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饵是利用鱼饵中所含的植物纤维,将饵的细微颗粒黏住的一种快速制作钓饵的方法。这种方法节省时间,调高效率,比搓饵的频率快数倍。拉饵简单易学,是对装饵方式的一大改进。拉出的饵团蓬松,雾化性好,适口性佳,入水后呈自然飘散状态,对鱼儿有极大的诱惑,大大提高了上饵速度和中鱼率,也给钓者增添了不少乐趣。
拉饵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1、盖拉法
首先将饵团放在拉饵盘上。握竿的右手捏住转环的连接处,把双钩吸附在饵盘上,绷紧子线,使双钩分开。左手轻轻地将饵团盖在钩上,双钩从饵团底部呈45°角拉出。
2、盘刮法
使用磁性面积大的拉饵盘,把饵团铺在盘上,然后将双钩陷入饵中,绷紧子线,拉动双钩,使双钩从饵盘表面呈“V”形轨迹刮过,钩上便自动黏上饵团。这种方法再速度上比盖拉法更快,卸鱼后不需要倒手,用饵量也省,且较为随意。
拉饵的调配技巧
尽管拉饵使用起来简单、快捷,可随意地拉大拉小,但是在商品饵的选择与调制上一点都不能马虎。拉饵调制的状态不好,不是拉不出饵,就是拉出的全是面筋,无法使用,所以,调制拉饵是否成功,与饵料中添加的小麦蛋白纤维的多少及兑水量有直接的关系。丝少了,拉不出来,或拉出来的饵小且易散,入水后钩上的饵就没了;丝多了,拉出一团不雾化的面筋死疙瘩,鱼不爱吃,而且堵在钩门有碍中鱼。由于饵的成分不同,吸水量也有差异,使用前可取单种饵料试一试,先分成若干份,再分别加入不同的水量进行调和,取一只装满水的透明玻璃杯,将拉出的饵分别置入杯中观察,就会发现入水后的拉饵状态差别很大,而且加水量过多或过少都无法拉出饵来,所以,备两只量杯和稍大的调饵盆,准确地测出兑水量,是调好拉饵的关键。当然,了解和掌握各种不同饵料比重,不同成分以及不同的品牌的小麦蛋白纤维的用量,也是必要的。合理的添加小麦蛋白饵,可以增多拉饵中的纤维,调节饵球的大小,增强饵的附钩性,其添加量应视拉饵料本身含量来定。若其含量多,可以不加或者少加,控制在10%以下,若其含量少,又想拉大饵或在拉饵中混合其他不含小麦蛋白的饵料,就可以多添些,一般控制在25%左右。另外,也可以加一些含小麦蛋白的饵,用法也很方便,可直接将它均匀地撒在兑过水的湿饵面上进行搅拌,这也是添加小麦蛋白饵的技巧。
拉饵是利用鱼饵中所含的植物纤维,将饵的细微颗粒黏住的一种快速制作钓饵的方法。这种方法节省时间,调高效率,比搓饵的频率快数倍。拉饵简单易学,是对装饵方式的一大改进。拉出的饵团蓬松,雾化性好,适口性佳,入水后呈自然飘散状态,对鱼儿有极大的诱惑
雾化,是指饵料入水后再下行的过程中,细小的颗粒脱离饵团溶散于水中,并在运动轨迹上形成一道自上而下的束带状态。溶散是指饵料到位后,在水的作用下饵料中的成分由外到里逐层脱落的现象。附钩性是指饵料能够保留在鱼钩上的能力和持续时间。
蚯蚓又称地龙,多生长在比较潮湿、肥沃的疏松黑泥中,其品种极多,仅从其体色区分,常见的就有红色、青灰色、褐色、浅黄绿色、白色、浅酱色等,其个体大小也差别很大,有的只有3-5厘米长,有的可达20-30厘米,但多数为10厘米左右的浅酱色蚯蚓。
面包虫又名黄粉虫。它产于各种粮食作物的库房内,其爬行速度较快,喜暗怕光,喜在夜间活动。此虫有集群性,其成虫有互相蚕食的习性。饲养容器饲养此虫有大规模工厂化培育和小规模培育两种方法,作为钓饵用只需进行小规模家庭饲养。家庭饲养的容器用纸箱、木箱、搪瓷面盆、塑料盒均
往钓钩上挂饵也是很讲究的。如果挂不好,鱼儿只吃饵不咬钩,这样不但钓不到鱼,还白白地浪费了饵料;如果饵挂得好,不但能节省饵料,还能收获好的钓绩。如在挂蚯蚓时,乐意任取一整条蚯蚓,用钩尖横向从蚯蚓2/5的位置穿过。然后将蚯蚓在钩上缠绕一圈,又用钩尖横向穿过
钓鱼爱好者野钓时经常遇到这种情形,本来打算钓鲫鱼或者鲤鱼,打好窝子后却不断有小鱼、或者其它鱼的干扰,导致无法正常垂钓。垂钓对象鱼时遇到小鱼或者其它鱼干扰应该怎么办?1、小鱼的干扰对于小鱼的干扰,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