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习性变,人找鱼踪
寒冬时节,水冷草枯,鱼儿的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较夏秋两季,大为缩小,多在避风向阳的深水区域落坑冬眠,不动不食,也只有较为耐寒、适应性能较强的鲫鱼会进食,但也食欲减退、食量不大,美誉哦夏秋季节那样积极主动寻食。
寒冬鲫鱼虽会吃食,但新陈代谢缓慢,深居坑窝,很少主动出游觅食,要钓取鲫鱼,只有把钓饵送到它的嘴边,做到人找鱼下钩,引诱它上钩。寒冬阴晴天气温差大,要按照阴晴气温变化,来找到鱼儿的踪迹。阴天宜找深窝,这些地方的水温相对要高一些,鱼多聚在一起,相互取暖,如洞穴,树枝、枯草堆积处,这些地方多为鱼窝。而风和日暖,多日晴好天气,在避风向阳的浅水区域,水温回升较快,鲫鱼敏感地出窝,游往浅滩晒太阳取暖。鲫鱼在冬天虽然食量小,活动量小,但只要寻到他们集群越冬处,底层水温在8℃-10℃,鲫鱼上钩率还是很高的。
二、欲取之,必先与之
1.诱饵
寒冬鲫鱼吃食动作缓慢,嘴张口不大,不想夏秋天时那样遇时一试,就大口吞进,鉴于此情,为了提高鲫鱼的失语,在配制诱饵时,要少而精,宜浓不宜淡,以少不宜多,味道以浓香味型为主,既不能把鱼喂饱而游去,也不能不给鱼儿一点点实惠,要达到一饵留鱼的目的。采用白酒、中药(丁香、茴香、桂皮、八角、甘草等)浸泡大米7天以上,药酒米拌炒米糠、豆饼加水搓成团状打窝。药酒米香味浓郁,在水中传动快、扩撒广、香味持久,能达到使鱼诱得来,聚得拢,不游走的效果。
2.钓饵
冬季钓鲫鱼以荤饵为首选,如红蚯蚓、红虫、虾仁、面包虫、动物内脏等,但要以红蚯蚓、红虫为最佳选择。他们颜色红,具香、腥味,蛋白质的含量高,且下水之后,还能蠕动。鱼儿见到如此的美味佳肴,岂肯舍弃不食之?
三、善其事,要利其器
冬季寒冷温度低,鲫鱼游动吃食缓慢动作小,钓具组合宜用轻竿、细线、小钩。钓竿长度要适中,线组以两小(小钩、小坠)、两细(细线、细漂)相组合。鲫鱼本身是小型鱼种,挣扎力弱,冬天更弱,故以“软鱼竿、细渔线、小钩穿饵不漏尖”最为适宜。软鱼竿手竿好,易操控,钩小易吞进,线细灵敏度高,鱼唇接触感觉弱,可消除其吃食的疑虑。软竿轻灵便捷,若碰上大鱼只要操作得当,也可十拿九稳提取之。
四静守窝,引逗取胜
冬钓鲫鱼与其他季节钓鲫略有不同,冬天的鲫鱼身体僵硬,亦有不同于其他季节的活动规律,它游动缓慢范围小,摄食被动。对此,钓者可静守窝点,轻挪慢动主动出击,使钓饵呈动态状,引起鱼儿食欲,开口吞饵上钩。
冬钓多为手竿近岸垂钓,人鱼距离近。鱼的听觉视觉较灵敏,所谓静守窝点,就是保持钓场安静,切记来回走动。大声喧哗及发出不必要的声响,保持有一个安静环境,消除鱼咬钩的疑虑。与此同时,钓鱼人要有耐心,集中精力,手不离竿,眼不离漂。提竿要准确敏捷,但又不可过猛,避免鱼儿受惊散去。
一、习性变,人找鱼踪寒冬时节,水冷草枯,鱼儿的活动能力及活动范围较夏秋两季,大为缩小,多在避风向阳的深水区域落坑冬眠,不动不食,也只有较为耐寒、适应性能较强的鲫鱼会进食,但也食欲减退、食量不大,美誉哦夏秋季节那样积极主动寻食。寒冬鲫鱼虽会吃食,但新陈代谢缓慢,
初冬,手天气的影响,气温室温乃至地温持续下降,多数鱼类处于冬眠状态下没有或少有进食,唯有耐低温的鲫鱼鲤鱼等少数鱼类仍有活动,并伴有少量的进食。此阶段鲫鱼有它们自身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特点,重点表现在一个“冷”字上;一是它们所处的环境“冷”下来了,天气变冷了,气温水
秋末冬初,天气变化起伏较大,反复无常,对天气异常敏感的鱼类,为应对即将来临的漫长冬季,会抓住最后的机会积蓄能量以补充体能。在这段时间内,在合适的时候合适的地点,会有最后一次摄食高峰期,其中以鲫鱼最为突出。但这段时间持续不会很长,长则三五天,短则两三天甚至一天,
一、钓浅与钓深相结合秋末,空气清爽,碧水涟漪。近岸浅水水温16-20℃,溶氧充足,微生物,浮游生物、积淀物仍然丰富,是鲫鱼觅食、游弋、隐蔽、藏身的场所。用短竿、细线小钩饵,垂钓枯草缝隙即边沿,收获必多。冬初,气温水温渐低,鲫鱼开始由近岸浅水向深水(3米左右)转
一、选择钓位是关键“春钓浅滩,夏钓深潭”,“钓鱼要钓草”等这些谚语,老钓友们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水域、不同钓场,还是要区别对待,特别是季节交替温差较大时,选择钓位的效果更为明显。冬季的初冬、仲冬和冬末各有不同。
一转眼,初冬已经到来,此时野河中的土鲫为了储藏脂肪过冬。已经将自己养得膘肥体壮。所以现在正是垂钓它们的黄金时机。笔者经常在这个时节去野河垂钓土鲫鱼,因此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下面和钧友共同分享。一、把握天时初冬时节,昼夜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