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饵出现后,诱钓合一了,但主诱和主钓还是有区别的。例如钓鲫鱼浓香招鱼快,纯香留鱼久;钓鲤鱼先用纯香饵招鱼,后用腥香饵或腥饵钓。具体说就是化学香料产生的香味和米豆麦黍在烘、焙、炒过程中形成的纯香是不同的,前者的作用是刺激鱼类嗅觉,效果是聚鱼;后者刺激嗅觉的效果要差一点,主要作用于鱼的味觉。传统钓鱼习惯用炒成枯黄的麦麸、菜籽饼、豆饼打窝,虽然鱼来得慢,但进了窝就不走了。商品饵采用化学香料后招鱼快了,但习惯钓慢鱼的钓手发现:尽管味型相同,可是靠香精勾兑的鱼饵和一口大锅两把铲炒制的纯香饵有着明显不同。首先纯香饵的香源于鱼饵本身,形、香一体,鱼闻香而来,见饵即食,无形的香和有形的食相互配合,紧密结合。其次纯香以饵为载体,不像香精那样冲鼻子,醇厚而缓慢释放,源源不断,留香持久。再者香精被水溶解了产生香味,但走水了香随水去,鱼就移位了。有人用“鱼咬石头”来说明鱼对香的亲近,但水族箱里的嗅、味觉短暂联动与现实不是一回事。纯香饵招鱼慢是因为它结合了碎屑状态,比重大,沉底。然而饵水比1:1,用烤麸配制的纯香饵比重小了,所以拉饵钓行程能促使沉底大鲫上浮,甚至3米水深能把尾重250~350克的鲫鱼提到水皮下50厘米来钓。
商品饵出现后,诱钓合一了,但主诱和主钓还是有区别的。例如钓鲫鱼浓香招鱼快,纯香留鱼久;钓鲤鱼先用纯香饵招鱼,后用腥香饵或腥饵钓。具体说就是化学香料产生的香味和米豆麦黍在烘、焙、炒过程中形成的纯香是不同的,前者的作用是刺激鱼类嗅觉,效果是聚鱼;后者刺激嗅觉的效果
配制和使用鱼饵时多是用香饵,甜饵或酸饵,很少用脏臭饵。其实,臭饵不“臭”,完全可以用臭饵钓鱼,有时使用效果甚至比其他气味的饵还好。制作臭饵的方法是,原料可用麦麸粉、糠粉或豆饼粉,用一种也行,两种混合更好。用量酌情掌握,天热时,每次用1千克~2千克原料,够1~2
“春虫”,就是春天钓鱼多用虫类作钓饵。用的最多的,钓鱼效果最好的是红虫,蛆芽,红蚯蚓,尤其是红虫,蛆芽,这两种小虫肉质细嫩,含蛋白质丰富,体型小,易于鱼吞食。为什么春天多用虫做钓饵呢?这是因为经过漫长的冬天(冬天鱼多在水底泥中蛰伏),气温渐渐回升,鱼开始活动,
自古以来人们对鱼饵的选制都非常讲究,钓饵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招鱼来,二是引鱼吃。“招”是靠鱼的感觉,嗅觉,而吃则要靠鱼的味觉了。因此,配制鱼饵一定要针对这两条,讲究“色、香、味”。鱼饵的颜色以红、白、黄色为佳。一般鱼类对红色比较敏感,白色和黄色在肥水环境透明度
商品鱼饵以其快速诱鱼、聚鱼和长效留鱼,渐渐在一大批野钓爱好者心目中成为一种既爱又怕的东西。爱,是因为商品鱼饵的确比传统的蚯蚓效果好,钓获的鱼多;怕,是因为总是用不好,别人能调配一团很好的拉饵,自己却只能搓,而且搓也差强人意。因此,想用商品饵,特别是想用好商品饵
配制饵料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也就是说,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要考虑的因素是:1、所钓的鱼种是什么:配制饵料的目的是为了钓鱼,因鱼种的不同,他们所食的饵料种类也不同,如基于喜食蚯蚓,小米,麦麸和有香味的饵料,鲢鱼喜食有酸味的饵料,鲤鱼喜食有甜味的饵料,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