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钓要注意温度:1.冬钓选点的总体要求是背风向阳,钓点要深,因为符合这一要求的钓点,下层水温相对其他地方要稍微偏高,而且也有利于鱼类隐藏。2.在出钓的时间上要选择水温较高的时间段,符合这一要求的规律是:白天优于夜间,中午优于晨昏,冷空气过境前优于冷空气过境后,因此,要将钓时选择在连续晴好天气的中下午,特别是冬季冷空气来临前的雾天更加理想。
饵料要浓、活、轻、小、软:冬天垂钓最好的鱼饵莫过于红虫,如果没有红虫那只有使用面饵了,冬天水的密度较大,不利于饵料味道在水中扩散,使饵料的诱鱼能力大打折扣,因此使用商品饵或自制面饵时,应该选味道较大的浓腥、浓香饵料,使用虫饵也应选择腥味浓烈的红虫、小红蚯蚓、南极虾等,以加大对鱼味觉的刺激;由于鱼的摄食欲望不高,静静地躺在水底的饵料引不起鱼的兴趣,因此,可以使用鲜活的虫饵刺激鱼的攻击欲望,使用面饵时也可以采取间隔几秒钟轻拖一下线组,使钩饵动起来对鱼进行诱惑;冬季鱼开口小、吸力轻,适应这一特点的饵料应该重量轻、体积小、手感柔软,这样才能使饵团顺利入口,因此在选择饵料和调制手法上应该更加讲究。
钓组要轻、软、小:“轻”指的。是钓竿要轻而长,铅坠和钩子要轻。“软”指的是手竿要软、主线、子线要软。主线软有利于在使用小漂轻坠时抻直线组,增加灵敏度,子线软不挡嘴,有省利于钩、饵入口。“小”指的是浮漂、钓线、钩号都要小。
钓法要勤、灵、稳:“勤”:一是调整钓点时要勤。二是在垂钓过程中要勤加逗引。“灵”:指的是除了选用小钩细线小浮漂等灵敏配置外,在浮漂的调整上要尽量灵敏。“稳”:是指钓于抓信号要稳,起鱼要稳,冬季鱼开口小,吞饵力度轻,很多情况下浮漂出现信号后鱼钩并没有完全入口,因此,有时放弃第一口,抓第二、第三口才会有稳定的中鱼率;其次,起鱼要稳。是因为冬季鱼吞钩浅,使用钓组细,鱼的挣扎力小,因此应该利用细腻的控竿手法轻轻将鱼拉出水面并用抄网将鱼捞起。
出钓要注意温度:1.冬钓选点的总体要求是背风向阳,钓点要深,因为符合这一要求的钓点,下层水温相对其他地方要稍微偏高,而且也有利于鱼类隐藏。2.在出钓的时间上要选择水温较高的时间段,符合这一要求的规律是:白天优于夜间,中午优于晨昏,冷空气过境前优于冷空气过境后,
对象鱼是江河、池塘内的野生鲫鱼,以中小型为主,偶有数量不多的大鲫。钓组是主线0.6,子线0.4~0.2,悬坠、单钩、高档浮标,调平水钓17目,以红虫为饵,竿长5.4~7.2米,属于长竿短线多窝轮钓。最低气温在4C以上的11月和12月初时,钓目高低对鱼讯的表现影响
一、细化线组:如在夏秋季节,我一直用的是1.5号主线,1.2号脑线的线组。而进入冬季以后,我的线组应立即改变为0.6号主线和0.4号脑线的线组,其主要原因就是冬鱼类的活动量减弱,中鱼后的反冲力也相应减小,只要我们遛鱼方法得当,就是
在寒冷的冬季,出门进行野外大河冬钓,有四点不适:(1)寒冷;(2)做了鱼窝,发窝慢;(3)等待鱼咬钩又是十分慢;(4)没有掌握好提竿方法,难上鱼,心情又不快乐等。首先,钓鱼人要明确,钓鱼的宗旨是:钓快乐、钓健康。那么,我们钓鱼人,就会具有好的钓鱼心态、好韵情绪
到了冬天,由于鱼儿摄食不积极,特别是一些鱼类,一到冬天水位下降,它们就闭口不食,开始冬眠。除了鲫鱼耐寒能力强些,其他鱼都很难钓。可是在江南大部分地区,气温要比中原、东北、西北高些。当这些地区出现连续晴天时,有些养殖塘很快升温,这时塘里的各类鱼都会开口吃食。所以
严寒使鱼儿的活动和觅食受到严重影响,进入“冬眠”状态,少吃少动,造成钓鱼困难。但是,在冬季还是有相当一部分鱼类仍然在活动、觅食,钓鱼人仍然可以进行垂钓,不必“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仍有“可乘之机”。一般来说,冬季鱼类活动规律是:中上层鱼类深藏水底不吃不动,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