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菜单

第71期子线长短的探讨

大鱼爱我2014-04-18 09:23:37
打开钓鱼人APP  阅读全文
查天气、找钓场、学钓鱼;钓鱼人APP
钓友回复

我一般用20公分左右的子线。长子线:钓到大鱼能有效降低断线跑鱼,缺点鱼就饵传达到浮漂的信号降低,短子线正好相反。诱鱼方面长子线要优于短子线

很久以前

根据我的经验,钓小鱼15公分左右双飞最多,钓大鱼30公分最容易上鱼!

很久以前

我一般用的子线在20-25cm之间,间距在5cm这样子,我觉得这样子对于我来说正好,习惯这个长度

很久以前

我经常使用较短的子线,大约5~7cm长,我认为短点好用,不易缠线,但短点对滑口鱼不太好钓,容易引起鱼的警觉性。

很久以前

子线的长短应根据鱼的大小来确定 鱼小 我一般用15cm 灵敏 到底快 不易缠绕 碰到大一点涨力不够 易断 鱼大 用20cm以上 摆幅大 增强饵的活性 铅坠隐蔽性好 不易断 但容易缠绕

很久以前

钓鲫鱼我喜欢15毫米子线双线。钓大一点,单钩稳当一点,前提不要大于主线。

很久以前

子线太长 易出现缠在一起 我用的一般在10到15吧 ,但是在江里钓鲤鱼时能用到25到30厘米,在我们这叫闷竿钓 。

很久以前

开春鱼儿精,我用20-25厘米子线,子线长,钩距大,不容引起鱼儿警惕,易上鱼!夏季鱼儿欢,我用15-20厘米子线,只要漂调准,都有好收获!

很久以前

钓小鱼,快鱼,子线短钓大鱼,子线就要用得长点

很久以前

个人观点: 子线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主线,或者说(断竿丢漂吧)长子线的优点:饵的摆幅较大,鱼的吃口好,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断,缺点是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短子线的优点:传导迅速,到位快且准确,信号最大,缺点隐蔽性不好,信号有时过多,判断不易准确. 根据不同的鱼的大小,选择不同的子线长短吧,(其实都有优点和缺点,看自己决定啦,我一般绑子线长度,20cm--25cm) 一.根据鱼的大小情况:鱼小则短;鱼大则长. 二:根据鱼的滑口情况:滑口则短;生口则长. 三:根据鱼的咬钩情况:速度快则短;慢则长. 四:根据鱼的泳层情况:水面则短;水底则长. 五:根据池塘水深情况:水深则短;水浅则长. 六:根据池塘喂饵情况:颗粒则短;麸类则长. 七:根据池塘肥瘦情况;水肥则短;水瘦则长. 八:根据池塘走水情况:走水快则短;不走则长 九:根据池塘饵重情况:饵料轻则短;饵重则长. 十:根据天气(季节)情况:夏天则短;冬季则长.

很久以前

子线长短根据水情、鱼情的不同作些调整,鱼口好、快短些,口不好时放长些.长子线钩饵入水摆动幅度大、对鱼诱惑力大.但鱼讯传递损耗率大,操作不好宜打节.我在养殖塘基本都是20cm.野钓15cm.

很久以前

个人感觉15CM最合适。这长度的子线已经把渔线的柔软度可以表现了出来了,同时在线的拉力上的表现应该是处在正常值偏高一点的位置。这样偶尔遇到大物也不会轻易断线。以上没经过数据实验,全是个人经验感觉。

很久以前

一.根据鱼的大小情况:鱼小则短;鱼大则长. 二:根据鱼的滑口情况:滑口则短;生口则长. 三:根据鱼的咬钩情况:速度快则短;慢则长. 四:根据鱼的泳层情况:水面则短;水底则长. 五:根据池塘水深情况:水深则短;水浅则长. 六:根据池塘喂饵情况:颗粒则短;麸类则长. 七:根据池塘肥瘦情况;水肥则短;水瘦则长. 八:根据池塘走水情况:走水快则短;不走则长. 九:根据池塘饵重情况:饵料轻则短;饵重则长. 十:根据天气(季节)情况:夏天则短;冬季则长.

很久以前

关于子线的长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一方面是各人的习惯,另一方面是考虑其它综合因素,才能决定子线的长 度,而往往我们在垂钓之前,是无法准确的判断出所有因素,因此洒需要我们多问,勤观察,多了解各方面信稍,才能正确 的选择漂,线,饵,竿,等。   长子线的优点:饵的摆幅较大,鱼的吃口好,距铅坠较远,隐蔽性好,同时不易断,缺点是信号传导损耗大,且传导较慢。   短子线的优点:传导迅速,到位快且准确,信号最大,缺点隐蔽性不好,信号有时过多,判断不易准确。   1.春钓鲫鱼,子线长度,20cm--25cm,因这时鲫鱼越冬后,刚开始索饵,胆小但贪食,聚鱼较慢,却对活食较为敏感,在这个长度子线摆幅较大,上下钩饵与子线间在落底前有个自然夹鱼,便于鱼口的吸入,故中鱼率较高,适用钓法为搓饵钓底,及搓饵钓接口等.。   2.夏初钓鲫,子线长度15cm--20cmm,因这时鲫鱼吃口极好,只要把漂调准确,中鱼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适用搓饵钓底或拉饵钓底。   3.拉饵钓鲫,子线长度10--12cm,这时主要考虑鱼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适用钓法拉饵钓浮。   4.悬坠跑铅钓鲫,子线长度5--8cm,为了增强信号传导及灵敏度,这时一定要采用短子线。   5.钓鲤,子线长度20--30cm,因鲤鱼体较大,警惕性高,采用长子线可有效降低鱼体碰线等假信号,同时中鱼后,还可 提高子线强度。   6.滑口钓鲫,子线长度18--20cm,这时即可避开一些假信号,同时灵敏度又不至于太低。 7.钓草,子线长度25--30cm,与钓鲤相同。   8.钓鲢,子线长度25--50cm,道理很简单,大家可以谈一谈。

很久以前

我经常用的是15~20公分,子线的长短因人而异、因鱼而异、因钓法而异。钓友使用的较多的也是15~20公分,传统钓法和钓跑铅一般为5~10公分,钓大型鱼类30公分左右为宜,钓小鱼和快鱼子线可以适当短一些,能够起到缩小钩饵下降中的摆幅,加快钩饵迅速到位,提高上鱼速度;钓慢鱼可以适当长一些,可以加大钩饵下降过程中的摆幅,增加钩饵在下降过程中的诱鱼效率。

很久以前

钓小鱼子线可以短一点,钓大鱼子线还是长一点,至少20CM。

很久以前

关于子线的长短,很多的钓友在不同的场合都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和阐述,但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之谈,自己却不能照搬照用。正所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避开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子线的长短不能一概而论,应针对鱼情(对象鱼)、天气(季节)、水深等等因素综合考虑。长有长的好处,短有短的优点,不能因为自己在某一个地方采用某一个长度的子线有了不错的鱼获,就认为子线这么长就是最好了。之前不知在哪里看到过一篇报到,说是二个韩国人在中国的什么海域钓什么鱼,一开始用的子线长度为1米,可鱼就是不咬钩,后面改用二米长的子线,终于让他们如愿以偿。我有个侄子,在珠海某鱼塘钓土鲮,当时也有很多人在这个塘里钓。可他们都钓不上,或者很少的几条。唯独我侄子钓获量最大,将近二十斤,因为饵料用完作罢。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用了长子线,有40CM,而别人的子线都偏短,从而影响了鱼的摄食。那天成了他的表演赛,别人都放下手中的竿子,站在他身后看他钓鱼了。我钓鱼的对象主要是鲫鱼,子线长度一般为18CM至23CM,二钩间距为二个钩长。另外子线的长短和子线的粗细也有很大关系,子线越粗则子线可以做得长些,子线细软则可做得稍短些。正所谓钓无定法,能上鱼才是根本,也是衡量钓法的基本准则。同时我也认为子线的长短和个人的钓技也有一定关系,你钓技娴熟,用的子线可以软些可以长些,反之则稍硬些短些。以上只是我的个人见解,欢迎指正。

很久以前

钓大鱼长子线,钓小鱼短子线。天热长,天凉短。

很久以前

大鱼选超过二三十公分。因为隐蔽性好。鲫鱼十五至二十左右,台钓双钩悬垂正好,达到灵敏与入口性的结合。闹小鱼六七公分钓滑铅提高鱼线躺在水底时的灵敏度

很久以前

我的子线长度一般在15-30厘米,相对来说比较长。子线的长短要和鱼钩搭配好,小钩配细线短子线,钓小鱼,大钩配粗线长子线钓大鱼。小鱼,生口鱼用短子线,滑鱼,大鱼用长子线。实际运用要与鱼情相联系!

很久以前
上一页6/8下一页
打开钓鱼人APP  查看更多内容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