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的结构
一支完整的钓竿,是由若干节粗、细不同的锥形短竿组合而成。钓竿越长,所含的节数越多。其中最细的一节称之为竿捎、竿尖、竿先、或第一节。竿捎上连有布袋线,是钓竿与主线相连的配件。最粗的一节是钓竿的末节,也可称为尾节。钓竿的各节在收缩状态下均是收缩放置在尾节中的,尾节的长度通常就是钓竿的收缩长度。尾节的前端配有堵头,以保证钓竿在收缩状态下的安全携带。尾节的后端常常制作成手把状,便于钓竿的握持。手把的大小、装饰物的多少是调节钓竿重心位置的一个重要手段。尾节的下端头有尾座,尾座上的金属环是用来安装失手绳的配件。有的台钓高手还通过加重尾座来DIY钓竿的重心位置。
此外,钓竿可“换把”,一竿两用。即除尾节上有手把外,还配有一个换把的备用手把。例如五米四换四米五的两用竿,正常使用为五米四。换把使用时则去掉尾节,在倒数第二节上加上换把的备用手把即视为四米五钓竿。
钓竿的类型
台钓竿按连接方式可分为拔节竿和插节竿两种类型。拔节竿较为常见,插节竿以竞技型为主。
拔节竿,又称为振出竿,也就是外表像收缩天线样的钓竿。使用时从最细的一节开始,一节一节的拔出来展开,因而得名。拔节竿是比较常见的台钓竿,也是垂钓爱好者经常使用的台钓竿种类。
插节竿,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每一节竿体的头尾相插,达到钓竿连接成一体的目的。按日文汉字的中文发音,插节竿被称为并继竿。这样的连接方式,可以有效的减少每一节竿体的前后锥度,达到钓竿整体粗细均匀的效果。因此,插节竿一般比振出竿的竿体要细,自重更轻。它具有轻盈舒适的手感,恰如其分的调性,同时也因为外在的连接方式而使清洁保养更加方便。插节竿是竞技垂钓鲫鱼的理想钓具。
由于插节竿的各节间是可分离的,在使用时应该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竿体连接要遵循从前到后的原则,即先将竿捎插入后一节竿体的前端,再依次连接;要避免从后向前的连接,以免在移动竿体的过程中损伤钓竿。二是每一节竿体的连接必须要做到密封无缝隙,因为竿体的连接处有无缝隙是钓竿整体钓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方式竿体松脱的重要一环。
在扬竿刺鱼的瞬间,要确保钓竿有一定的上挑高度,保证钓竿整体受力,以防止鱼突然冲窜而造成的瞬间“外拔”引起钓竿脱节。
钓竿的结构一支完整的钓竿,是由若干节粗、细不同的锥形短竿组合而成。钓竿越长,所含的节数越多。其中最细的一节称之为竿捎、竿尖、竿先、或第一节。竿捎上连有布袋线,是钓竿与主线相连的配件。
拉饵具有上饵轻松、速度超快、干净卫生、饵团雾化效果更佳等优点。拉饵是台钓新兴的高级技术,方便、好用、效果好,不论是竞技比赛,还是休闲垂钓,钓鱼人都乐于采用。所谓拉饵,就是将双钩从饵团中拉出,利用钓饵中的小麦蛋白形成的纤维素丝。
搓饵是台钓做基本的上饵方式。搓饵大致可分为休闲搓饵和竞技搓饵两种方法。休闲搓饵法休闲搓饵法是先搓小饵球,再将小饵球搓到钓钩上,主要用于休闲垂钓。一般的操作步骤是抛竿后,右手握竿,眼观浮漂,同时左手搓小饵球,小饵球搓好放在饵团上备用。休闲搓饵法简单,不学自会。
因鱼制宜垂钓用饵要因鱼制宜,是因为不同种类的鱼,其天然食性是不同的。例如,鲫鱼是以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鲤鱼是以动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草鱼、鳊鱼以吃草为主,鲢鱼吃浮游植物,鳙鱼吃浮游动物,鲶鱼、鳜鱼等肉食性鱼类吃小鱼小虾。
注重钓前调查高手来到钓场,一般并不急于开钓,而是多喜欢围着钓场转转,与钓场老板聊聊,看看钓友的成绩、用饵的情况,时间充裕的话也会与钓友聊上一会。这其实就是在做钓前调查。钓前调查虽然会占用一点垂钓的时间,但钓前调查是值得的。
天气、季节、鱼情等不可控制的自然因素与垂钓的难度密切相关。天气、季节不同,会引起鱼类生存环境状况的变化,其核心是水中的溶氧状况和水温的高低。鱼类生存环境不佳,如溶氧较低、水温过低或过高,鱼类的摄食欲望降低,甚至停食,从而引起垂钓难度的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