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时分,白天天气仍然炎热,高温下的鲤鱼和鲫鱼很难开口吃饵,倒是小麦穗鱼很活跃,往往都在吃接口饵。不少垂钓者外出钓鱼,不但没钓到几条大鱼,反而被炽热的阳光晒得皮肤发疼,变得烦闷不已。其实,夏末只要掌握了以下要点,同样可以有不错的鱼获。
1、抓住时机。夏末虽然白天温度不减,但是到晚上就会刮点风,而且温度要比白天低,这时的鱼儿多数比白天活跃,到处寻找食物。由于大鱼到处游来游去,小鱼基本不敢四处活动,也就避免了小鱼闹窝的麻烦,中大鱼的机会便相当多。而且,晚上气温舒适,钓者的心情没有白天烦躁,心静得下来,这也有利于垂钓。
2、钓具。夜间鱼儿的视觉较差,容易受钓食的诱惑,且感知度稍低些,因此选择较细的钩和线,可令鱼儿不易发觉,增加鱼的上钩率。用手竿者,浮漂应用夜光潭;由于夜间鱼类趋边的习性,手竿不宜过长。用海竿者,海竿之间应拉开距离,数量也不要过多。
3、饵料。虽然鱼在夜间的视力较差,但味觉和嗅觉依然灵敏,为了吸引大鱼前来,应投放大量诱饵,而且诱饵应以味诱为主,需具备浓烈的香味或腥味。由于夜钓大都使用荤饵,钓到的多是肉食性鱼类,且个体都较大,要防止大鱼将钓竿拉入水中,所以还要带上竿套。
4、钓点。夜钓环境幽静,鱼类感到安全,都喜欢靠近岸边,所以夜钓宜近不宜远。由于鱼类趋边,故在垂钓时不宜大声谈笑、来回走动,或用灯光随意照射水面。那样,鱼会受到惊吓而离开,影响中鱼。
5、夜间难以通过钓线、浮漂的变动来反应中鱼的大小,因此主要靠钓竿在手中的感觉。垂钓之前应熟悉各类鱼儿咬钩的特点,个体大的鱼咬钩后,握竿的手即有重物快速下坠感;一般的鲫鱼、鲤鱼等爱在吞钩后立即吐钩,掌握了这些特点,可在手感的基础上做出判断,采取相应措施。
6、安全问题。除了在钓具和饵料等方面准备充足,夜间垂钓的安全问题也很重要。一般最好2-3人结伴同行,白天可提前选好钓点,熟悉路线。夏末正是蚊虫旺盛的时候,出发时不忘带上驱蚊器。最好穿皮鞋、长裤。以防被蛇咬伤。关注天气变化,若天气不好就不要出钓。钓具和其他必备的用品要集中放在一起。
7、雨后钓草。夏末主要是夜间垂钓,但是白天如果下过一场大雨,水体温度变凉,鱼儿倍觉舒适,胃口不错也会咬钩。
夏末时分,白天天气仍然炎热,高温下的鲤鱼和鲫鱼很难开口吃饵,倒是小麦穗鱼很活跃,往往都在吃接口饵。不少垂钓者外出钓鱼,不但没钓到几条大鱼,反而被炽热的阳光晒得皮肤发疼,变得烦闷不已。其实,夏末只要掌握了以下要点,同样可以有不错的鱼获。
夏初是垂钓的黄金季节,因为初夏有其他季节所没有或不完全具备的有利条件。1、温度适宜。温水性淡水鱼最适宜的水温是25℃左右,19-29℃比较活跃,食欲旺盛。仲夏之初夏,即3月中旬至6月上旬,气温、水温同温水性鱼类所需要的温度基本一致。
海竿抛得远,可打至数十米之外的深水,加之带有绕线轮,一般不易断线跑鱼,是广大钓者在夏季垂钓鲤鱼时采用的主要钓具。夏季用海竿钓鲤鱼,可不用浮漂,靠竿尖的抖动或铃声的传递,便能掌握咬钩信息。钓钩有三种:爆炸钩、串钩、饼钩。下面介绍的这几种钓钩的使用方法。
有句谚语叫“夏不钓浅塘”。但是有时会因为不能去较远的地方,只能暂时在附近钓浅塘,这时就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了。只要掌握了要领,想在浅塘钓鱼,也就不困难了。道理其实很简单,即深塘钓浅水,浅塘钓深水。如果水体是深水的,阳光照射不到水库,水底可吃的东西不多
炎热的夏天一般是不合适钓鱼的,但是有时又有疾风骤雨,鱼儿就会很活跃,这时又能钓到鱼了。受水环境的影响,鱼儿栖息的深浅、游弋的范围、食欲的渴乏、摄食的方式,都时有不同且复杂的变化,所以在垂钓时,钓者要能灵活善变,才会有较好地收获。
观察垂钓水域的水情,是夏钓特别是野钓能否取得好成果的基本条件。观水色。古话说:“水至清则无鱼。”如果水的颜色,像洗青菜水一样是青色或者是一眼可观底、无水花、无鱼波,或是混白色的,那就说明是无鱼之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