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怎么说呢··子线的长度,是没有统一标准的,主要看针对什么样的目标鱼···才能决定子线的长度,,长子线有长子线的优点,短子线有短子线的优点长子线的摆幅较大·能更好的诱鱼增加雾化柱,,。短子线的优点,到位快且准确特别是钓鲫鱼跑铅。钓小鱼鱼一般用到15-20CM长,钓大鱼,刚为20-40CM长,如果是钓鲢鳙那就需要调整了我一般是70CM。勾距也是要参考的一个因素···特别是鲢鳙如果没有足够的勾距就只能矛了···没有正口···
1、其实子线的长度,应该以16cm比较合适,但是每个人的习惯不一样。2、深水建议子线长些,这样的话,若上大鱼,有利于对鱼的控制,大鱼在挣扎的过程中,长的子线不容易断线。3、浅水建议子线短些,初春钓鲫鱼,水很浅,长的子线不利于漂向的观察。4、传统钓子线最好短些,这样信号更明显。5、另外,子线的绑法也很讲究,这个可以作为下次的议题。
我一般都是10到15CM,不过这是正常情况,如果水面白条多的话子线还会在缩短,这样能加快饵料下落速度。钓大体型鱼的话就相应加长子线,增加拉力。浮钓鲢鱅更是得放长得很夸张了
我一般钓小鲫鱼用总长35CM长的子线,钓大鲫鱼用40CM长的子线,其它情况没有一定的要求。
我一般子线的长度是在10-15,太长了容易打易毁坏。短点就强了很多
我的做法是这样的:钓鲫鱼一般用15CM长的子线,杂鱼闹钩凶时用10CM左右的短子线;钓鲤鱼的大体型的鱼时一般用20-25CM的子线。钩距我基本上都是3CM。
钓鲢鳙之类我换长一点。。。钓鲫鱼之类就稍微短一点。。。看个人喜欢吧
我就用20厘米的子线,长短不怎么分的。都可以用。
子线:钓小鱼用短一点的,大鱼用长子线,没有固定的规律性,看自己的经验。节结力不好的线做子线要长,长了可以缓冲拉力,加强了子线的节结强度。滑鱼用细+长子线,有一次跟朋友去钓鱼,用平常的子线有口不上鱼,后来把0.4换成0.2子线效果显著。子线长了摆幅大可能是在下落过程中就招鱼。
根据实际鱼情,需要灵敏则短,需要迟钝则长,我一般都是野钓,15公分左右。
我的子线长度钓小鱼的是对折后18cm,钓大鱼的话,子线对折后放长到30cm。只是一家之言,供大家参考一下。
子线的长短根据不同的鱼情,鱼小鱼多子线短,鱼大鱼滑子线长,当然,选择子线的大小是和鱼的大小成正比的!
子线的长短,根据所钓对象鱼有区别,上鱼的速度有区别,一般来说,钓大体型鱼,还是长子线,小鲫鱼还是短子线,钓快鱼短子线,猾鱼长子线。
短子线:优点:1、灵敏 2、饵到位快缺点:1、提竿不中鱼(容易过灵) 2、诱鱼效果差 3、距铅皮座近,子线弯曲度一般较小,鱼不敢吃长子线:优点:1、稳健 2、子线摆动大、诱鱼好 3、距铅皮座远,子线弯曲度一般较大,鱼敢吃缺点:1、矛鱼多(信号传导损失大,容易过钝)
我习惯12---15CM长的子线,如果对象鱼是大型鱼就20CM左右,短子线可以提高灵敏度,且子线不易缠绕,长子线可以减少鱼的警觉性,灵敏度稍差点且容易缠绕。
根据本人垂钓的经验,子线的长短在实战中可以总结为一下几种情况:1、5——10厘米子线。主要钓卧底时或小杂鱼非常多时应用,短子线可以加快钩落底的速度,避免小杂鱼干扰。2、15——20厘米子线。在野钓中对付中小鱼时使用,可以打行程,稍长的子线在钩下落时下摆的慢,可以抓住接口,增加渔获。3、25——30厘米子线。主要是对付鲤鱼等大型鱼时用。钓友们都知道,子线比主线更柔软,柔韧性更强些。增加子线的长度,可以充分发挥子线柔韧性,增加耐拉力。
子线长短根据个人喜好而定,当然也会针对不同的对象鱼做调整,一般野钓考虑到线组的灵敏度,都会选择对折之后15-20的子线,如果钓大体型的鱼,一般选择长子线,有的子线长度可达30-50CM,不过长子线会损失一定的线组灵敏度,所以子线太长了,小鱼口反映就不太真实了。
个人野钓偏爱15~20厘米的子线,传统钓、台钓跑铅用短子线,钓快鱼、小鱼要短子线,钓慢鱼、大鱼宜用长子线。根据鱼情灵活运用。
我个人认为子线短一点,敏感度就高一点。掉单钩,我的子线一般在20CM左右,双钩的话一个18CM一个23CM。
我一般钓大鱼用长点的子线 最长能有20厘米 钓小鲫鱼用短子线 5厘米的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