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浪底库区垂钓,由于水面宽广,又多在较为宽大的山谷中,水面平静如镜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只要有点风水面就会波光粼粼。如果风力在3级以上的话,水面就会出现涌浪现象,这时垂钓就会影响看漂,以至于失去较多的上鱼机会。
小浪底库区可供垂钓的鱼种类繁多,其中以鲫、鲤、草、鳊、白条为主。通过几年的垂钓,有一种特殊的漂相(我称之为小漂现象),由于其动作幅度较小,连续动作时间短,往往被钓友们忽略,以致于失去很多中鱼的先机。归纳起来其主要表现形式为:浮漂在原地颤动几下后,既不上浮,也不下沉,而是静止在原地不动,提竿时中鱼且钩已被吃得很深,鱼的个头也较大,多在500克以上。此种现象以草鱼为主,鲤鱼、鲫鱼次之。按常规来讲,此库的鱼应为生口鱼,吃饵时不应发生此类现象。可实际上,这种情况较为普遍,有许多钓友未予重视,因此而失去很多上鱼的机会。通过垂钓:总结出小漂现象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浮漂小幅度的上升或下沉。在浮漂的示标上,上升或下沉大都在半目左右,动作缓慢且是连续性的。
浮漂在水中的角度发生变化。即本身入水后直立的浮漂忽然有点歪,随后直立,再歪。反复3-5次后,静止不动。
浮漂似动非动。即直立在水中的浮漂,看上去有一种发沉的感觉,既不上浮,也不下顿,漂一点动作也没有。
浮漂小幅度在原地快速地抖动。多在1目左右,跟小杂鱼闹钩的漂相基本一样。区别为小漂现象只是在原地快速地抖动,饵没即停;而小杂鱼闹漂是快速抖动几下后,浮漂就会出现幅度较大的上升或下顿动作,直至黑漂现象出现。出现上述现象,只要提竿及时,几乎都能中鱼,且被钓起的鱼个头普遍较大,多在500克以上,500克以下的鱼很少出现小漂现象。
经过实践总结,以下几种情况容易发生小漂现象:①气温发生变化时,尤其是天气发闷的时候,容易出现小漂现象;②用饵团垂钓时容易出现小漂现象;③在深水区垂钓时(2.5以上的深度)容易出现小漂现象;④有风的天气(3级以上的风)容易出现小漂现象。
在小浪底库区垂钓,由于水面宽广,又多在较为宽大的山谷中,水面平静如镜的时候基本上没有,只要有点风水面就会波光粼粼。如果风力在3级以上的话,水面就会出现涌浪现象,这时垂钓就会影响看漂,以至于失去较多的上鱼机会。
使用多支海竿优于长手竿。手竿再长,毕竟钓域太窄小,而使用多支海竿,可远钓也可近钓,远可钓五六十米远水域,近可钓七八米水域。而且数支海竿集中投饵,可以形“窝子”。一旦钓中大鱼,海竿可以放长线,大有回旋余地,通鱼疲累,再抄兜上岸,十分方便灵活。
雨天是夏季的常见天气现象,而对垂钓者来说却是特殊的天气环境。夏季的雨天,除雷雨、暴雨等天气存在安全隐患患不宜外出垂钓外,其他雨天都可外出钓鱼。钓谚云:“三分钓技七分钓位。”夏季雨天钓鱼,钓位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夏季钓鱼,在雨天这样一种特殊的天气情况下
不怕“空军”把家还,就怕小鱼闹得欢,这是钓友们忌惮小鱼闹钩的真实写照。闹小鱼比“空军”还可怕,能叫人崩溃,这点我深有体会。近年来,我和我的钓友们常在被称为“大海碗”的水库钓鲤鱼,这座水库里的小杂鱼简直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
在钓鱼中找底和钓底是每个钓鱼人的必修课,俗语说:谁人钓鱼不找底,谁人钓鱼不钓底啊?可见这是老生常谈了。在水库钓鱼是我们广大钓友的选择,在水面开阔的钓点常能钓获大鱼,与鱼搏斗的乐趣是不言而喻的。常令我们神往。我喜欢在水库垂钓,垂钓方法常用悬坠钓法也就是台钓并习惯
若想在野钓的过程中收获理想的渔获,我推荐的办法是视钓况及时调整鱼竿长度。不过,调整竿长的最大障碍还是窝子。大多数钓友都有这样的习惯,到水边后第一件事就是打窝子,然后再做其他事情,这样做的好处是节约时间,缺点是束缚人,比如在不咬钩的时候,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