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走上快车道是因为“台钓”,之前不管竞技、休闲都是等鱼咬钩,钓慢鱼。从理线、找底、调漂到上饵、抛钩、提竿有条不紊,中鱼后不急不躁,稳定操作,以不跑鱼为前提,努力做到不惊鱼、不搅窝。接受“台钓”后竞技钓鱼变了,取消单尾大,改钓对象鱼,虽然保留了总重量,但在统一竿长、线长后毕其功于一鱼的操作方式已不适应了,于是用钓鲫鱼的线组攻混养,以多积重成了获胜的重要手段。
2002年,一年一届,连续举办了七年的“钓王杯·钓鲫高手赛”画上了句号,代之而起的是以钓成品大鲫和混养鱼的“光威钓王杯”。然而在“钓王杯”影响下,不仅调4钓2、搓饵钓底的“台钓”得到普及,还因为拉饵的出现,有了钓离底、钓行程和钓一漂深,并形成了一套雾化诱鱼,把鱼提上来钓的钓快鱼技术。可是“光威钓王杯”不钓小鲫,虽然也是钓快鱼,但除了拉饵钓底尚可一用外,包括钩、线、线组在内的钓快鱼装备和技术就用不上了,只有从大鲫沉底和离底不高的事实出发,快刺、快提,中鱼后直接飞鱼才能避免大鲫搅窝。可是受台钓“主线直径应是子线一倍”影响,钓鲫鱼子线在0.3~0.6号范围内选择、主线0.6~1.2号就只能钓慢鱼,用于快钓大鲫则难免拉断子线,而且无法飞鱼,面对时速60~80尾的大鲫,在拉断了0.3、0.4号子线后,钓手纷纷突破子线细、主线粗的约束,不断加大子线线径,一直用到从2.5、3号才止住了断线。钓竿也从三七调、二八超硬换到极硬调,但就是如此,不断出现的折竿断线现象一直延续到比赛终了。应该说能够打入“光威钓王杯”决赛的选手都不是弱者,然而在钓小鱼上身经百战,却栽倒在快钓大鲫上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不在技术,是输在线组准备不足上。由于钓场保密,不给试塘,钓手按惯例推断:凡是比赛,公布鱼情总是拣最大的说,即使是统一规格的大鲫,密度也不会太高。这样满打满算,子线0.6—1号、主线1.2—1.5号钓鲫鱼足足有余了。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不仅鱼大而且密度高,清一色生口大鲫。一场比赛下来,虽然钓得腰酸背痛,手臂都肿了,却无人抱怨。是赛,除吕中胜获冠军外,榜上有名的钓手中湖北籍和广东籍占了2/3。
从首届“钓王杯”开始,钓快鱼就成了钓手刻苦钻研的课题。然而,前三届比赛广东钓手捧走两座奖杯是。因为接受“台钓”培训早,技术熟练,搓饵钓底只要把握浮漂调整方法和生口钓灵、猾口钓钝就可以了。其余分属山东、北京、河南、湖北则是脱出了“台钓”窠臼的后起之秀。与此成对比,全国钓鱼比赛就不同了。同样钓鲫鱼,获钓对象鱼冠军的多了台湾、广西、湖南、上海、山西的选手。如果把这些钓手置于钓王杯,成绩就说不上了。“全国钓赛掠金夺银,钓王杯名落孙山”现象的存在说明,钓大鲫和钓小鲫是两种不同的技术。钓大鲫考验的是基本功,上饵、抛钩、读漂、刺鱼、扬竿技出一辙,制胜的关键是钓饵;钓小鲫钓饵的差别小了,面对变化的鱼情必须调整钓棚、适时变招才能钓上鱼,制胜关键是钩、线和线组的搭配,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错。本来“光威钓王杯”鱼情的设计是要改变鱼越钓越小的趋向,可是离开威海,从2006年第三届总决赛移师北京,第四届在南京,第五届再回北京就只有入乡随俗钓小鲫了。这样,以“台钓”为基础靠着拼钓饵取胜的好手就不得不让位于拿小鱼开涮的快攻手了。不过从“钓王杯”开始,钓手对以鲫鱼为唯一对象鱼的“台钓”有了新的认识。钓小鲫快刺快提,线组从0.3/0.6降至0.15/0.3,上鱼慢用搓、上鱼快改拉,浮漂由短脚长身流线型改为长脚长尾枣核形,子线,包括钓线全长则随钓法和鱼的泳层而变;钓大鲫虽是沿用调4钓2、搓饵钓底的台钓模式,但由上鱼快慢和慢刺快提等技术需要线组有了很大变化。例如吕中胜用3号子线、1.2号主线的“倒拉牛”线组快飞大鲫’,刘林用0.4号、60厘米对折的子线钓慢猾鱼等等,都是结合鱼口对线组作出了调整。如果说“台钓”之初钓鱼人关心的是钓饵、浮漂,那么钓快鱼后则是结合着钩、线、线组而不是孤立地认识钓饵和浮漂了。
钩、线、线组都是为钓鱼服务的,并由此派生出不同的钓法和技术。然而针对尾重100克以上成品鲫设计的“台钓”却招呼不了尾重不足50克的小鲫,更对付不了几个不同品种的鲫鱼混在一起的职业塘。另外受搓饵钓底限制,“台钓”的快是有限的。在鱼越钓越小,从尾重50-100克降到20克,伤嘴鱼、健康鱼混杂在一起的时候,既要对付泳层多变的穿层鱼,又要同几乎没有像样吃口的伤嘴鱼作战,必须以更轻的钩,更细的线组和能够反应微弱鱼讯的浮漂才能把鱼钓上来。本意是为了缩短装饵时间的拉饵出现之后,配合着饵轻和残留量的掌握,以及在子线摆动中发现鱼口,钓手对子线的线径、长度和柔软性有了新的认识。经过七年积累,到“钓王杯”停办时用1—2号袖钩,子线0.15~0.2号,主线0.3、0.4号成了快钓小鲫的标准线组。然而由钓小鱼提炼出来的线组用于快钓大鲫就不合适了。虽然0.2号线的拉力值达到0.72千克,但算上水对鱼体的浮力,只 要不飞鱼,争取在控鱼中消耗鱼的体力,钓尾重250~400克的大鲫鱼还是能够胜任的,所以在鱼口慢、吃口轻的时候,就是钓混养鱼也是子线不超过0.6号。子线求细只为一个目的——方便入口,可是短了弹性降低,虽不至于影响强度,却对结节强度形成考验,所以钓慢鱼都要延长子线。这样,在规则规定“钓线总长不得超过竿长30厘米”时,就有了母线短于竿长10~15厘米,以延长子线钓半猾混养鱼的特殊线组。
然而受竞技影响,包括野钓在内,凡是鱼咬钩轻的时候,不管钓什么鱼都是子线长、软、细,慢刺快提。然而线细了拉力值低,快提,特别是抛满线的时候一提竿鱼就往外冲,经常造成人鱼拔河。在尼龙丝受拉力限制,挑战大鱼频频拉断子线之后,有人用“大力马”“火线”“蜘蛛线”等特种线作子线。同线径相比,特种线的强度是尼龙丝的4~5倍,这样子线是不断了,可是钩、主线和竿又受不住了。
其实“倒拉牛”不只是指线径,还包括拉力,它是特殊情况下不得不为之的权宜之计,而且是鱼咬钩特别爽的时候才用。休闲钓慢鱼虽不像比赛那么严格,但子线细是一个原则,用特种线作子线既照顾了细,又提高了强度。可是仅有细和强还不够,特种线的缺点是僵,不利于吸入,故用它做子线时主要用于钓超大型的生口青鱼、草鱼以及掠食性的?、乌鳢和大型翘嘴?,至于鲤鱼则因食相多变而仍坚持“主线直径应是子线一倍”。
钓鱼走上快车道是因为“台钓”,之前不管竞技、休闲都是等鱼咬钩,钓慢鱼。从理线、找底、调漂到上饵、抛钩、提竿有条不紊,中鱼后不急不躁,稳定操作,以不跑鱼为前提,努力做到不惊鱼、不搅窝。接受“台钓”后竞技钓鱼变了,取消单尾大,改钓对象鱼,虽然保留了总重量,但在统一
钓小鱼纯粹靠基本功。一般来讲,小鲫鱼对饵料味道要求不是很高,腥香饵就能搞定了,关键是状态。现在这个时代,只要是经常出来比赛的钓手,配出来的饵料状态都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钓小鲫鱼拼的就是你整套钓鱼动作的熟练程度,以及你对浮漂信号的把握能力。钓小鲫鱼抛竿准确是一个
休闲钓鱼都是先诱后钓,鱼进了窝才有可能咬钩,否则就钓死了。竞技钓鱼规定:不准手抛或用工具打窝,这是为了体现公平。可是事实是不打窝引不来鱼,所以竞技钓鱼允许钩上搓饵,诱钓结合,边诱边钓。这样就形成开赛后连续搓大饵抛钩,以类似钓的形式实施打窝
“药酒”在钓鱼时用得是比较多的。不管是竞技钓还是休闲钓,想要鱼疯狂咬钩,想把鱼很快地聚到自己窝里来,在水下就必须要有具备强穿透力的东西才可以完成。酒在水下的穿透力是很强的,但光靠酒又不行,因此我们就把酒和药里面的成分提出来,使它们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但药酒它也
鲫鱼和鲤鱼是我国分布最广的鱼类。北起黑龙江,南迄海南,自西至东,从高原到海滨,凡是有水之地皆有鲫鱼和鲤鱼,而且不管什么钓法都能钓到它。可以说,几千年钓鱼主要就是围绕着鲫鱼和鲤鱼展开的。然而传统养鱼以青草鲢鳙为首,除中原和北方有养殖鲤鱼的习
近两年以钓快鱼为内容的比赛缩短了时间,由90分钟一场改为80分钟、70分钟、60分钟。缩短时间是为了提升技术,减少偶然性,增强对抗性。众所周知,钓快鱼存在许多变数。90分钟一场比赛,出成绩都是大边、二边和位于下风的钓手,换位进入第2轮后没有大边、二边的幸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