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竿的保护尤为重要。钓鱼时可能会遇到鱼钩被水底的障碍物挂住,出现拉不动的情况。这时钓鱼人往往沉不住气,死拉硬拽,然而事与愿违,越拉越紧。这时应注意:一是转换拉线的角度;二是将鱼线放松,或将鱼线尽量往前送,再轻轻提竿;三是找附近的居民借竹竿、耙子等工具打捞,水底若有树根、树枝、草根这时就会被耙子拉断,鱼钩或树枝等障碍物就会被拉到水边;四是在天气好、气温高、水又不深时,可下水里捞;五是实在不行,采取丢卒保车的办法,宁愿断线也要保护钓竿。
钓鱼人钓到鱼,特别是钓到大鱼时,格外兴奋,顾不上竿子,随便往地上一扔,只顾抓鱼,往往踩坏自己的竿子。钓到鱼应沉着,现将竿子放到支竿架上或者地上,然后再去取鱼。
有些人由于扬竿方法不当,遇到鱼吃钩了,使劲将竿子向前上方扬起,有时候钓线缠到树枝上了,有时竿子撞到树干上了,这样最容易折断竿子。
路途上也应注意保护竿子,无论是坐车还是骑车,都要先把竿子放到不易碰撞或挤压的地方。
海竿的长度没有手竿长,但结构比手竿复杂,而且由于每节竿上都有导线环,不能逐节拉出单放,这给清洁竿体带来了麻烦,因此,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海竿。
(1)携带时的保护
出外钓鱼或收竿返回时,应将绕线轮卸下单放,将几只竿体放在一起。买竿时,每只竿的竿梢部分都配有塑料保护套。有的人觉得每次都套在竿梢很麻烦,买了竿就把保护套扔了,或用过几次后就丢失了。其实,保护套既是保护竿梢的,也是保护导线环的。套上保护套,导线环就不会松动,携带时避免与其他竿的导线环相碰撞,因此一定要用保护套。用鱼竿包携带的,把竿逐个摆齐放在包内,为了避免磕碰,也可以把几只竿捆绑一下再装包。无论是汽车还是乘车,都要防止竿体被挤压,也不要让竿体承受重力。
(2)使用时的保护
竿的长短要与使用的饵团的大小相匹配。饵团过大,而竿子短小,在挥竿投饵时,竿梢承受的重力太大,易造成断线折竿等等现象。抛钩的力量不要过猛,用力过猛也容易造成竿梢折断。
抽拉各节竿时,用力要适度。各节竿抽出后应轻轻向左或向右拧一下,使竿节之间固定,避免松动;收竿时再向相反的方向拧一下,可轻易收竿。抽竿时不能抽的过多,否则在收竿时会出现卡死收不进去的情况。尤其是雨天使用时,由于竿子有水,推入时会更为艰难。若一时推不进去也不要性急,慢慢拧,用布包着竿拧效果会好一些。
无论是挂饵投钩,还是收线后从钩上取鱼,都应先把竿子放到合适的地方,最好是放到支竿架上,附近有树也可以让竿体靠树立着,不要随意平放到地上,否则,稍不注意就会将竿子踩裂、踩折。特别是钓着大鱼的时候,钓鱼人很是兴奋,只顾去取鱼却忘了脚下有竿。
海竿上的导线环容易生锈。所以每次收竿回家之前,一定要用软布擦拭导线环及竿体,清除污渍和水分。回家后拧掉柄部的堵头,使竿内各节透气,使水分蒸发,保持竿体和导线换的 干燥,避免因潮湿而引起竿表层起泡、导线环生锈。
冬天,人们很少外出钓鱼了,这就是钓鱼人常说的封竿季节。封竿之前就应把各支竿检查一遍,擦干净,把导线环上的灰尘、污渍除掉,然后收藏好,待来年再用。
鱼竿的保护尤为重要。钓鱼时可能会遇到鱼钩被水底的障碍物挂住,出现拉不动的情况。这时钓鱼人往往沉不住气,死拉硬拽,然而事与愿违,越拉越紧。这时应注意:一是转换拉线的角度;二是将鱼线放松,或将鱼线尽量往前送,再轻轻提竿;
渔具店的鱼竿品种很多,要买一副货真价实、自己满意的竿,就要认真挑选,货比三家。挑选步骤如下;(1)先看外包装渔具店销售的鱼竿种类多,档次不一,真假难辨。
碳纤维竿,也叫碳素竿,20世纪90年代时期开始在我国生产和使用。碳纤维竿比玻璃纤维竿更具优越性。主要特点是轻便,同样长度的碳纤维竿比玻璃纤维竿轻50%,一只5.4米长的碳纤维竿重量仅仅300克左右,竿体也比玻璃纤维竿细的多。
钓具种类、规格很多,初学钓鱼应该怎样选择钓具呢?这主要根据个人的喜好,打算在什么样的水域钓鱼。常在人工养鱼塘钓鱼,多以钓鲫鱼、草鱼为主,选中长竿就可以了。根据竿再配鱼线、鱼钩,粗线配大号钩,细线配小号钩,而且不同规格的线和钩都应准备,以备钓不同种类的鱼。经常
竹竿钓鱼已很少有人使用了。现在用的最广泛的是玻璃纤维竿和碳纤维竿。这两种竿又分手竿、海竿、手竿按长度分为短竿、中长竿、长竿。通常把3.6~4.5米的竿称为短竿,把5.4~8米的竿称为中长竿,8米以上的称为长竿。还有一种袖珍竿,全竿套在一起的长度为30~40厘米
传统的钓法常用的是单钩,钩在水中或卧或悬(图1图2)现在许多人都用双钩,双钩或一卧一悬(图3),或双悬(图4),台湾钓法全部用双钩。钓小型鱼,或是在小水面钓鲫鱼,用双钩是上策,可大大提高钓鱼的效率。在竞技赛中,曾有一人用双钩在1小时内获300条鲫鱼,若是用单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