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容易是传统钓的一大特点。只要你想玩传统钓,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练习就可以开钓。
传统钓的操作过程包括铅坠配重、钓具组装、打窝、找底、上饵、出竿开钓,出线漂讯,你的第一条鱼可能就上钩了。
铅坠配重
传统钓的铅坠配重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台钓的调目调整。一般在水族箱中进行为宜,方法如下。将配好的传统钓的线组从轮线中抽出一段,插上浮漂,在铅皮座上挂一块较大的铅皮,将线组抛入水族箱中。所挂的铅皮要够大,使浮漂能沉入水中,并且铅坠是横卧水底。以后一点、一点的剪去铅皮,直到铅坠以竖直状态触底为止。这样的配重调整标准称之为竖坠触底,其灵敏度适中,比较适合初学者、休闲垂钓和老年人使用。
如果必须在钓场调漂,只能采用无钩半水调平水实际上调的是“竖坠轻触底”,比“竖坠触底”更灵敏一些。也可在无钩半水调成平水后再略加一点铅皮,使之成为“竖坠触底”。
现在的传统钓钓竿多为拔节式,线组都是收在专用的小线轮中。先将钓竿拔出1-2节,再将小线轮套到钓竿上,以卡住不动为准。然后。松开小线轮上的锁线钮拧紧。将钓线上的气门芯转移至竿尖与小线轮之间;将主线上的第一个浮漂座套在竿尖上,如果竿尖太细,可在浮漂座中再塞些牙签之类的小棍,使漂浮座能固定在竿尖不懂即可。最后,插上浮漂,钓具的组装宣告完成。
打窝宜尽早进行,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将鱼诱聚到钓点。钓具组装完成就要先调打窝的诱饵。出竿比试一下钓点的位置,然后将调好的诱饵捏成团,抛入钓点打窝。这时可打宽窝,但量不宜太大。
打完宽窝就该进行找底了。由于铅坠的配重大于浮漂的浮力,出竿将钩送到钓点,如果浮漂没入水中,表明水较深,需要将浮漂向上移动。如果浮漂露出的目数较多,甚至横卧水面,表明水较浅,需要将浮漂向下移动。一般以浮漂露出的目数较多,甚至横卧水面,表明水较深,需将浮漂向上移动。如果浮漂露出的目数较多,甚至横卧水面,表明水较浅,需将浮漂向下移动。一般以浮漂露出半目或1目为宜。
注意,传统钓一般以水深+1米为钓线的使用长度。因此在找底的过程中,要注意钓线总长度的控制,根据钓点水的深浅,通过线轮适当收放钓线。
如果配备有干架,找底完成就可将竿架支起。
入门容易是传统钓的一大特点。只要你想玩传统钓,不需要专门的操作练习就可以开钓。传统钓的操作过程包括铅坠配重、钓具组装、打窝、找底、上饵、出竿开钓,出线漂讯,你的第一条鱼可能就上钩了。铅坠配重传统钓的铅坠配重在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台钓的调目调整。
这里所说的海竿三要素是针对初学者的,是海竿使用最基本的注意事项,是本不应成问题的问题,但却又是时常发生的问题。调整好线轮的曳力再抛竿在海竿抛投前,一定要检查一下线轮曳力的松紧情况,要养成检查线轮曳力状况的习惯。
学好钓鱼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实践很重要,多请教、多学习也非常重要。钓鱼想有好收获:一天时、二地利、三饵料、四钓技。不过综合来讲:钓技包括对前三样的判断和掌握,同一份料,不同的人用起来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其二为,远看抛竿知水平,近观提竿识钓龄;漂合宝贝辩高手
对鱼而言,外界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它在水中的表现形态也就千姿百态。想把鱼钓上来,钓者必须具备应变能力,善于应变才能创造佳绩。现就应变的几个要素,谈下认识。饵料的应变无论是诱饵还是钓饵,钓者出钓前都要精心筹划一番,多做几手应变的准备。
古人出战时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如今我们出钓也是如此,但含意不尽相同。在垂钓中,“天时”包括两个方面——时间和气候先说时间,一年之中有春夏秋冬,一天之中有早中晚夜。一年四季中,春秋两季最宜垂钓,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鱼较难钓。这是华东地区的规律,其他地区
垂钓是一项老少皆宜的户外健身运动,大多数垂钓者都要钓到钓不动为止。算起来,本人从十四五岁开始学钓,到现在已有40多年时间,这些年来虽然因鱼难钓外出垂钓的次数少了,但在垂钓中亲耳听到的垂钓事故却没有间断过,还有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危险,时刻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