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5月,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台湾钓鲫鱼名人会一行6人,代表广大中国台湾钓友赴大陆参加垂钓交流,拟于杭州和北京与大陆高手举行两场赛事。大陆钓鱼界对此自然十分重视,层层筛选,选出高手与台湾劲旅对阵。5月6日,首站杭州赛鸣金,大陆高手全军覆没,台湾6人组囊括1至6名。北京得知此讯,钓手们吃惊之余哪里还敢懈怠,从战术到技术,6名高手连夜聚商军机。后几日又接连秘赴比赛钓场“适应性垂钓”,从水情到鱼情,从饵料到施钓方略,全面热身,以期以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以雪杭州之耻,将台湾钓手拿下。5月13日北京开赛,双方一决雌雄。结果大陆高手再次全军覆没,台湾6人组二度摘走1~6名奖牌。消息一经《中国钓鱼》杂志报道,举国钓手为之震惊。一时间神秘而神奇的台湾钓手“秘招”成了中国钓界万众瞩目的焦点。由此,拉开了全面深入研讨台湾全新型竞技钓法的历史性帷幕。
台湾钓鱼大师纷纷被盛情邀至大陆,目的自然为“揭秘”、“解谜”。台湾生产台钓饵料的东峻公司在广州开办了轮训式的讲习班,大陆各地钓鱼高手纷纷赴穗进修。训练既系统又严格,从理论到实践,单得抛竿一项,你坐在旱地训练场马扎上,若不能将黄豆粒大的钓饵准确挥杆抛入7米外一只小碗,那是不准临水施钓的。没有一定时日,焉会练得此功?而一旦功德圆满,得了“真传”的“黄埔生”们回到所在省市,又成了星星的火种。学习台钓者趋之若鹜,台湾钓法一时间风靡整个大陆。此后,大陆举办了几届台钓大赛,先是全国各地分站赛,最后每个分站的一二百名选手决出前10名进入总决赛。风起云涌中台钓在大陆已成气候。经过数年苦修精研,艰苦磨砺,再次相邀台湾高手来大陆论剑,大陆钓手终于扬眉吐气,将台湾钓手一一逼至名落孙山。其后,又有了湖北钓手许丛林6小时(竞技钓赛通常取6小时赛制)钓918尾鱼的亚洲最好记录。他使用的是老鬼鱼饵公司的鲫鱼饵,该公司遂将此饵命名为“九一八”。仅10天后,此记录被另外一位钓手侯成胜以960为的成绩打破,每小时160尾。而再后来,翟少明以每小时265尾创造快速钓鲫新纪录,并首次载入吉尼斯。再后来,每小时钓取三百几十尾者已颇不乏人。包括提竿,摘鱼,上饵,抛钩全部在内,平均10秒左右一条鱼,可见大陆钓者的钻劲和韧劲。
当然,据后来的研究者称,若追根溯源,台钓其实是起源于日本的一种专门用来进行钓鲫鱼比赛的“海拉鲫钓法”,台湾钓手在与日本钓手的接触中,学习,改进并发展出了钓具,钓技,钓饵诸方面都比较科学的自成一系的钓法。大陆钓者之所以管它叫台钓,是因为初次见识这种钓法是从台湾钓手那里来的(即钓鲫名人会大陆之行6人组)。所以,一说起来便是台湾的钓法如何如何,时日长了,约定俗成便成了台湾钓法,后来有人说,台湾钓法定义不准,准确名称应为“鲫鱼快速钓法”,“长脑线悬坠钓法”,提出了不少定义名称。但这些名称都没能获得大家的认可,于是台钓便沿用至今,成了通用名称。
1989年5月,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不断深入,中国台湾钓鲫鱼名人会一行6人,代表广大中国台湾钓友赴大陆参加垂钓交流,拟于杭州和北京与大陆高手举行两场赛事。大陆钓鱼界对此自然十分重视,层层筛选,选出高手与台湾劲旅对阵。5月6日,首站杭州赛鸣金,大陆高手全军覆没,台
昨日(4月6日),刚刚上完一宿夜班的小王到池塘边去钓鱼,却因太困坐在池塘边打起了瞌睡,没想到一头栽进冰冷的水里。幸亏钓友及时相救,这才脱离了危险。小王是天津滨海新区大港人,是一位钓鱼爱好者,一有时间就拿着鱼竿到池塘边或河边钓鱼,也不为吃鱼,
鱼种:锦鲤,体重:约10斤,长度:约90cm,钓获地点:广州白云区某野生水库,钓获人:阿龙,钓组搭配:3米海竿+3.0主线+爆炸钩+方块料偶遇这条金色大锦鲤纯属一个意外,让我惊喜万分!昨天就约好和AK出钓,AK建议去钓友小强说的在山上的水库,听小强说那里
早上6点带着老婆出发,上午天气还是很不错,上了一条鲤鱼和鲫鱼数条,到了中午起风了,鲫鱼和鲤鱼都没了口,老婆大展神威.钓点风景温饱问题先解决老婆爱钓鱼新世纪标准女性:上的厅堂,下的厨房,去的鱼塘
在新添寨街头,一名男子用绳子拴在鲤鱼的背鳍上,挑着叫卖。每斤10元,最大的一条重达12斤。每条鲤鱼的嘴都在动,显然是活的。男子称,这些鱼来自遵义县三合镇,是他自己捕的河鱼。前一天,他还捕到一条22斤重的鲤鱼,当场被人以400元买走。
近日拍得一美女在FB塘钓大板鲫,各种姿势任意拍,美人的钓鱼技术确实不错,蚯蚓、搓饵都会使,最后双飞两条大鲫鱼。现在生活工作压力那么大,出去钓钓鱼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