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陌生水域施钓,就必须开动脑筋,对当地环境、条件、地形、地物进行一番侦察、探索与判断。
1、察看周边环境及地形、地物。有无影响抛竿、甩钩的障碍物,岸边有无靠岸极近的大树、高压电线杆,是否存在岸坡陡峭、悬崖高耸等安全隐患。这是垂钓之前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
2、擦看水的颜色。水体是否呈现微绿或淡黄,有无上清下浊的现象。若水呈微绿,说明鱼儿啃食水草多且严重,烂草浸泡致使水色变绿。若水呈淡黄色,则说明烂草被浸泡的时间较久。上清下浊,说明水下有大鱼或数量较多的鱼在活动。若水质发黑、发臭,说明此处水源已遭污染,不宜鱼类生存,无鱼可钓。
3、察看近边浅水处有无幼鱼成群结队游动。通常情况下,有小鱼则此水域也会有较大的鱼。
4、察看水的远处有无较大的鱼在戏水。
5、察看水的远处有无鱼星或白沫,或者是鱼所划出的水纹、掀起的波澜。能看到这些钓手便可决定选位下钩了。
6、察看水草是否有被啃食的痕迹。有无草叶、草梗长短不一地漂浮在水面,是否有人在此捞过草、打过窝,假如有此情况,说明这里有鱼可钓。
7、察看水域四周有无专以捕鱼为生的各种水乌在活动。若有水乌频繁活动,说明此处有鱼类存活,钓友可以在此处下钩。
8、察看岸边有无钓位痕迹,如植被歪斜、地面被踏平等。是否有丢弃的塑料袋、饮料瓶等。有上述情况,则说明这里有人曾钓过鱼,也可选择下钩。
9、倾听声响。仔细倾听水草中有无鱼儿在水面吸氧时所发出的“吧嗒吧嗒”声。有此声响,说明这里有鱼。
10、嗅辨味道。仔细闻一下水中有无鱼腥味,水草表面有无鱼腥气(尤其酷暑、炎夏季节)。有鱼腥气,则说明此水域中肯定有鱼。
11、试探深浅。将小石子扔入水中,观察溅起的水花高度及大小,听所发出的响声是“啪啪”声还是“咚咚”声。若是水花大、溅起高则说明水比较深,反之则较浅。若是“啪啪”声则说明水较浅,“咚咚”声则说明水略深。用这种方法来判断水的大致深度,以便于有所针对的采用相应技术。
12、打听询问。询问水域附近的居民或常在此处活动的钓鱼人,该水域是否有人养过鱼,有哪些鱼类,是否对外开放,有无人来钓过鱼……这些要一一弄清楚,掌握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底。
说到陌生水域施钓,就必须开动脑筋,对当地环境、条件、地形、地物进行一番侦察、探索与判断。1、察看周边环境及地形、地物。有无影响抛竿、甩钩的障碍物,岸边有无靠岸极近的大树、高压电线杆,是否存在岸坡陡峭、悬崖高耸等安全隐患。这是垂钓之前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养鱼业的发展和休闲垂钓市场的需求,休闲渔业兴起,逐渐取代了那种免费垂钓的历史,这种新兴的休闲垂钓渔业采用两种收费方式:一种是论斤收费,另一种是论竿收费。论斤收费的鱼塘鱼个体较大,密度也较高,要求的条件也宽松,而论竿
笔者便常年游钓于市区黑大坑,虽说每次出钓收获不稳定,但也乐在其中,时间久了,笔者也有一些体会,分析如下。一、垂钓气候:大凡喜欢垂钓的朋友出钓前都习惯看天气预报,大风(4级以上)、雷雨天气,冷空气,低气压,下雪天不易出钓。连续的晴天,连续的阴雨天,降温的前一天,
鱼不上钩,指的是投饵下钩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如1、2个小时)里浮漂不动,不见有鱼咬钩的情况,这是就应查找原因了,否则就会白白的耽误时间。造成鱼不上钩的情况可以综合为10个原因。若多数人同在一起钓鱼,钓绩都不佳的话,那么鱼不上钩的主要原
人工养鱼塘的特点是鱼较多,易钓。通常按钓获的斤数收费,也有按时间,人头,竿数收费的。若按时间,人头收费,往往鱼较少,难钓。这里介绍在黑坑人工养鱼塘钓鱼的方法。1、尽量不在周末钓鱼:一是因为周末钓鱼的人多,人工养鱼塘的水面较小,钓鱼的空间
这里所说的池钓,单指养殖池塘钓鱼,并不包括野塘。现代钓鱼,池塘钓几乎代表了淡水钓的主流,是成千上万钓鱼爱好者的主要活动天地。因为绝大多数休闲钓的城市人,没有条件把每周的仅有的两天休息日花费在长途跋涉上,去远地的江河湖海水库垂钓。近年来,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