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钓友说,他有一支较软的手竿,可惜上面第二节被弄断了,到渔具店配了一节新的,店老板说这新配的竿节是全碳的,很结实。他当时也挺满意,可是后来在使用时,新配竿节下面的这节,也就是原来上面的第三节又断了,并且在使用中感到手感不顺畅,这是什么原因?
竿节软硬不同易招损毁。
这是不少钓友在配竿节时最易忽略的问题,渔具店老板给了一节更好的,看似不错,实际上你是吃了大亏,上面这位钓友的遭遇就是最明显的例证。这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办什么事都讲究匹配,匹配得好的事就是锦上添花,配的不对时效果会更差,这位钓友原有的竿比较软,在配节时也要配与原竿软硬度一样的竿节,就可以保持原竿的整体性能,而他的问题就出在了竿的“软中夹硬”上。这位钓友将前面的第二节换成硬节,在钓上大鱼时前面竿尖将力量传到第二节,如若第二节太硬,其力量不能在瞬间传递下去,这时竿尖会承受更大的力量,甚至断掉,如果竿尖不断,这较硬的第二节挺着腰,不能化解拉力,这力量迅速下传到第三节,这突如其来的力量就可能使第三节断掉,相反,若新换的竿节强度和竿尖相似,这股力量会沿着竿节往下传递,下面的各节一节比一节粗,拉力逐渐增大,便化解了鱼儿的冲撞力,这就是以钓竿的整体力量与鱼对抗了。所以软中夹硬的竿节,他的上下两节竿节被折断的可能性最大。
同样如果硬竿中夹着软节,是最易出事的。我有两位钓友,他们用的都是硬竿,可他俩的竿尖都弄断了,后来各自到渔具店配了竿尖,有一位新配的竿尖感到太软不好用,但配不上硬尖,只好凑合着用,结果第一次用又是它断了,所以在这里建议钓友在购买新竿或配节时一定要注意竿的通体性能,各竿节软硬度要一致,切忌“软中夹硬”或“硬中加软”,尤其是修竿换节后要注意它的整体性。
一好不是白好,关注钓具整体性能
前面讲的是钓竿的事,其实钓具按通常所说的是由竿、线、漂、坠和钩5大件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影响总体,红楼梦中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之说,如果将这句话引用到钓具上,就只说对了一半,一荣不能俱荣,这一损就毁了全部。比如说你有一支好竿,可这钓线不随人愿,经常拉断,你这好竿也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所以在添置钓具时,一好还不行,应是各方面匹配均衡——各种钓具保持相近的水平。有使用海竿的钓友,舍得花钱买一支好竿,可配的轮子实在不好,钓线上稍有重量,这轮子摇起来便很费力,甚至吱吱叫唤,而常用的海竿的钓友会有这样的体会,竿好不如轮好。竿差一些这轮子还可顶一阵,如果轮子出现问题,海竿就成了棍子,所以海竿的另一半至关重要。
一支好的鱼竿讲究的是整体性能均衡,钓友在选择鱼竿的时候,不要只看鱼竿的重量,要看鱼竿的整体调性
新手学钓鱼,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线组配置问题,线组配置当中鱼钩的绑法尤其重要,鱼钩绑的不好的话在垂钓过程中很容易脱钩。有的钓友喜欢用电动绑钩器绑钩,不过有时候小的钩子用绑钩器绑容易伤线。手动绑钩是最好的选择,手绑鱼钩也有几种方法,下面视频中演示的是其中一种方法
初学钓鱼最先掌握的应该是线组配置,鱼钩的绑法,主线与八字环的连接等等,下面用图解的方式为广大钓友展示主线与八字环的连接。主线与八字环的第一种绑法:白色带代表主线,绿色电线代表八字环1、先把主线一头打个死结2、把主线的一头穿到8字环里面。3
2013年年9月29日下午,在山西省太谷县郭堡水库大坝边,我帮人抄起了一条53斤重的大花鲢(也称鳙鱼),这是我钓鱼50多年来亲眼所见和亲手抄起的最大活鱼。回想起当时紧张而刺激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今写出来与众钓友分享。郭堡水库是一座1958年建成的小型水库
本站有篇文章已经介绍主线和竿稍连接方法,连接不好容易断主线,损失很严重,如果损失一支好浮漂很多钓友肯定会心疼。一般的连接方法很容易从打结处断线,重庆钓友利用套绳活结的方式改良了打结方法,感觉此法可行的钓友可以参考一下。
一看:将竿打开尾堵分节抽出环节检查,先看上下四壁厚薄是否一致,一致为上品,反之为下品看每节竿子是否笔直,看表面的油漆是否光滑,起泡,因有许多钓竿为节约成本,而用些防水性差的树脂漆,用不了多久就起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