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尔津河源于阿尔泰山脉的南麓,为美丽的喀纳斯湖的下游,由山上融化渗透的雪水、雨水和山间的泉水流人沟溪中汇聚而成,最终汇人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没有污染,水质良好,清澈见底,且水温很低(洗一条小手帕因水凉刺骨都要歇息好几次),所以很适合哲罗鱼的繁殖与生长。哲罗鱼大的一般都成对,每年5~6月涨水时期繁殖,此时一般不吃钩。雌鱼在产卵期间由雄鱼在周围守卫警戒,不让其他鱼求偶接近及吞食鱼卵。哲罗鱼属畦科冷水性大型食肉性鱼类,其生性机敏、狡猾而凶狠,因呈红褐色,故我地又叫“红鱼”,是一种名贵鱼种。
4月中旬河冰消融开河后,哲罗鱼就开始潜伏在水深流急旁活动呈饥饿状态,水清时也肯咬钩可以钓到。但随着河涨水水质变浑浊,鱼的视线被阻就不容易钓到了,除非春季寒潮来临气温下降,山上积雪融化程度减慢,水质稍清时,偶尔也能钓到。
6月底洪水退后,水质慢慢变清,哲罗鱼开始喜食,钓季便开始了。
7、8、9月份为哲罗鱼最活跃时期,不时可以看到它们在水面下游动的波纹和蹿出水面追吃小鱼的情形。此时的小鱼因喜欢结集于水不太深的地方,因此应钓浅不钓深,可以沿河走钓或骑马划小船过河,在河中夹心处及流水的河岔子处,最好在清晨与傍晚找鱼窝子垂钓。
一、拟饵钓
1.毛钩:最好用(哈)熊毛(不沾水、倒毛)绑于大的单钩上,露出钩门钩尖。毛钩要有点重量,能以甩出去为准。
2.转勺:选用直径0.6~1毫米厚的白、黄铜片做成长形勺子状,拴线、钩、坠。
转勺用砂纸擦亮(提高能见度),转勺与大钩的距离一定要协调,用海竿甩于河中。当坠子下沉距水面至20——40厘米厚迅速摇轮收线。转勺因受水流阻力的作用而转动,以假乱真,便可上鱼。若白、黄色转勺、毛钩相换抛甩,可提高上鱼率。
3.拟饵:分一般的和夜光的模拟小鱼两种。经试验应在尾部更换一较大的二三叉钩为好(鱼肚底下的小三叉钩可以去掉以免咬偏而跑鱼)。主要选择逼真泳姿颤动程度好的,并在确认河中安全无挂钩的情况下方可使用。
二、真饵钓:懒钩
1.将小鱼以大钩穿在鱼的脊背上(这样可存活时间较长),拴铅坠甩入河中,使鱼游动可以钓上鱼。
2.用大的蚯蚓穿大钩,头朝钩尖,流出点蚯蚓使其蠕动也可上鱼(但易被小杂鱼喙食)。因哲罗鱼用真饵不太容易钓上,现我地钓者一般不用此法,而以模拟饵钓法替代。
9月中旬后气候转凉,小鱼开始洄游喜结集于深水处。可谓羊群下山了狼跟其后,哲罗鱼也就跟其随尾,秋季钓哲罗鱼就宜钓深不宜钓浅了,一般用转勺和假鱼钓比毛钩好。
10月份一部分哲罗按习惯路线每年游至额尔齐斯河深水处越冬,为了积累体内脂肪,越冬前也拼命吃钩,这时以假饵垂钓最好。
由于哲罗鱼行踪诡秘又好神出鬼没十分难钓,因此被日本人称之为“梦幻之鱼”。有时整个钓季防空不获鱼,但有时在一天之内可钓获二三条。所以,一定要找好鱼窝子(急流旁的小稳水处),把握好时机,选择好钓饵,不能守株待兔,要腿勤多跑,手勤多甩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才会有收获。
在布尔津河钓哲罗鱼是一种享受,既可欣赏沿河两岸独特秀丽的自然风光,且又活动了身子骨锻炼了体质,同时可与钓其他鱼结合起来,兼而得之,何乐而不为呢!
布尔津河源于阿尔泰山脉的南麓,为美丽的喀纳斯湖的下游,由山上融化渗透的雪水、雨水和山间的泉水流人沟溪中汇聚而成,最终汇人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河没有污染,水质良好,清澈见底,且水温很低(洗一条小手帕因水凉刺骨都要歇息好几次),所以很适合哲罗鱼的繁殖与生长。哲罗鱼大
鱼种简介:日本笠鳚,有名猴头鱼、小姐鱼。隶属鲈形目、线鳚科。体验长,侧扁。头小,吻短,吻端园钝。口裂小,下位,稍倾斜。下颌长于上颌,两颌上各有齿2行。眼大,侧上位。头部有发达的繸状皮质突起。背鳍1个,由鳍棘组成,基底和背缘近等长,无刻缺。
一、竿路亚狗鱼,鱼竿的选择也没有什么特定的要求,无论长短,无论粗细,遵循稳准狠的原则即可;调性的话建议用ML或者M钓即可,个人认为M调是最舒服的,因为狗鱼生活在水草肥美的地方,那里活饵丰富,路亚的时候拟饵容易挂草,这时候竿身稍微硬点容易摆脱水草的束缚,中鱼也容
鳕鱼俗称大头青、大口鱼、大头鱼、明太鱼、水口、阔口鱼、大头腥、石肠鱼等,纯正的鳕鱼指鳕属鱼类,分为大西洋鳕鱼、格陵兰鳕鱼和太平洋鳕鱼。通常鳕鱼的概念扩大到鳕科鱼类,有50多种,它们中大多数分布于大西洋北部大陆架海域,重要鱼种有黑线鳕、蓝鳕、绿青鳕、牙鳕、挪威长
胖头即虾虎鱼。胖头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抗寒冷。进入严冬后是我地近海岸仅有的两种可钓鱼种之一(另一种是斑鲆鱼),近海只要不结冰均可钓获。二是喜欢夜晚活动觅食。所以秋、冬是垂钓胖头鱼的最佳时机。经多年实践,本人初步摸索出秋冬夜垂钓胖头的佳时、佳点、佳饵、佳法和适宜
鲌鱼生性凶猛,仔鱼时主食浮游植物,幼鱼时吞食浮游动物,成鱼时则以小鱼、小虾为主要食物。鲌鱼食性杂,除食小鱼、小虾外,对落在水中的毛毛虫、飞蛾、蚂蚱,油葫芦、蟑螂、蟋蟀、青虫等昆虫均喜食。它有很强的生存能力,几乎所有淡水中都有它的踪影。以笔者居住地——濉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