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两季是风云多变,雷雨频繁的汛期世界,大暴雨降温和洪水荡涤能使水体增氧,所以汛期涨水,只要水势不凶猛,水色不浑浊,钓者用手竿择地选点,便可轻松取得以下渔获。
一、滩脚洄水主钓鲤
江河,堰塘的滩脚回水沱,首先能让鱼儿避开急流巨浪,获得相对安宁,且因洄水作用,涨水期间,上游直流而下的各种浮游动植物,又多被旋滞于此,成了鱼类的天然粮仓。所以,这里不仅容易歇鱼藏鱼,还因水深会藏大鱼。尤其雨过初晴,更适合喜欢阳光,怕强光,既能耐碱耐浑浊耐低氧,又爱食水生昆虫和细小藻类植物的鲤鱼觅食藏身,故有涨水难得遇大鲩鱼,滩脚洄水鲤鱼多的钓谚。
在洄水坨钓鲤鱼,除了竿线钩的匹配要适当突出硬粗大等特点外,饵料选用上要更突出香甜的特点。因为水环境特殊和鱼儿摄食咬钩过程的反应较平时有所不同,所以建议用传统的七星漂且单颗的间距,要适当大些,这样辨别鱼讯的传递与水浪的区分就能更真实准确。
值得一提的是,在滩脚洄水坨这种深水区垂钓,提竿时的上挑力较轻,则钩难以刺穿鱼嘴。
二、溢水田坝钓大鲫
南方一些河堰,小溪,两岸多是农民的水旱两季田。在力求水稻收割后至秋分的小麦播种前,一旦河堰涨水,洪水就会溢灌进田。这时,从上游随洪水直流而下的鲫鱼,会顺边,顺水钻进稻田,这里,虽然水位一般不会很深,但溢水平稳没有大浪,所以只要不是才涨水的当天(才涨水鱼还没进来,即便刚进还惊恐不安,不会摄食)和水位能保持在40~50厘米深(短时间不退),就是涨水钓鲫的首选之地,饵料选用上,可用腥香类。
不过,这期间还应按水涨鱼进人后退,水退鱼去人不留和水浅咬钩不冒筒,下沉提竿手莫重这两句钓谚来精心操作,才能把握有效时机,获得最大丰收。
三、夜间底钓黄颡鱼
黄颡鱼俗名黄腊丁,属底层鱼类,分布很广,白天潜伏静水或缓流水浅滩边,少活动,不善食,但到涨水时的夜间,最喜欢在洄流浅水的石隙边觅食底栖的无脊椎软体微小水生动物。
黄颡鱼虽然嘴角裂宽,但由于头部平扁,致使吻部口径长不大。故选用鱼钩不宜太大,但因嘴壳的唇边较其他鱼坚硬,所以钩尖一定要锋利,最好换新钩,咬钩时,浮漂反应少有上冒,都是下沉,且沉速较快。故此,提竿要及时,挑力要稍重,才能有效保障刺穿鱼嘴,避免脱钩跑鱼。
四、大水退潮钓鲇鱼
鲇鱼由于常居暗礁石缝,故而,不管汛期洪水大小,都少受冲击,也不浮窜,更不靠岸拢边,所以,正涨打水的高峰时日,很难钓获。
然后,大水退潮后,它会选择阴天和夜间,在缓流水的沟渠边,乱石滩,弯角处捕食小鱼,小虾等,这期间钓者若在这些地方用上述几种钓饵多能钓有所获。
要是夜间垂钓,除钓饵与钓黄颡鱼有些不同外,其他钓法基本相似,只是鲇鱼中钩后性烈凶猛,所以在钓具组合上,应比钓鲤鱼更粗,大,牢一些。
夏秋两季是风云多变,雷雨频繁的汛期世界,大暴雨降温和洪水荡涤能使水体增氧,所以汛期涨水,只要水势不凶猛,水色不浑浊,钓者用手竿择地选点,便可轻松取得以下渔获。一、滩脚洄水主钓鲤江河,堰塘的滩脚回水沱,首先能让鱼儿避开急流巨浪,获得相对安
溪流江河垂钓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水是流动的,水面不宽,并伴随江河的涨落;二是鱼大多是小鱼,诸如餐鲦、山花、马口、柳根、麦穗、鲫鱼等,鲇鱼、黑鱼、鲤鱼等大中型鱼不是很多;三是溪流中的鱼天生逆水而行;四是溪谷水流由于受大自然地形地貌的影响,常
光钓一窝草有阳光的日子里是鱼儿最懒的时候,也是河水较少且较清澈时候。这个时候它们会找一处阴凉和隐蔽的地方消磨时光。记得有一年盛夏,我与几位钓友回故乡的河流垂钓。看到河流里到处是水草,无法下钩,就是用长柄的镰刀割出一片干净无障碍的小水域,布的是重窝,饵是好饵,可
江河钓,说白了就是不同水域的一种钓法,它和水库钓、池塘钓不同。首先,江河钓的是活水,有潮汐现象;其次,江河更具自然特点,水下地势更为复杂多变,水情也变幻莫测。笔者在鸭绿江野钓十几年,有屡次不获的郁闷,也有偶获大物的喜悦,更有一些感悟和心得
要在长江这样大的流水中垂钓,和池钓相比,不论在钓技的运用和钓具的选择方面,都有较大的不同。例如在静水垂钓时所使用的那种反应灵敏的长尾风漂,在钓流水时就无用武之地;再者江水有涨有落,时浑时清,江岸江底地形复杂,加之江中水大鱼稀,在取得江钓经
流水中垂钓比静水垂钓要复杂一些、难度大一些,又由于各地河流千差万别,每个水域的鱼类又不相同,所以说很难用某一种具体方法,到处可以钓到鱼。在这里介绍一些在流水中垂钓的一般知识。钓流水,首先要选好钓点。水流较缓慢、有洄流的地方,河流弯道的内侧,支流的入水口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