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钓顾名思义就是钓浮鱼。浮鱼包括栖息于水的中上层鱼类如白条、鲢鱼,中下层鱼类如草鱼、鲂鱼,也包括上浮的底层鱼类如鲤鱼、鲫鱼。那浮钓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看看吧。
1、适用范围广而有针对性。虽然浮钓适用于多种鱼类,但钓者一般采用浮钓术来钓的是有着底栖鱼称谓的鲫鱼。这是因为鲫鱼属杂食性鱼种,喜群居、较呆傻、趋食性比较强。某些特定的情况,如水底的溶氧量降低、水底有大型鱼种的侵扰、水温适宜且鱼摄食欲望强烈,或是人为的引诱等诸多因素,都能使鲫鱼上浮摄食,这时采用浮钓可以大大增加钓获。
2、轻松捕获鱼讯。这里首先要说明一下浮漂固有的自身语言。因为掌握浮漂的自身语言,是浮钓术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和决定钓获的关键所在。浮漂自入水到静止不动,一般有以下几个连续地动作(无鱼吃食的情况下):翻身站立——稍停顿——匀速下降——到位后轻微反弹(上升)——静止。钓者在使用浮钓的过程中所要捕捉的就是有别于这些浮漂自身语言的任何一种反常讯息,如翻身站立后的超时停顿、下落中的静止、反升(送漂)、上下颤抖、急盾、移位(走漂)等。只有清晰地分辨和准确地捕获他们,才能充分地体验到浮钓带来的快感。所以在决定浮钓之前,一定要多空钩抛竿几次,以便能更好的了解所用浮漂的自身语言,为接下来能准确分辨、抓取有效鱼讯打好扎实的动态基础。
3、技术操作需技巧。浮钓在操作上也有别于其他钓法。他要求端着竿子钓,也就是说竿尖下水,竿尖到浮漂的主线有一部分是漂浮于水面上而不是绷紧的。有鱼时端着竿子钓,就要求起竿动作要轻柔、稳健,不可猛挑竿尖、狠压手腕,否则就会发生线组缠绕的“惨剧”。标准操作时采用轻抬小臂、力法即止的起竿方式。至于如何掌握力度,就需要钓者不断地演练和慢慢地体会了。
4、钓组的搭配有窍门。浮钓时,要求主线与脑线尽量同号(脑线稍大也可),脑线不易长,控制在15厘米以内。这样的搭配可使饵团、脑线、铅坠、主线在入水后的摆动更接近于一个整体,更有利于鱼讯的传导。如果采用“一线到底”的方式也可以,只是不利于抽窝、养窝。另外,浮钓要求所用钩子要有一定的自重,也就是说钩条要略粗一些,这样有利于鱼在吞钩是能给浮漂一个很好的加速度——讯口有力。一般不建议使用钩柄太长的钩子,型号应根据对象鱼而定,一般钓草鱼、鲢鱼用6-7号钩、钓鲫鱼用2-4号钩。
5、钓饵配制要求高。浮钓要求饵料入水即散、逐层剥落,既有水平扩散的微粒,又有向下飘落的粉末,并且还要有很好的诱鱼、集鱼能力。这就对饵料的容散性、比重、材料的组成和味道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实现连续钓获的关键所在,饵料的配比与效果需因地制宜,根据鱼种多配多试。
虽然浮钓以它的快速和连续性占据优势,给钓者以应接不暇的感觉。但浮钓是有技巧的,钓法不到位,及时渔具再好、饵料在强劲,也难有好的钓获。
浮钓顾名思义就是钓浮鱼。浮鱼包括栖息于水的中上层鱼类如白条、鲢鱼,中下层鱼类如草鱼、鲂鱼,也包括上浮的底层鱼类如鲤鱼、鲫鱼。那浮钓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看看吧。1、适用范围广而有针对性。虽然浮钓适用于多种鱼类,但钓者一般采用浮钓术来钓的是有着底栖鱼称谓的鲫鱼。
齐竿线有漂底钓。齐竿线有漂底钓是我国不少垂钓爱好者比较普遍的钓法,即用立漂或散漂,铅坠沉底,钓钩距铅坠的脑线大约25厘米,垂钓时浮漂调整到直立,露出部分,便于判断鱼讯即可。此法的优点是调整方便,钩、坠、漂配比要求不严格,便于掌握。由于此法鱼饵沉底不动
手竿钓是钓鱼爱好者最喜欢的钓法,也是运用最广泛的钓法。一些钓鱼竞技赛也都是使用手竿进行垂钓。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手竿钓的有哪些特点?1、手感轻便灵巧。及时在水温不高、鱼摄食无力的情况下,用手竿也能灵敏的捕捉到鱼咬钩的轻微信息。
打窝方法来到钓场,选好钓位,首先要做的就是打窝。因为诱饵抛到水中,诱饵中的诱鱼成分先要溶入水中,再慢慢扩散到远处。远离钓点的鱼感受到诱鱼成分的刺激,就会跟踪过来,因此,窝子发起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是一打下去就马上起作用的。打窝宜先打宽窝,再打定点窝。
出竿看似是一个谁都可以不学即做的简单操作。实际上出竿是需要有一定技巧的。也就是说,出竿虽然容易,但真正要能出好竿是需要联系的。出竿时“传统钓”的一项重要基本功,因为出竿的操作手法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传统钓”精确定位垂钓的优势。
传统手竿钓法一般指的是七星漂单钩卧底钓法。单钩卧底主要是守钓,往往上钩的都是大鱼,但有一个缺点就是缺乏主动性。而且,由于当前河道污染严重,水底淤泥深厚,腐枝烂叶堆积,钩饵沉底后陷入污泥杂物,鱼儿很难发现钩饵,往往是鱼星四起,却不见就饵,垂钓效果不是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