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指初秋、仲秋和晚秋。“三秋”钓鱼之不同,主要源自气温之不同。所以,秋天钓鱼要在“不同”二字上做文章。
一、钓时不同
初秋的气温依然偏高,出钓时间与夏季基本相同。为避开白日的酷热,应选早晨和傍晚垂钓,尚可夜钓。进入仲秋后,温度既不高也不低,被视为秋钓的黄金月。不仅早晚能钓,白天也可以钓,基本不受时间限制。晚秋气温明显降低,特别是霜降之后,早晚与白天的温差逐渐拉大,故早晚不宜出钓,最佳钓时为上午8时至下午16时,但要避开刮强风和下雨天。
二、钓饵不同
初秋垂钓用饵应以素食为主,无论用成品饵或自配饵,其味宜淡不易浓。如果钓鲤鱼,最好用嫩玉米粒再蘸香精。仲秋垂钓用饵要以荤素兼备,双钩上素下荤最常用,也最受青鱼青睐。荤饵用昆虫,素饵用薯丁和颗粒都行。晚秋垂钓用饵以荤为主,如用面食需加入适量的虾粉或血粉。因为面临寒冬即将到来,鱼必须储备足够的营养越冬,所以,它特别喜欢吃蛋白质多的荤食,如蚯蚓、蛆虫、小虾等,但要选用鲜活的。
三、钓场不同
初秋天热,池塘的水中易乏氧,所以,应以小溪、河川、水库等自然水域为钓场。为避鱼水中乏氧的困惑,应钓大水面。钓流水,只要能找到鱼的栖息地和觅食地,就能钓到鱼。所以,有经验的钓手除风天、雨天外,一般很少钓池塘,尤其不会去钓死水塘和肥水塘。仲秋可视当天的气温和气压状况,决定去自然水域或去池塘,要因天而动。晚秋之后应以钓静水的池塘和自然水域的深河为主,要钓小水面不钓大水面,钓背风不钓迎风,钓静水不钓流水。
四、钓点不同
初秋的早晚和夜间垂钓,宜钓近不钓远,钓浅不钓深,钓光不钓草。因为这几个时段是鱼觅食的高峰,深水里一无所有,它只有到岸边的浅水里才能找到食充饥。白天刮风时要钓下风口,下雨也要钓岸边,不要甩长线。若白天垂钓,可选阴钓深。钓池塘应选水口两侧和增氧机四周的水域。仲秋因为气温适中,鱼的生理机能旺盛,它会大范围的活动,见食就吃。所以,选择钓点不必苛求,远点近点,深点浅点,流水静水都能钓到鱼。进入晚秋后,钓点应选深钓阳,还可以钓草洞、草缝、草旁、草膛以及草与草的通道。但在光照强又无风的中午时光也可以钓浅水。
五、钓法不同
初秋可采取“五结合”为主的钓法,即钓动与钓静结合,以钓动为主;钓草与钓光结合,以钓草为主;钓底与钓浮结合,以钓底为主;钓阴与钓阳结合,以钓阴为主;钓浅与钓深结合,以钓浅为主。仲秋钓流水可采取走漂钓浮和弃漂钓底。钓静水可采取悬坠钓和悬钩钓,还可以戳拱和戳孔。晚秋因为鱼的活动范围减小,故可采取逗钩和拖钓的方法,通过人为地制造动态,把死饵变活饵诱鱼吃钩。
“三秋”指初秋、仲秋和晚秋。“三秋”钓鱼之不同,主要源自气温之不同。所以,秋天钓鱼要在“不同”二字上做文章。一、钓时不同初秋的气温依然偏高,出钓时间与夏季基本相同。为避开白日的酷热,应选早晨和傍晚垂钓,尚可夜钓。进入仲秋后,温度既不高也不低,被视为秋钓的黄金月
立秋之后,垂钓又进入黄金季节,有的钓友喜欢就近在公园的池塘垂钓,但作为公园池塘垂钓又面临这一个问题:气温随着节气变化的走势与钓点选择问题。我们钓鱼人如何去合理应对?才能使垂钓有鱼获,收获快乐与健康?本人结合自身实践,特此为钓友们解说一二。一、出钓的时间立秋之后
虽然8月初就已经立秋了,但由于还处在“末伏”,正午尚能感觉到秋老虎的威力,江淮地区的正午温度能达到35℃左右。但是,一场秋雨一场凉,毕竟季节不饶人,立秋后弱冷空气初现,早晚与中午的温差拉大,天气显现出“秋意渐近,夏味犹存”的状态。气温的大起大落会迫使鱼儿频繁调
风,对于钓者来讲既爱又恨。爱的是,在2-3级微风的吹拂下,水体溶氧量充足,能唤起鱼吃食的欲望;恨的是,刮五六级以上的大风时,波浪翻滚,竿梢摆动浮标倒,甚至连抛竿投饵都很难。立秋后,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开始下降,河水慢慢变凉,鱼情逐渐活跃,去河边钓鱼的人也多了起
处暑后,钓鱼人告别了炎热的夏季,迎来了秋高气爽的金秋季节。鱼类在这个时候也随着水温的下降,纷纷回到水底,结队游弋、积极觅食、积攒脂肪、准备越冬。此时鱼肥,喜好溜边,秋季近岸傍草更易获鱼。一、秋季钓边的理由1.水情特点经过夏天的雨季之后,江河、坑塘、湖库等水域,
1.钓具组配合理仲秋钓鱼,钓具与春天截然不同。因为仲秋的鱼儿,躯体肥大,食欲旺盛,吃食也不挑剔,摄食凶猛,咬钩后挣扎力强,具有一定的野性。根据鱼儿这一特点,钓竿要粗大结实,渔线直径要粗些,鱼钩宜大点。2.选用适口饵料仲秋时日的鱼儿食量大,且有洄游寻食的习惯,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