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对台钓钓鱼的理论一直都感觉很清晰,最近,与两个平时经常在一起玩的钓友偶然说起台钓灵顿的问题,他们两个一看我阿卢a21硬尾调5目,说我调太顿了,说应该调灵点,调3目或者2目,我感觉纳闷了怎么调3目比调5目还灵?于是就与他们对台钓的调灵调顿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他们都认为调的目数越低越灵,反之越顿,也就是说调5目比调2目顿。我是根本不能接受这种说法的。
他们认为,调得越低,水面上的漂尾越细,剩余浮力约小,鱼吃口时越容易拉动漂,越容易出现顿口,所以灵。
我认为,调得越高,钓组的重量越轻,鱼吃饵时改变钓组平衡所需要的力量越小,所以调高灵。
他们没办法说服我,我也没办法说服他们,但大家都对调钓的目数比值越大越灵没有歧义,也就是说对调高钓低灵没有歧义。但对调5钓5和调5钓5到底谁更灵却严重分歧。
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查找关于台钓调钓灵敏的理论,重新开始搜索。原本以为他们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肯定有99%的人会认同调高灵,不认同调低灵。但搜索的结果却令我惊讶,
网上还的确有调低灵的理论,而且还是出自大师手笔。这个大师就是程宁。在他的竞技钓理论中就主张调低灵。台钓传统理论和竞技钓理论在调高灵和调低灵的观点上截然相反,分歧的焦点就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另外,台钓的中间目开始调灵顿和竞技钓的归零点也基本是在说同一个东西。
我个人还是觉得,台钓的传统理论中的“调高灵”没错,因为灵敏的标志是看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看到口,并不是指什么时候能看到中鱼的顿口,说白了,程大师的“调低灵”的理论实际上是指“调低容易中鱼”,这个理论饶来饶去其实还是没逃出台钓基本理论中的钓顿容易中鱼,太灵容易出假口的基本观点。
如果单从灵敏度来看,我还是觉得“调高灵”是对的,“调低灵”中的所谓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灵敏度,而是指有效顿口,如果把灵敏度定义为中鱼率,那么程大师的“调低灵”就是完全正确的了。
这个问题网上争论得很多,现在好象也还是各说各有理,虽然我也没查到一个很完美的论述,但通过学习和思考,还是明白了很多以前不太在意的东西,程大师的造诣的确很高,他对“调低灵”的论述也很精彩,但我希望大家不要把程大师这个“灵”理解为传统台钓理论中的那个灵敏度,否则你就又误入歧途了。
在回贴中见到还有人没明白我上面的观点,所以将观点进一步总结如下:
所谓“调高灵”与“调低灵”成立的前提不同,这个不同就在于对“灵、顿”的理解不同。
如果你认为口大为灵的话,"调低灵"正确.
如果你认为口快,口多为灵的话,"调高灵"正确.
如果你认为口准为灵的话,调钓"不灵不顿"正确.
根据你对灵顿的理解不同,再决定该怎样调整漂的状态,选择调的方向,就ok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以前对台钓钓鱼的理论一直都感觉很清晰,最近,与两个平时经常在一起玩的钓友偶然说起台钓灵顿的问题,他们两个一看我阿卢a21硬尾调5目,说我调太顿了,说应该调灵点,调3目或者2目,我感觉纳闷了怎么调3目比调5目还灵?于是就与他们对台钓的调灵调顿
台钓线钩漂配比一、假如所钓水域中的鱼以鲫为主,平均大小为0.5两以下,需采用以下组合;主线用0.6号,口线用0.3--0.4号,钩用2--3号,漂用1号为宜。二、鱼平均大小在0.5--3两间;主线用0.6--0.8号,口线用0.4号左右,钩用3--4号,漂用2、3较宜。三、鱼平均
自从钓鱼学台钓好几年了,通过无数次的实践与摸索,渐渐摸出点门道来。近几年,每次出钓,无论是大江、大河、湖库;无论是野钓或是夜钓,都有一定的收获,多则20、30斤少则3-5斤,总之不太会当空军。现在,我还偏爱野钓与夜钓,且钓鱼的瘾越来越重。回顾这几年的钓史,我对
台钓可不是坐在台子上钓鱼,是指台湾钓法,台钓的精髓是悬坠底钓术,是铅坠悬于水中,而钩在底。为台湾同胞多年实践积累的垂钓经验,钓鲫鱼尤有特殊效果。台钓传入内地约为80年代中期,开始不为钓者重视,后经几次钓鲫比赛,台湾钓手成绩斐然,才引起人们
台钓技巧之台钓中的诱鱼技术一动态诱鱼:很多鱼都爱吃活食,台钓就利用鱼的这一特点,把饵操作成不停地动着的状态,借以诱鱼。投饵时,把钓饵投到竿加线的最远点,钓饵入水后便像小虫一样悠悠晃晃在水中游泳,从入水点到到垂钓点。
台钓过程中鱼饵和添加剂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鱼饵和添加剂使用正确,则鱼儿就会有胃口从而增加鱼的咬钩率.台钓时如何运用鱼饵和添加剂呢?以下是注意事项:鱼饵松散恰到好处。粉类饵料松散度调节好可以在边钓边诱的环节上发挥优势。老钓手都有体会,较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