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老张头给我们带来的钓鱼小技巧、小窍门吧。
有的水域多浮萍,稠糊糊的布满水面,常常足下钩时漂散,可还没等浮漂立直,就又聚拢过来。鱼儿咬钩,由于浮萍托着浮漂,信号不能及时反应到浮漂上,影响了浮漂的灵敏度,也影响了上鱼率,让钓友们很是头痛,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老张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天,老张来钓鱼,先从泡具袋里拿出一条约3米氏的塑料软管,然后用一截长十几厘米,直径稍细的软管插入塑料软骨的两端,连接成一个直径约一米的圆圈。他把水面的浮萍荡净,然后把塑料软管做成的圈放入水中,效果立刻显现出来!圈外浮萍密密麻麻,圈内却是另一番小天地,水明波净。钓友们一看,乐了!接下来就不用细说了,钓友们都不约而同地争相效仿。
夏天,为了躲避骄阳,钓友们都在树荫下垂钓。扬竿时常一不留神钩子就挂在树上,费半天工夫也难摘下来。还有,“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水中生长的芦苇和水草,也时不时出点难题,不是挂钩就是断线,断线失钩事小,主要是心疼宝贵的时间。老张一思谋,找了一根废弃的玻璃钢手竿,把竿梢三节去掉,安装上一个2寸K、月牙形的锋利小镰刀。用不着的时候,将小镰刀套上一个硬塑料壳,以防划伤,一旦鱼钩被树枝芦苇挂住,就派上了用场,不管是挂在树上还是在水下,玻璃钢竿伸缩自如,能远能近,能高能低,小镰刀能轻松地能将树枝或芦苇割断,用不着再去爬树下水,钓友们都纷纷效仿,称之为便携式多用途“战斧”。
近年来,钓友们逐步更新了渔具,换上了时髦的长枪短炮。而老张的渔具,一直是价格最低的,用的鱼竿都是不超过20元钱的便宜货,而且一用就是十来年。别人用商品饵,他坚持用自制的饵料。老张的信条是,垂钓的目的是娱乐,达到目的就行,其他都是次要的。这就是老张的风格。
看看老张头给我们带来的钓鱼小技巧、小窍门吧。有的水域多浮萍,稠糊糊的布满水面,常常足下钩时漂散,可还没等浮漂立直,就又聚拢过来。鱼儿咬钩,由于浮萍托着浮漂,信号不能及时反应到浮漂上,影响了浮漂的灵敏度,也影响了上鱼率,让钓友们很是头痛,但又没有什么好办法。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和农村经济条件逐步好转,周江河水渐渐地受到了污染,加上上游有人购置了两艘大马力柴油发电机电鱼船,像进村的日本鬼子一样,每天在这条河里进行穷凶极恶的扫荡,使得河里很多鱼种已经灭绝,终日可见河面上漂浮的幼鱼尸骸
那是十几年前的一个夏天,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我又独自一个到周江桥夜钓。半夜11时以后,因无鱼咬钩,便收拾东西打道回府。走到半路一个拐弯处,马路边闪出3个手持棍棒的人一字排开挡住路。我知道当时这一带经常有人拦路打劫,但这是必经之路,无法回避,只有硬着头皮闯了。
乐钓会成员群战萨日湖,一战成名。真正的钓鱼发烧友,看他们是如何钓鱼的!特别鸣谢:乐钓会全体成员时间:2014.6月29日钓场:肇州萨日湖人物:乐钓会兄弟8人:小龙、大伟、庆峰、马东、小巍、陆兴、二宝、大军虽然上周陆陆续续的听到消息说空军的很多
周六,微微风,不算太热。酷暑时节,有个凉爽的天气,实在是难得,对月把天没钓鱼的我来说更是难得。一大早6点跑到公司,处理完一切事情,拿上渔具直奔小波鱼塘。伟哥早早的到了,已经出了四条鲤鱼了,2.0的线还切了两次,真是早起的鱼儿有食吃啊,早起的人有鱼钓啊。
我钓鱼的兴趣和一整套钓鱼技法是在小学三年级时从我的数学老师张老师那儿渐渐学来的。张老师是传统钓法的高手,自制的鱼钩更是一绝,钩大,百折不断,大鱼小鱼都能钓。如今,他已年过古稀,身子骨还很硬朗,仍坚持每周到郊外钓鱼两三次。我小的时候不必走太远的路,在靶场附近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