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钓友喜欢用倍数(吃铅的重量除以自重的结果)这个词来形容浮漂灵敏与否,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吃铅0.6克的极细身大棚漂,做到1.5倍就可以称高倍,吃铅四五克的超大漂,做到四倍也是低倍,大棚漂的1.5倍比很多三倍的标准大鲫鱼枣核漂要灵敏的多,动作出的也要夸张,所以倍数是相对的,仅限于比较两只外观、体积都一样的漂,对于这样的,那么倍数高的灵敏。至于说那么我钓啥鱼都用大棚漂那是理论玩傻了,大鲫鱼枣核可以用0.8的主线,大棚漂可以用0.3的主线,但是你把大棚漂安在0.8的主线上,线组都绷不直还谈啥灵敏?所以这是实际垂钓的问题,今天不讨论。
(二)同等体积的浮漂,越轻越灵敏。所以把浮漂做轻是提高灵敏度的关键,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一般不做漂的人习惯认为漂身材料做轻是关键,其实漂脚和漂尾的选材对于浮漂灵敏度的提高不差于漂身材料。对于一支浮漂的成本,漂脚漂尾的成本比漂身材料的成本要大的多,漂身材料是最便宜最不值钱的,别听忽悠啥南非巴木以为多珍贵似的,其实用的基本都是南非巴木。
(三)浮漂材料与灵敏度的关系。传统的认为芦苇灵敏、巴木中庸、羽毛稳定的观点其实存在误区,常说的芦苇在做漂中有大概这么几类:南荻、云荻还有芒草等,芒草个人觉得不上档次不提了,荻类选材应该遵循表皮薄而光滑均匀、内瓤饱满而密实。有表皮的材料很大一部分自重都在表皮上,当然,强度和硬度也是靠表皮支撑的,芦苇不打磨、羽毛不去皮基本上都比优秀的巴尔沙目漂胚沉一些的,所以根本就不存在芦苇灵敏巴木中庸这一说法,不管你用芦苇还是用巴木去做同样一只枣核漂,漂脚漂尾都一样的话那么只要你漂身做轻就可以很灵敏,而芦苇通过认真选材仔细打磨、巴木通过脱脂(其实就是高温烘干一段时间)和漂白,都可以做到很轻,所以只要功夫到位,喜欢芦苇还是喜欢巴木是个人审美的问题。不过芦苇的一大突出优点在于表层的强度,这一点在细长身浮漂上尤为体现。
(四)漂脚、漂尾材料与灵敏度的关系。其实对于一支高灵敏的浮漂,漂脚、漂尾的自重能占很大一部分,我测过普通的一元多一根的不上漆的漂尾玻纤,先径0.4、元径0.8、长度24厘米,它的自重是0.25克,而好的台湾同尺寸自重大概在0.12克,这就是一倍的差距,漂脚碳棒同样。这俩加起来,对于一个自重0.几克的浮漂来说,已经是多大的比重了?当你自己做漂的时候纠结多打磨一下芦苇漂胚让它减轻0.0几克,降低强度的同时有换好漂尾好碳棒来的更好吗?啥样的漂脚漂尾算好的?简单一句话是弹性最好比重最小的,往细了说,直是肯定的第一要求,漂尾透光性要好,漂脚漂尾的弹性均匀而且弹性出色,弹性不好容易爆漂。用打火机将做漂用的碳棒烧开看看纤维密度, 好的碳脚,纤维更多更密。然后弯成圆形,好的漂脚没有不圆的地方。
(五)油漆与灵敏度的关系。油漆要做轻,首先是油漆本身比重要小,其次是遍数要多,但漆膜要薄,多打磨。又轻又薄防水又好那么加上前面的工序最后成品的浮漂才最灵敏好用。油漆不一定要去比较有多硬,保证强度的同时要韧性好。
(六)做工与灵敏度的关系。浮漂的灵敏度还得看工匠的心态与自己钓鱼的心得,不愿认真仔细做好每一步骤的一般也不会追求高灵敏度,一个做漂的,他如果连做工都不在乎你还指望他给你在乎每一材料每一部分的那微量的重量差别?漂厂的一个主管告诉我,他们做漂时对最后出品的同一批浮漂那一点点自重的差别没一点概念,但是钓鱼人用着能感觉这批浮漂灵敏与否差别很大。
(一)钓友喜欢用倍数(吃铅的重量除以自重的结果)这个词来形容浮漂灵敏与否,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区。吃铅0.6克的极细身大棚漂,做到1.5倍就可以称高倍,吃铅四五克的超大漂,做到四倍也是低倍,大棚漂的1.5倍比很多三倍的标准大鲫鱼枣核漂要灵敏的多,动作出的也要夸张,
不同品牌、型号、种类的鱼钩用过很多,感觉现在的鱼钩质量和过去比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鱼钩问题上,有一些经验愿意和大家一起探讨。一、关于鱼钩的硬度“H"现在的鱼钩包装上,通常有4个H或5个H。这个“H”,是鱼钩硬度的一种表达方法。4H是80号,5H是100号。号
鱼竿的常用规格在2.7~7.2米之间,间隔90厘米,其中用于池钓的手竿一般不超过6.3米。台钓之后由于坐着钓和抛钩方式的改变,钓竿就不需要那么长了。可是传统钓鱼,包括接受台钓后在水库湖泊钓鱼,短竿钓近就不如长竿钓远那么爽了。特别是浅水湖泊,传统钓用6.
选择渔线时,您首先关注的是什么?打开包装,线体表面反射着均匀而润泽的光亮;摸在手里,感觉均匀滑爽;取大半尺渔线向下一捋,渔线即直直地垂下相信这样的渔线会获得您的好感。精明的商家也确实在钓线的外观上动了不少脑筋,不论品质如何,一定会让钓线看
1.鱼线分类鱼线又称钓线,从形态上看,大体上可以分为单丝线和复合编织线两大类。前者主要是弹性较大的尼龙线、碳素线,后者主要是弹性极小的Dyneema(又称高强度聚乙烯纤维)复合编织线。目前的钓具市场上,尼龙线仍然牢牢地占据着主导地位,Dyneema编织线因其强
一、对流层1.水平对流层静水水体有两种对流现象,一种是水平对流,风天风吹浪走,后浪推前浪,使水体的表层顺风向走水。表层的水体顺风流动,上风处的水体水位下降,则必有下层的水逆风而动,以补充上风处缺失的水,平衡水体的水平关系。自上而下依次是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