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漂最鲜明的特点是漂讯灵敏,这是由台钓所用的高灵敏的“立漂+悬坠钓漂发”所决定的,这也是台钓的精髓所在。从浮漂的结构看,台钓漂的漂尾细长,浮漂运动时的阻力小;漂脚与漂体硬连接,漂讯传递迅速,稳定,因而台钓漂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从浮漂的使用方法看,所谓悬坠调漂法,就是调漂完成后,铅坠垂在水中。由于铅坠垂悬在水中,铅坠的重力已经被浮漂的浮力所抵消,因而可进一步提高浮漂的灵敏度。鱼儿咬钩时只需克服钩尖所剩的少许浮力,即可使浮漂显示出鱼咬钩的信号,因而台钓的漂讯在鱼饵吸饵入口的瞬间就已表现出来。
诱鱼是垂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手常说台钓钓点的鱼可野钓越多,这与台钓的诱鱼机制的高效性是分不开的。台钓的诱鱼机制包括声、饵、鱼三个方面。
(1)声诱。声诱是一个保持频率连续不断的抛竿,利用饵坠入水时的“叮咚声”诱鱼。清脆的“叮咚声”,可以让鱼误认为是昆虫、植物籽等天然食物落水,鱼为了摄食而趋向于声源。台钓的抛竿频率高,饵、坠的入水清脆,从而使声诱成为可能。
(2)诱饵。饵诱是垂钓中最常见的诱鱼方式。除了选用鱼喜欢吃的饲料、添加饵等方式外,台钓的诱饵特点有三:一是诱鱼的有效范围大。因为饵团入水后,在水中以钓点水深为半径画弧后才落到钓点,从而使诱鱼范围增加了一个水深的距离。配合雾化效果良好的钓饵,使得台钓的诱鱼效果大大增强。二是续窝均匀。台钓一般不用专门续窝,这是因为台钓选用了双子线双挂钩双饵团。双钩挂双饵团虽然提供了一竿上双鱼的可能性,但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边钓边续窝,而且续窝均匀,可留住诱聚到钓点的鱼不散。三是动态钓鱼,是指挂有饵团的吊钩入水后轻飘下沉,极易引起鱼的发现,从而诱集鱼群;另一方面,鱼钩上的饵团只是轻触水底,鱼的游动可使饵团随之晃动,易引起鱼的注意,并误认为是活食,从而吞食。
(3)鱼诱。鱼诱是指正在摄食鱼的摄食活动状态吸引更多的鱼过来摄食。台钓高手们常说,在开钓初期,不要急于上鱼,要等钓点的鱼聚集多了以后才开钓。钓点的鱼要保持一定数量,才能鱼诱鱼,才能钓到更多的鱼。需要指出的是,鱼诱是台钓钓鱼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但不是台钓独有的。
台钓与其他垂钓方式相同,十分重视垂钓的诱饵。台钓一般多用粉状原料调成饵团施钓,并根据用途针对性的配置药饵,一般不用单一粉状原料做诱饵。台钓钓饵不仅选用垂钓对象喜食的原料做基础料,还引进了雪花粉、拉丝粉、粘粉等原料制作饵团状态的调节剂。通过调节这些原料在钓饵中的比例,可以控制饵团在水中的状态,如饵团的雾化效果、比重、黏度等。此外,台钓钓饵还常常加入高效诱食剂,使鱼更加喜食钓饵。
台钓一般不用蚯蚓、蝇蛆等传统钓常用的钓饵,其优点不仅是干净卫生,而且大大提高了换饵速度,尤其是近年出现的台钓拉饵,使上饵在瞬间即可完成,进一步提高了垂钓效率。台钓一般不用酸臭饵,其粉状饵多加有香精作为诱食剂,使得鱼饵的气味芳香宜人,从另一方面提高了台钓的舒适性。
常常听到尚未入钓门的朋友说,我不钓鱼,就是因为耐不住等待时的寂寞。台钓的操作规程要求无论有无漂讯,都必须经常换饵,这样在鱼情不佳时也不会因无事可做而寂寞难忍。台钓的这种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成了吸引钓门外的朋友入门的一大优势。
台漂最鲜明的特点是漂讯灵敏,这是由台钓所用的高灵敏的“立漂+悬坠钓漂发”所决定的,这也是台钓的精髓所在。从浮漂的结构看,台钓漂的漂尾细长,浮漂运动时的阻力小;漂脚与漂体硬连接,漂讯传递迅速,稳定,因而台钓漂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台钓传入内地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内地钓手对台钓不但能熟练掌握,而且钓技又有所发展和提高,其钓法比台湾钓法更为先进。这种钓法就是手竿悬坠钓,简称悬坠钓。
台钓如何判断钩上仍还有饵以调6钓2为例,当我们发现浮漂上升5~6目,基本上就是鱼饵不复存在。有人将钓竿向后轻拉,压水使浮标在水面上为2目,浮标若重新升上6目,说明饵料已不在,如果不再上升,说明饵料尚在,应继续等待鱼讯,伺机扬竿。
人们对“台钓”最大的误解或说曲解,就是认为它是极少数竞技钓手的专用技术,只适用钓鲫鱼,而且只适用于专业化竞技池,所谓“鱼缸钓鱼”(即池岸规整,深浅一致,池底平坦,还得无风无浪)。其实只要得了台钓精髓,基本原理特征是适用于所有钓场所有鱼种的手竿垂钓的。
上鱼后的操作要领扬竿中鱼后,如是小鱼,可直接提出水面,在身边脱钩放人鱼护。若钓到中型鱼,坐钓者持竿之手应高举过头,靠竿的弹性将鱼在水面“牵飘”靠岸,同时另一手持抄网伸出顺势把鱼抄入网中。这时注意不能使鱼在水面上挣扎弄出“啪啦”声.扬竿钓上鱼后
麻团钓法是由湖北的包饵钓法传承过来的,包饵钓法至今在武汉等地还是很盛行(有兴趣的可在网上搜索),是传统钓法的精粹,但是由于饵料包裹之后犹如小鸡蛋大小,只适合长竿短线,故此,台钓爱好者经过不断改造,形成如今的麻团钓法,但其根本原理还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