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下山后,气温就会慢慢下降,就像停了火的锅中水一样。为什么会下降而不是不变呢?因为大地、大气在白天获得的能量辐射到太空去了。有太阳在的时候气温是不是一定上升呢?当大气获得的能量大于它所辐射的能量气温才会上升。所以只有太阳光的照射角度足够,云足够少气温才会处于上升状态。
水和大气是分开的,也是连在一起的。当气温高于水温就会把热量传给水。试想,夏天有这样一片水域,无出口、入口的一片死水,我们把大气和水的温度归零。这时候太阳出来了,他把能量同时赋予空气和水,阳光在水里传递过程中被雁过拔毛(衰减),越深的水获得能量越少。水的比热大,升温没空气快,空气也会把热量传给上层水。这样,越深的水温度越低,不同水层的温差也导致了热量从浅水往深水传递。这样就形成整体温度上升而又深度越大温度越低的水体
太阳西斜。大气得到的能量已经不够它散出去的,温度降低.水也一样,但降的比空气慢。不一会太阳下山了,空气温度下降很快,不久就低于水温了,上层水开始把热量散到空气中。由于有一定的水深下层水想比中上层温度高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段时间过玩后已经是下半夜了,这个时候水深越深温度越高,且整个水体温度下降。
冬天太阳照射角小,再加上寒流的影响,除了个别日子的中午时段,一般都是温度随温度升高。春秋介于夏冬之间。还有一个量,就是水压。水压对鱼的影响有多大?深海捞出的鱼肚子会破,这是什么原因?水压等于大气压加水深产生的压强,深海的鱼在高压环境会产生抵抗以平衡外压
鱼在水下会产生抵抗外部水压的内压,水越深水压越大内压也越大。深海的鱼被拿出水面会破膛,就是内压没有降下来而外压降了很多,内外压力不平衡,撑破了。说明一个什么问题,鱼不能很迅速的调节内压,也就是鱼不会频繁大幅改变所处的水深。
到处可以做一个小结了。我们到水边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是鱼想吃什么吗?我想应该是鱼在哪。那么,鱼在哪呢?鱼除交配产卵期外,每天只有一件事:找个安全舒服的地方吃东西。鱼的智力很低,他靠四个量来觉得去哪:水压、水温、溶氧量,食源和天敌。
先说天敌。水下天敌只能靠跑,水上天敌,钻进深水就行了。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鱼的基因里有这一条:遇到危险往水深处逃。久之,随着生长,抵抗高压低氧的能力增强,生活的深度也加大。再说水压,鱼生活在一定的水层,不会频繁的大幅改变深度。溶氧量,只要不是温度太高或者湿度太大,鱼都可以在远水层正常生活。否则鱼都会跑到水面采氧。水温。气温太高和太低鱼都在深水,温度适宜,鱼才会来到浅水。食物。浅水的食物比深水多;水边的食物比水中多;水与土接触的位置比纯水的位置食物多;涨水食物比退水多。春秋食物比夏冬多。
举个例子,有句钓谚叫:春滩夏潭秋荫冬阳。先说冬阳。有人解释成:冬天钓鱼要在有太阳的位置钓或者要在河的南岸钓,都是错误的。山之阳乃水之阴,故应理解为,冬天钓鱼要选择晴朗的日子在河的北岸钓。冬天最大的问题是水温低,北岸河底太阳照射角大,水温高。秋荫不是阴,是指树底下。秋天树叶黄,果实熟,会有大量树叶果实落入水中,正为准备冬藏的鱼儿提供食源。夏潭。夏天最主要的问题是温度高。浅水无论溶氧量还是水温都超出鱼的承受。只有深水才有鱼吃钩。但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对待,若是夏天的早上或是雨天,还死板的钓潭,就有点不灵光了。春滩。春天万物苏醒,滩处水草发芽,香嫩可口,各种虫也蠢蠢欲动。没有哪只鱼度过饥饿的冬天面对如此盛宴会无动于衷。并且他们也会把交配产卵选在此时,只有这样,孩子会出生在温度高食物丰盛的仲、晚春。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天气这一部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鱼的生活路线与天气的关系,由于上述原因一直没有结束。过段时间,我一定划个句号,而且尽量划圆。
好了,以上就是全部内容了,如果对大家有帮助那就请回复一下吧!我也是个钓鱼爱好者,有自己的钓鱼论坛,如果大家想要更多钓鱼实战技巧,那就百度一下大马猴儿钓鱼论坛加入我们吧!
看看 学习一下
只有收藏来慢慢看.
视野独特,见解精辟!
快过年了,在这里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顺便请求大家能去本人的论坛发点帖子,帮助活跃一下论坛。谢谢
最近山东这边挺暖和的,挺适合钓鱼的,一整个冬天没下雪啊,昨天居然还下雨了。
学习学习
不错值得学习
呵呵,这格式有意思。
支持一下
现在过年我们这里都不用穿棉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