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者选定钓场以后,先不忙下钩,首先应观察钓场的地形、地貌,判断是流水还是静水环境,弄清地势、水草生长情况和水的深浅,结合自己使用的钓具综合分析判断,选择理想的下钩钓点。一般来说,垂钓鲤鱼选择钓点,要按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情况及垂钓水域的具体环境考虑。
鱼类是变为动物,季节、水温的变化,对它的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钓鱼人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概括了四句鱼谚,叫做:“春钓滩,夏钓谭,秋钓荫,冬钓阳。”
春季钓点
春天气温逐渐升高,太阳照射水面,在水深不到一米的浅滩水域首先出现适宜鱼类生活的水温条件。在些浅滩地区,首先为鱼类的生活提供了天然饵料,水中生物的繁殖也逐渐旺盛,其中一部分依附在水草上面,就把一部分鱼类吸引到浅滩水草周围。鲤鱼为繁殖下一代需要储备营养,它们就到浅滩来寻找食物,所以浅水滩涂是垂钓鲤鱼的最好钓点。
夏季钓点
夏季,气温上升,1米以下的浅水大大超过了鱼类生活的适宜温度。这时1.5米以下至2-3米的深水区,由于吸收太阳的能量少,水温比浅水区低,适宜鱼类生活。这时,底栖的鲤鱼都洄游到了深水区去“避暑”了,浅水区已经很难钓到它们了。所以,夏季尤其是七、八月份气温最高的暑天,宜把钓点选在2米以上的深水区。
夏季,又分为预计雨季和三伏天两个阶段。雨季来临,钓点最好选在浅水区、旷亮水面、下风头、入水口附近氧气较充足的地方。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这时骄阳似火,天气炎热。鲤鱼中午前后都潜藏在光线暗淡的深水处、水藻下或堤岸下的石洞中不活动,白天只有天亮后和日落前一两个小时,夜间在子夜前和凌晨这一段时间才到岸边活动、觅食。不论湖泊、水库、池塘垂钓,阴凉的树荫下时最好的钓点,或者,选择浮水植物如菱、浮萍或睡莲等植物覆盖的水域,把钓饵递到草窝的缝隙中垂钓。
秋季钓点
入秋以后,虽然高温酷暑已过,但经常受日光照射,水温下降较慢。而在日照少些背阴的地方,收线出现适宜鱼类生活的水文条件。所以,秋季垂钓,有阴凉的水域仍然是最好的钓点。
冬季钓点
“冬钓阳”,是对冬钓选点的一般要求。冬季,气温下降。我国北纬四十摄氏度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隆冬季节平均多达120天左右。漫长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正是北方钓鱼爱好者进行凿冰垂钓的良机。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有的地方只是在最冷的“三九”天水面结一层很薄的冰,阳光照射后,很快就能融化,冬季仍能垂钓。
垂钓者选定钓场以后,先不忙下钩,首先应观察钓场的地形、地貌,判断是流水还是静水环境,弄清地势、水草生长情况和水的深浅,结合自己使用的钓具综合分析判断,选择理想的下钩钓点。一般来说,垂钓鲤鱼选择钓点,要按季节和天气的变化情况及垂钓水域的具体环境考虑。
一、如何选玉米?买玉米时,要选那种颗粒饱满、用指甲能掐破皮并流出乳白色浆汁的玉米棒。不去除外壳以保鲜、保湿。玉米也有诸多品种,但诱钓鲤鱼,用“苏糯”最好。此种玉米浆汁丰富含糖量高,且有一股清香味,诱鱼效,果更好。如何辩别是否为真的“苏糯”?
鲤鱼是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其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需消耗能量就可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
夏季到来,水库周边浅滩处由于阳光充足,水草生长茂盛,水生物活跃,是鲤鱼常去觅食的地方。但各座水库都有自身的地域特点,库钓应考虑库形、地貌、水情、鱼情等因素。下面我以库钓鲤鱼的实践,谈些体会。一、水温的掌握决定鲤鱼食欲的关键是水温,这一点很重要。
用手竿晚上钓鲤鱼,主要是打窝钓,最好是天黑以前就打好窝,将鱼诱上窝,天黑以后接着往下钓。虽然天黑打窝也能诱鱼上来,但鱼上窝的时间会拉长,晚上钓鲤鱼,子夜以后就不好钓了,能在太阳落山以前的晚黄昏中将鲤鱼诱上窝,这是正确的做法。
鲤鱼也叫做赤鲤,俗称鲤拐子,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主要吃摇蚊的幼虫、蚌螺等底栖食物,也吃各种粮食类饲料、植物种子等。鲤鱼是底层鱼,它的嘴唇特别,能伸成管状,能用嘴在塘底掘泥做窝,在养殖鲤鱼较多的池塘,水质较为浑浊。鲤鱼是大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40千克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