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掌握垂钓时间
垂钓黄颡鱼的关键是时间的选择。夜幕降临后,黄颡鱼从躲藏的地方纷纷出来觅食,见饵就吞,并且多在水边活动,天越黑,垂钓效果越好。从黄昏到晚上12时,都是垂钓黄颡鱼的好时间,晚上12时过后,黄颡鱼咬钩趋于平淡,到凌晨4时左右,又会进入一次觅食的小高潮。
二、选好恰当钓位
黄颡鱼喜欢在水中的石底、石罅中藏身,水底多石块的水域,自然成了他们活动最频繁的场所,钓位也要选择在这些地方。如果钓法得当,钓饵对路,会有很高的上钩率。但在水底多石块的水域垂钓,最大的不足是容易挂底,且容易遭到螃蟹的骚扰。
手竿挂底后,轻轻拽动,有时能够拉出来,而使用抛竿挂串钩,坠容易卡在石缝中,解决的办法,是用布块包小石头替换坠子。
将布块剪成手掌大小的方形,把一块比鸡蛋稍小的石头包进去,用下棉线扎紧,然后系在连接环上,抛线入水。被卡住后,用力拽线,棉线断裂,石头坠留在水底,而钩则可以安然无恙的出水,再系一块布包石头即可,既环保又经济。
沙质水底,是垂钓黄颡鱼的好钓位,水底沙滩平整,饵落在上面醒目,容易被黄颡发现。
夜晚的水边,是用手竿钓黄颡鱼的好场所。黄颡有沿岸觅食的习性,水边多落水的小昆虫,多飞蛾,容易落水,一些小青蛙也在夜晚的水边活动,这些都成为黄颡猎食的目标。
静水使用手竿,使用发光棒或夜光漂;流水使用抛竿,夹铃,这样的钓组设置,夜晚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黄颡鱼是肉食性鱼类,仗着它有毒的硬刺胸鳍和同样坚硬锋利的有毒的背鳍,在水中横行霸道,猎杀其他小型鱼类和水中小动物,作为自己的美餐。见荤饵就上钩,喜食蚯蚓,其次是猪羊肝,用小鱼作饵也不错。
让蚯蚓保持鲜活很重要,蚯蚓在水中的蠕动,容易引起上钩。
猪羊肝作饵好,但由于它浓烈的血腥味,在有螃蟹的水域,容易招惹螃蟹。
三、借助工具摘钩
钓获后的黄颡,常会发出咕咕的叫声,两根胸鳍不停地炫耀着,发出威胁的动作。只有被黄颡鱼有毒的鳍刺伤过手指的人,才知道它的厉害:血流不止,疼痛难忍,伤口也不易愈合。黄颡无鳞,通体光滑,又有毒刺,不好用手抓。因此,钓获后的黄颡鱼,摘钩成为一大难事。不过,有备而至就不会太大的困难。
干毛巾、摘钩器或者医用止血钳,是夜钓黄颡必不可少的工具。钓获黄颡鱼后,先用干毛巾包住,手抓到恰当的地方,然后用摘钩器或者止血钳从鱼口中取钩,这样就安全和容易多了。
钓获的黄颡鱼最好用容器来装,如果用有眼鱼护装,黄颡鱼的鳍刺挂在鱼护的网眼上,鱼容易死,回家后也不容易倒出来。
一、掌握垂钓时间垂钓黄颡鱼的关键是时间的选择。夜幕降临后,黄颡鱼从躲藏的地方纷纷出来觅食,见饵就吞,并且多在水边活动,天越黑,垂钓效果越好。从黄昏到晚上12时,都是垂钓黄颡鱼的好时间,晚上12时过后,黄颡鱼咬钩趋于平淡,到凌晨4时左右,又会进入一次觅食的小高潮
“天下黄河十八弯,钓过沟汊钓草滩。”“东走西走,鱼儿满篓。”这些是钓友们在黄河选位下钩时的口头禅。过去,黄河鱼多,鲤鱼、鲫鱼、草鱼、鲳鱼、鲢鱼、黑鱼、鲇鱼、翘嘴几乎应有尽有,给钓友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近年来,虽说鱼情不如从前,但钓友也能有所收获。“走黄河,钓黄
黄颡鱼又称黄辣丁或嘎鱼,此鱼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每年的7—8月是钓黄颡鱼的好季节,此前在水库钓鱼常看见当地人在岸边下地笼子捕鱼,通过观察发现地笼内还有许多的小虾。所以我每次钓鱼都带上虾米笼子捞虾作为鱼饵钓黄颡鱼。具体细节如下:时间选在太阳落山后,天色蒙
黄颡鱼的食用价值很高,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喜欢钓黄颡鱼。黄颡鱼多生活在水库、江河、湖泊、池塘静水或缓流处,大多在4-5月份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习性。黄颡鱼对水环境适应性较强,具有很强的惧光性,所以,觅食活动多在夜间和阴天进行。黄颡鱼白天喜欢栖息于
黄颡鱼,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优质小型肉食性无鳞鱼,各地叫法不同,在本地俗称昂公。因其肉质细腻柔嫩且几乎无杂刺,经常作为婴幼儿的营养食物,但市场上所售黄颡鱼多为人工养殖,营养价值大幅度降低,甚至含有激素等有害物质,所以很多有小孩的钓友通常会选择垂钓野生黄颡鱼给小孩食
一、选天时资料显示,黄颡鱼喜欢生活在20℃-30℃的水温中,于是,垂钓黄颡鱼最好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哪怕是天气闷一点、气温差一点也无妨。初夏、仲夏时节,北方地区仍有较多的冷空气活动,气温的升降幅度也比较低大。此时钓黄颡,要选升温不选降温,选晴天不选大风或连绵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