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就是移动浮漂时只要是钓目有变化水线长度就不变,移动浮漂钓目不变就是水线长度在变化,就像找底和钓浮是一个道理,水深3米你钓浮1米和2米,在这之间即使你移动浮漂由1米的长度,但钓目是不会变的,只是水线长度变化
只是前提是上钩悬着,下钩全部躺底。如下钩未全部躺底,往上撸漂钓目的变化仅仅只与下钩饵重有关系。上钩只是离底更近
精辟
在下钩没有完全躺下(失重)之前,你延长水线只会目数增加,水线不会延长(忽略钩的长度),上钩离底的距离不会变(有变化也只是钩子自身长度),只有下钩触底躺下失重,上推浮漂上钩才会开始下降,也就是水线延长,此时目数不变
也就是说下钩失重之前,你无论上推浮漂多少,上钩离底的距离都不会有变化,只有下钩失重此时上推浮漂上钩才开始下降,下钩失重后无论你上推浮漂多少(钩距很大),在上钩触底之前钓目都不会改变,只是水线延长
你看那个视频没有?好像下钩到底至全部失重阶段,上钩离底越来越近。下钩完全失重时上钩刚好处于触底状态8目或9目。毕竟往上推1目距离浮漂可能会上升少于1目,因为下钩从触底到躺底也需要水线的,以钩柄为例,刚触底时钩柄距水底距离为钩长,躺底时钩柄距离水底几乎为0。为了达到下钩躺底,我们的上钩自然而然就要跟着往下一些,毕竟下钩逐渐躺底的过程会带着铅坠下沉一点距离,而我们的两根子线还存在一定的夹角,下沉的距离有可能大于钩长。夹角越大铅坠下沉越多上钩离底越近。当然,下钩完全躺底后如上钩离底较远,上撸浮漂上钩离底越来越近钓目越来越高。具体变化还真的是难以琢磨,不同的漂不同的钩重饵重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万变不离其宗,正口中鱼率高才是适合的。
一般2至3个钩距,如果换10个钩距,往上就要撸更多,所以钩距跟调钓还是有关系的。
不好意思,没看到,钩长你早考虑到了。如果夹角大一点,加上钩长,可能会引起上钩下沉2个钩长,离底仅剩1个钩长。以钩距3个钩长为例。此时,浮漂再往上1目上钩即可触底。如果钩距更长一点,则需往上更多上钩才触底。
下钩失重之前水线理论上不延长,延长的只是钩长,下钩完全失重之前上钩是不会下降的(忽略钩长),下钩失重后上推浮漂,水线延长,钓目不变,上钩下降,知道上钩触底时再上推浮漂,此时水线不变,钓目增加
钩距跟上推浮漂长度还是有一定关系哈。
呵呵,跟长度有关,跟目数无关
呵呵,根长度有关,和目数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