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温:除了天时地况,与鱼类关系最直接的就是水情了。水的冷暖,动静,清浊,溶氧度等对钓鱼的影响万万不可忽视,温水性鱼最适应的水温是20~25摄氏度。此时鱼情绪稳定,精神饱满,食欲旺盛,水温超过30摄氏度,鱼无心觅食,如果水温低于8摄氏度,鱼则变得呆板迟滞,胃口不佳。
溶氧:鱼对水体溶氧特别敏感,稍有降低,便感到交换困难,当然也就不吃食了。如何判别水温和溶解氧的含量呢?水温只需用手触摸水体,然后扬起巴掌,凭风吹湿手的感觉便可估计出,这一招快捷有效,多试几次便能掌握。判断水中溶解氧含量的高低有二看:一看鱼情,当你发现有鱼浮头的水域,就是溶氧极低的水域。如没有浮头,但有鱼,特别是鲫鱼在半水或草下悬浮不动,那也表明水中含氧不足。不同种类的鱼中,鲫鱼对缺氧的忍耐力最强,其他鱼种的耐氧力依次为鲤鱼,青鱼,草鱼,鳊鱼的耐氧力最差。不论哪种鱼,鱼体越大,耐氧力就越大,浮头最晚。如果鲫鱼浮头,这样的水域根本不宜垂钓。反之,能够钓到鳊鱼的地方,也一定有其他鱼上钩。二看水情,氧溶解于水,仅限于水与空气接触的水面,这就是说,与空气接触的水面越大,溶解量也越多,如果风吹水面,波浪连绵,不但接触面增加,而且波卷翻,把空气搅拌于水中,溶解氧更成倍加增,如果水面被水草大面积覆盖,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小,这种水域的溶解氧含量就微乎其微,氧气溶解于水与水温也有关系,水温越高越难溶解。沉积水底的腐殖质受热消耗溶氧且产生沼气等有毒气体,水面便冒出一串串水泡,如有人认为是鱼进窝子的信号,那就上当了。
在选择钓位的时候,水温和溶氧兼顾常常让人为难。钓友应抓住主要矛盾,以充足的溶解氧为主,对鱼来说,溶解氧比水温更为性命攸关,因为水温不适尚可苟且,而氧气缺乏便大难临头。
水温:除了天时地况,与鱼类关系最直接的就是水情了。水的冷暖,动静,清浊,溶氧度等对钓鱼的影响万万不可忽视,温水性鱼最适应的水温是20~25摄氏度。此时鱼情绪稳定,精神饱满,食欲旺盛,水温超过30摄氏度,鱼无心觅食,如果水温低于8摄氏度,鱼则
钓鱼要有所收获,除掌握鱼类的栖息习性,活动规律外,还必须研究季节,天气和时间对钓鱼的影响,气象条件的差异,直接影响着钓鱼的效果。随着科学飞跃发展和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气象条件对垂钓的影响,越来越引起广大垂钓爱好者的重视。只有应地利,适天时,才能省力少而收获多
一、气温变化的影响。鱼是变温动物,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它要调节自己的体温以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调节的过程也许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不思饮食。秋冬天气,气温下降影响水温下降。二般说来,一天之中,早晨3~6时气温最低。如果当天的最低气温和前一天的最低气温相同,鱼儿已
某日,气温零下4-5度,西北风2-3级。而前天的气温是4—13度,昨天是3—13度。昨天下午骤刮西北大风,4-5级阵风6级,清晨渐小,一夜之间气温猛降七八度。“降温当天好钓鱼”,这是很多钓鱼人的观点,你不得不信。于是,我和张钓友于9时兴冲冲地赶到阴村沙塘。选
垂钓与环境的关系垂钓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工程。涉及气象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特别是环境的好坏,库塘水体含氧量的变化对垂钓成效的变数很多。垂钓者必须要有应对的能力,要认真掌握环境条件,针对天时、地利、水情、鱼情,加以调查、研究、分析
对于水温的高低,鱼的敏感性极强。其活动范围较大,窜动能力也快,稍不适应,他们则会本能的拱来钻去,自我调节,寻找比较适宜的水域去活动,或觅食,或追逐,嬉戏根据鱼的自身体温及自然要求,其适应温度必然有个最佳数值或范围,一旦水温过高,他们就会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