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调高灵"还是"调低灵"的事情迷惑了两天,到处查资料,下来苦苦思索,脑袋都快想破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前脑子里灵顿的概念很清晰,这几天被这两个词弄得满脑子都是调高调低的问题,最后仔细琢磨程宁的"调低灵",靠,终于明白了,他是专门针对浮漂来说的,不针对线组,漂以下的其他部分都不考虑,简单看5目的漂和1目的漂哪个下顿的距离大。我不得不承认,这样考虑"调低灵"是对的。灵的概念是有效下顿。
那么以前我们熟悉的调高灵呢,是考虑整个线组和带饵垂钓,考虑范围是实际垂钓过程.灵的概念是大家所熟悉的"反映钓组平衡被打破的能力",包括漂的所有动作。
钓同样的目数,调得高(不是极端的高哈)相对调得低要灵敏,不要拿调15目钓1目和调2钓1说事,这样的牛角尖没意义,没有人调15钓1,除非钓鲢鳙,没人搓那么大的饵。
至于遇到调钓目差相同的情况,比如调4钓2和调3钓1,要看饵料和钩的大小,灵顿正好相反,如果钩大饵大,调4钓2灵,钩小饵小,调3钓1灵.灵顿的判断是根据线组平衡状态是否容易被打破.程宁的"调低灵"理论对这种情况没有指导意义。
调钓目数相同的时候,与程宁"调低灵"的假设条件基本符合,调低灵敏。但饵料不能太大,大漂大钩钓大鱼不适合。
总结如下:传统"调高灵"针对的是整个线组和垂钓过程,特别是钓目相同的时候。"调低灵"针对的是单纯的漂,不涉及钓组其他部分,也不考虑饵料和钩,也不涉及垂钓过程。但在调钓目数相同和拉小饵钓小鲫鱼时是正确的。
最后,交流上的灵顿概念,当以传统的灵顿概念为准,否则就没办法说灵顿了,简单举个例子,当有钓友对你说"你钓得太灵了,口有点乱,可以适当调顿点钓,提高成功率",这个时候你要明白,指的是让你往上拉漂或者加点铅.这个时候你如果简单的按照"调低灵"去减铅,就完全理解错了钓友的意思。
好了,这就是我的理解,不再怀疑认程宁大师“调低灵”的理论了,他说的不是新东西,是对台钓理论漂本身灵敏度调整的一种详细解释,我不会认为钓的时候整个线组也是“调低灵”的,那是另外一回事。
走出迷茫的感觉真好,再也不跟钓友争论到底是调3目灵还是调1目灵了,没有实际意义,钓的时候自然知道了。
为"调高灵"还是"调低灵"的事情迷惑了两天,到处查资料,下来苦苦思索,脑袋都快想破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以前脑子里灵顿的概念很清晰,这几天被这两个词弄得满脑子都是调高调低的问题,最后仔细琢磨程宁的"调低灵",靠,终于明白了,他是专门针对浮漂来说的,不针对线
钓鱼调漂是大家在钓鱼过程中很重要的一步,如果浮漂没调好,对我们钓鱼会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竞技钓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在平时的休闲野钓过程中,对浮漂的调整不是很讲究,但是如果浮漂调整的好,鱼吃口的信号会很清晰,增加我们的钓获量。对于一些钓鱼新
七星漂最适宜静水,或风浪影响较小的水域钓。它的优点:入水轻,扬竿时不易惊扰钓点中的鱼,出水时也不会产生太大的阻力。使用简单,通常在匹配钓组时,只需调一次漂,以后无需再调,即使由浅钓深,只需将浮子向上抹抹即可,需要钓浮时,可将浮子悉数抹下;
钓鲤鱼和调鲫鱼大部分都是钓底,下面讲一下钓底是浮漂信号的反应!1、抛竿后,浮漂依然躺在水面,没有按时竖起;或者浮漂快速移动,这一般是小鱼在中、上层接钩,也可能是中上层鱼就饵的信号,须及时扬竿,但不一定有鱼获。2、浮漂快到底时,没有按正常降落的
一各种类型浮漂用途介绍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适钓控层)粗短身硬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翻身快、下沉也较快)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底层滑鱼
一浮漂材料与工艺现在市场上的浮漂很多,林林种种,按材质来分主要有:塑料、孔雀羽、巴尔杉木、芦苇、通草、桐木等等。作为最适合台钓用的材质主要有孔雀羽、巴尔杉木与芦苇。它们的特点是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