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垂钓活动能够天长日久地持续下去,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不会被破坏,垂钓者应该把钓到的野鱼留几条,放几条,为水中的水灵留下繁衍更多后代的机会。垂钓是一项好的体育活动,不是为鱼而渔,而是为娱而渔,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将来可能会面临无鱼可钓的境地。这是我近二十几年的钓鱼理念,经常向熟悉的、不熟悉的,甚至不认识的钓友宣传我的观点。
今年6月30日,天气阴,最高气温25℃,南风2级。早6点,和钓友们骑自行车蒲河东岸钓鲫鱼。钓场是跟主河道相同的月牙形河塘,背靠高高的柳树林,面向长满菱角和鸡头秧的河面,距岸边只有八九米的净水面。各自选好钓位,支上架竿取出3.6米长的硬调手竿,拴好1.0号主线、0.6号子线、3号金袖钩的齐竿钓组,长尾主漂,用腥香型商品拉饵,水深1.2米左右,调二钓一,底钓。抛竿后,曲酒泡米喂窝。十几竿之后,不见鱼口,鱼是否没进窝?于是我挂大饵加快了抛竿的速度,没几竿,见效果,接连中鱼,连竿不断,不时有双飞鱼出现,钓得真过瘾。有些累了,看表已经10点多了,和几位钓友大招呼,决定收竿回家。提起鱼护,把鱼倒在草地上,边挑边数,一共105条,还不算随钓随放的白条,鲫鱼占绝大多数,也有鲤拐子/小鲇鱼等.选20条2两以上的鲫鱼留下,其余的分三批放在抄网里,没在水中,并晃动网柄让鱼游出重归自然.看到鱼儿欢快地游入水中,自己的心情非常愉快,别有一番情趣.我的几位钓友也是留大放小,让鱼儿先后回到河中.
我垂钓的有一个理念是:鱼产卵时期停钓,自称是钓鱼人的假期.鲫鱼产卵是每年5月至6月上旬,一条鲫鱼一年能产几万个卵,这就是河中鲫鱼掉不败的原因所在,钓一条未产卵的鲫鱼,河中就会少不少的鲫鱼.其实,我的钓鱼假期一天也咩有离开过河岸,除了赏美景,享快乐,还要宣传鱼儿产卵期停钓的道理.河岸钓鱼垃圾不可小视,很多钓鱼人不注意保护钓鱼环境。放眼望去,各种各样的塑料袋、钓饵袋、食品袋、饮料袋、啤酒瓶、铅皮,各种遗弃的钓具物品,到处皆是,既不雅观,也不环保。只管钓鱼,不保护河岸环境,这是钓鱼人的不良习惯。有的钓友奇怪地问我:“你钓鱼天天拿个大口袋做什么?装鱼?那得装多少鱼呀!”我的钓友抢答:“装垃圾给老伴带回家!”大家笑了,笑得很开心。
为了让垂钓活动能够天长日久地持续下去,自然水域的生态环境不会被破坏,垂钓者应该把钓到的野鱼留几条,放几条,为水中的水灵留下繁衍更多后代的机会。垂钓是一项好的体育活动,不是为鱼而渔,而是为娱而渔,如果我们不这样做,那么将来可能会面临无鱼可钓的境地。
这些年来,钓鱼大军的队伍在不断壮大,但鱼却不好钓了,尤其是在不收费的水域,鱼情更是不给力,除杂鱼咬钩外基本没有像样的鱼。收费水域鱼情还可以。但有一些钓友对收费很反感(我就是这样的人,不是花不起那份钱,而是从心里感觉失去了野钓的味道和意义),有部分钓友还真不舍得
最近在家旁边的一野生水域使用4.5米37调钓竿、线组配置主线2.0、子线1.2,用3#钩钓得21斤大青鱼。大青鱼被搞上岸的一瞬间非常激动,由于鱼太大渔护太小装不进去,总不能扛着鱼回家吧。
之前在中国钓鱼杂志2014年第八期刊出的“鲤鱼嘴里的钩子能吐出去吗?”一文,文中叙述了带有鱼钩的鲤鱼,养到第二日嘴里的鱼钩不见了,问鲤鱼能把鱼钩吐出来吗?过来一夜,鲤鱼嘴上的鱼钩哪里去了?有两种可能。一、虽然鱼钩未被摘下,但鱼钩已经松动了
我是一个疯狂钓鱼爱好者的哀怨老婆,在此倾诉一下我苦闷的遭遇。每天下班回来,老公都会雷打不动坐在电脑前,看各位发的帖子或是钓鱼教学视频等等跟钓鱼有关的一切,时而兴奋,时而叹气,一个人乐享其中。看到极其兴奋处,会大叫我一起来观看
近日,湖北武汉一对渔民在长江流域捕到一条长3.3米,重700多斤的巨型中华鲟,中华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这条已经怀孕的中华鲟于昨晚被转运到位于荆州的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将对其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后放生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