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钓,顾名思义就是两钩落底。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在两空钩离底时,调标尖的一半目数出水,搓两饵后抛钩,只要标尖被水淹没,在上移至露出水面,则两饵必定到底。简单找底得到的底是水底,而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被鱼所接受的底。打个比方,水底是一个盘子,钓饵成在盘子里,如果盘子太滑,饵来回滚动,鱼就吸不进去;如果盘子不平有凹坑,饵又重,鱼就吸不起来,这个底就不是我们要找的。找底是在无法选择盘子的时候,让线组操纵和改善钓饵的状态,达到把鱼钓上来的目的。水底的底是客观存在的,但真正的底在钓鱼人。动中找底,特别是轻触底是凭感觉找的。为了找底,许多人采用浮标桶,一颗饵压下几目看的清清楚楚,但到钓场一试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在浮标桶里,调4钓4试的很好,到了现场就无法实现,钓4只有3目半接近4目,失踪的半目或1/4目到哪儿去了?被水吃掉了,还是被线组掩蔽了?所以,简单找底不是过底就是虚底,真正的底是在钓的过程中找到的。
线组是主线与子线的搭配。它是在长度,线径,软硬物等物理指标的比较中选择的,但常规鱼情的合理配置与非常鱼情的调整,是既有章法又没有章法的。钓250克以上的大鲫鱼,在没有比较的情况下,0.8号主线0.6号子线是最佳配置。2001年10月在秦皇岛参加全国钓鱼俱乐部总决赛,第一天钓混合鱼就是用的这个线组,用3号白袖钩时,大鲫鱼的鱼讯时短促有力向下一顿,鲤鱼的鱼讯时抬标半目,紧接着下挫2目,中鱼率超过80%,应该说钓的挺顺。
环视周围,即使用较粗子线的钓手也都钓的不错,考虑到池中有相当数量的鲤鱼,许多钓手都把线组的规格提高了,子线也尽量放长了。由于是生口鱼,吃口凶,即使线组搭配不甚合理,鱼也能接受,可是第二天,经过5场比赛后,倒回池塘的鱼已经超过存鱼总量的70%,就算剩余的鱼没有被钩伤过,也会在惊恐中改变吃饵的规律,突出表现就是鱼不在抬头摄食,也不在跟踪钓饵下沉使浮标到位就有鱼讯。
同是钓底,昨天的底实实在在,而今天,一样的钓组,一样的深度,两饵却像被淤泥掩埋了一样。底到底在哪儿?这让许多人都感到疑惑。有人采用逗鱼方式,钓上了鱼。有人频繁抛钩,只让钩在水底停留一两秒钟,无信号就起竿重新上饵,也有收获。但是没有人能再一个钓点用一种技术连续钓上鱼来,因此,迟疑了很长时间对自己参加下一轮比赛采用何种钓法举棋不定。了解到第5场比赛中掉守门试用各种手段都是偶然得手,我认为东捡一尾,西掳一条并不是办法。从全场钓手上鱼的情况看,鲤鱼已很少上钩,只有寄希望于鲫鱼才是出路。于是根据大鲫鱼咬钩变慢,抛钩不到浮标稳定不会咬钩的规律,先把浮标调小一号,又将线组调整为0.6号主线0.4号子线,用上钩的饵轻触底钓灵。在半小时近10次鱼讯中,有几次都是钩住的鱼脱钩,这是钩伤的鱼再次咬钩的反应,之所以钩不住它,是因为上钩轻触底,子线绷得太紧,形成虚底的缘故。据此,把浮标调高半目,抛钩后让两钩自然下沉,虽然鱼的咬钩频率还是很低,但中鱼率明显提高,最终以9为鲫鱼获得2分。
底钓,顾名思义就是两钩落底。要做到这一点很容易,在两空钩离底时,调标尖的一半目数出水,搓两饵后抛钩,只要标尖被水淹没,在上移至露出水面,则两饵必定到底。简单找底得到的底是水底,而我们需要的是能够被鱼所接受的底。打个比方,水底是一个盘子,钓饵成在盘子里,如果盘子
夏天是个钓鱼的好季节,但是夏天垂钓一是夜钓二是下雨的天垂钓收获会比较好,瘾大的钓鱼人,是很难抵挡雨天鱼咬钩的诱惑的。但是雨天外出垂钓要注意安全,现总结了这样几条“垂钓防雷术”第一、遭遇强对流天气时,千万不要继续待在空旷地带、开阔水域或船上,尤其不可站在水中。应
一、钓活饵不钓死饵:鱼儿被诱进窝以后,钩饵入水无鱼咬钩,就要考虑使钩饵动起来,适当提逗,引起鱼的注意,诱鱼上钩。如果使用动物饵,最好能让钩上的蚯蚓蠕动,小鱼小虾等能够游动。总之要使饵料鲜活,不钓死饵。二、守钓不行就走钓:钓鱼人在一个钓点长时间无鱼咬钩,就要动一
悬坠钓遇到大鱼,大体上有以下三种情况:1.竿硬线粗钩大:凭实力,快速擒拿即可,此即为钓友们所说的“硬竿便于控鱼”。前言笔者所说的钓线“比谁都用得粗”,就是为了争取达到这个效果。2.竿硬线细钩小:这是典型的不合理搭配。这样的竿线钩组,遇到大鱼时必然无法抬起钓竿,
一、鲫鱼:胆小——蛰伏水底被人捉鲫鱼性情温顺、胆小怕事,当听到大的声响时,往往潜入水底蛰伏不动,以为这样就能躲灾避难,然而“只有大意吃亏,没有小心上当”这句话用在鲫鱼身上并不灵验,人们正是利用它胆小怕事的弱点与蛰伏水底的习性,在浅水中“浑水摸鱼”,常常达到网捕
一般而言,手竿野钓,主要用于钓鲫鱼等小型鱼类,兼钓3千克以下的大鱼,超过此重量,断线就没商量了。如果钓线(含子线)粗大结实,不断,那或许断的就是钓竿了。比赛用竿一般不轻易断,因为它是有针对性的用竿,钓对象鱼用鲫竿,钓混养用鲤竿、战斗竿或几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