背阴的地方;天冷,该选择朝阳的地方;一天当中不同的时段也要区别对待,比如说天热的上午,选择东北角或东南角,但是到了下午,就应该反其道行之,选择西北角或西南角。除此之外, 风向也是钓鱼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只有将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我们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方位的不同决定了鱼情的不同,对于钓友们来说,想要获得更好的鱼获,需要认真思考这一问题。
“立秋分早晚”是从节气来讲,一旦过了立秋,气温的变化很快就会显现出来,早晚凉,中午热。对于钓友来说,立秋之后钓鱼,应尽量避开中午相对炎热的时段,向凉爽的早晚靠拢。但是,除非之外,初秋钓鱼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说,在方塘下竿,早上应该尽量选择背阴的地方
渔谚说:“钓点选得佳,上鱼白花花;钓点没选对,多半白受累。”可见找钓点对获鱼多寡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寻找钓点呢?一、选择食多的水域鱼为了生存和繁殖后代,必须每天都要进食,这与人天天要吃饭是一样的,所以,哪里食物多,哪里鱼成窝。有食能聚鱼,有食的水域能钓到鱼。
钓谚常有“涨水鱼,落水虾”“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等,这些话钓友们都知道,可为什么涨水要钓明水,落水要钓草洞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野钓经验得出:涨水时由于水中的溶氧量大大增加,溶氧量增加会导致鱼儿觅食积极。涨水时一般会淹没一些草滩、庄稼地,这些地方会有各种虫
深秋钓遛边鱼,钓点尤为关键,通常可以将这些地方作为钓位:水隐里斜坡。这种斜坡从水边往远水倾斜,越来越低地向水域远处延伸,一般坡度30至60度为最适宜,斜坡太陡很容易形成“陡壁悬崖”,在这种悬崖斜坡一般水流比较急而形成得,撒饵做诱窝饵料容易被飘移至崖底谷里去,抛
所谓选位,主要是在一个“选”字。如果错将钓位选在无鱼或鱼儿稀少之处,自然很难有理想的收获。因此,垂钓者在选位时必须根据天气、环境和水情等精心挑选,寻找那些鱼儿比较密集或经常路过的通道。当然这说起来容易,但真正到了环境极其复杂并经常被非法狂网滥捕和电鱼的野河野塘
1.水域要求较深大鱼个子大,容易暴露自己,就是夏季水较浑浊时,大鱼多数时间也都爱在深水里,何况秋季水清,大鱼更加怕被人发现,所以较浅的水域是没有大鱼的。因此,想要钓得大鱼,不要选择浅水,应该选择起码有3-5米深的水域作钓场比较合适。超过5米以上因为水里缺氧和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