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钩 铅坠等等这些钓组中的配件,它们整合在一起是一个整体,调目是这个整体平衡的表现形式。千万不要拿出某一个配件来说事,否则,乱了!
也不知道你是经过了几次实验,10号伊豆钓半斤的鲫鱼,老铁,还是狂拉,鱼到底该有多饿
那里面的鲫鱼是半斤起步。1斤多的鲫鱼很常见。鲤鱼3斤以上的经常遇到。10号伊豆是一种另类平衡吧!另外饵料的形状也有关系。由于调钓关系。我下钩算躺底。饵料形状是长条形的圆柱。可以解决部分钩饵挡口的问题。所以……
支持楼主,就喜欢你这种实战精神!
谢谢
哥们,你钓的鱼应该不小啊,这么粗的主线,还好没用大漂?钓三斤内的鱼你为啥不用1.5左右的主线?学习了,我自己都是瞎钓的,现在都没搞明白
主要是我喜欢用大力马子线。而主线的拉力必须比子线拉力强。0.2的大力线的拉力就和1.5的主线的拉力差不多了。所以得更大。而大力马做主线又太容易缠绕……
完全看不懂。。。。
写的真好
你的大力马子线用多长呢?不相互缠绕吗
子线长度需根据目标鱼大小来,详见《渔行千里之论子线》关于防止子线互相残忍请参考《渔行千里之如何避免子线拧麻花》。
我是一个字、一句话去理解、还是比较困难、尤其你的空钩调十目、上钩后下降6目、说了半天、等于带钩调4目、为何不直接带钩调、过程有点多余之感觉、这个调目钓0一4我能理解、钓5一10还灵就难理解了。
这是为了说明钩目的概念。在此假设下一颗钩让特定浮漂下降三目。那么在4-7目之间(不考虑饵目的情况下)下钩是触底的,上钩悬浮。当然钩越重,漂尾越细这个钩目区间越大。在此区间内双子线都是绷直的。所以是灵敏的。在7目时继续上移浮漂你会发现会进入一个钩距长度的调漂死区(即上移浮漂目数不变)。在此移动过程中下钩完全被水底承托。上钩开始由悬浮到触底。如果减少上下钩距到单钩距。则鱼儿拖动下钩至浮漂运动的距离越短也就越灵敏了。而实际垂钓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带钩调平水。很多浮漂在0-10目以内移动根本就到不了钩距调漂死区(单钩压下的目数超过了10目)。这种情感下0-10目更全是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