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饵直接决定哪些鱼回来咬钩,直接影响着钓获量多少。因此,如何选择合适、有效的钓饵就成了垂钓活动的关键。
(一)按鱼的食性选饵
各种鱼都有自己偏爱的饵料,没有一种饵料能适应所有鱼类。例如号称“万能钓饵”的蚯蚓,对鲢鱼、鳙鱼丝毫不起作用。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用荤饵、素饵均能奏效;草鱼为主食素食性鱼类,应用草饵效果很好,昆虫和蚯蚓也可以钓到草鱼;鲶鱼、黄颡鱼、鳜鱼等为肉食性鱼类,只能使用荤饵才可以钓到。
(二)按季节选饵
随着季节的变化,鱼对饵料的选择也不同。如草鱼,在初春时节,喜吃荤饵,用蚯蚓能钓到草鱼;初夏喜食嫩草;夏季喜吃青草;秋天,各种昆虫如蚂蚱、蟑螂、大青虫、蟋蟀等都是他的上佳钓饵;而在天寒地冻的冬天,再好的钓饵都难以引起草鱼的摄食欲望。一般说来,凶猛肉食性鱼类不会改变食性来适应环境变化,但是杂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会因不同季节在摄食种类上产生明显变化。
(三)按鱼摄食习惯选饵
不同的鱼类,摄食习惯不同,选用的钓饵也有所不同。如常吃豆类的鱼类,则宜用豆饼饵料做钓饵;若用猪粪、牛粪喂的鱼,则鱼对这些饵料是最感兴趣的;若多用鸡粪、鸭粪喂得鱼,那就对这种气味情有独钟。
(四)按鱼情水情选饵
首先,要做到钓什么鱼就配制出这种鱼最喜爱味道的钓饵,如鲢喜酸、鳙喜酸臭、鲤鲫喜香甜、草鱼爱微酸及酒香等。但在养鱼池大多投料喂鱼,鱼儿很可能养成“偏食”习惯,只认喂它的料。如果是开竿垂钓的渔场,钓鱼的人多,饵多味杂,鱼儿择优进食,会感到这里的鱼口味特刁,很难找准他喜爱什么味道的饵料。
即使是同一种鱼,在不同水体的水域,其摄食习性也有不同。如鲫鱼、鲤鱼在肥水中喜食素饵,而在瘦水中喜食荤饵。
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在人工养鱼池垂钓要多考虑人工饲养因素;二是因鱼类食性的改变过程是逐渐变化的,垂钓者应通过细致观察,分析研究某个水域鱼类食性的变化规律。
(五)按当地特点选饵
一方水养一方鱼,一方饵钓一方鱼。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水域的同一种鱼,食饵习惯往往会有较大差异。摸清当地各种垂钓对象鱼的食性,尤其是一些偏好,常可以出奇制胜。
钓饵直接决定哪些鱼回来咬钩,直接影响着钓获量多少。因此,如何选择合适、有效的钓饵就成了垂钓活动的关键。(一)按鱼的食性选饵各种鱼都有自己偏爱的饵料,没有一种饵料能适应所有鱼类。例如号称“万能钓饵”的蚯蚓,对鲢鱼、鳙鱼丝毫不起作用。鲫鱼、鲤鱼等杂食性鱼类,用荤饵。
(一)拌饵(1)先拌饵后加水。饵料处在干粉状态下容易拌匀,加水后再想拌匀则比较困难。饵料干粉中的各种原料要均匀分布。如果饵料中诱鱼成分不均匀,调出的饵就难达到其设计的应有状态,还将影响诱鱼效果,甚至因局部饵团的诱食剂含量过大而影响到鱼咬钩。
有些钓友认为用米饭粒作钓饵较难上鱼,原因是米饭没有蚯蚓等的腥味。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用饭粒垂钓并不难。但米饭粒的准备也是有讲究的,米饭里不宜太硬,否则提竿时钩锋不易露出。出门垂钓前应将米饭用开水泡半分钟,滤干后再装入小盒,这样米饭里又大又白,且软硬适中。
使用小米泡酒诱鱼,要根据垂钓对象而定。如果水域较宽、鱼儿较大,就需要多些饵料,如果水域较窄、鱼儿较小,则要少用。因为水域宽、鱼大,诱饵量小的话,很快就被鱼吃光了,相反的,如果水域窄、鱼小,又有太多,鱼就不吃钓饵专吃诱饵。打窝时,最好一次性做好,不要反复增加饵料,这样容易造成浪费,好会惊走鱼儿。
我们这儿的庄河永纪水库每年都有宇钓友钓上十几千克重的大鲤鱼、大草鱼,尽管永纪水库中的这些自然放养的大鲤鱼大草鱼口刁特不爱咬钩,但一到每年的6月份,水库两岸仍聚集不少周边市区的钓友们来此多天远距离定点打窝送钩垂钓,一过钓大鱼的瘾。
糟食多为海竿远钓使用的诱饵,一般是用多种原料混合而成,具有色、香、味、散的特点。香糟食因所用原料的不同而分为多种。二合一糟食。原料油豆饼末、玉米面两种,各占1/2.将豆饼末炒香,玉米面干蒸30分钟左右,蒸熟后,将两者拌匀。使用前加水拌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