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过渡时期,钓鱼时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时原因出在气候上、温度上、鱼饵上或是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是不可能有办法咬钩的。但笔者根据多年的垂钓实践认为,在这个时候,钓者如果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将死饵变活饵,鱼还是会咬钩的。
办法之一:试钓各个泳层。春夏之交早晚温差较大,天刚放亮时,鱼大多数都潜在较深的水下,这时施钓咬钩率较高,但一到上午9~11时,这时的外界温度较高,水体中,上下出现明显的温差,鱼会趋温上浮,或悬浮在钓点的上方,这就需要钓手悬钩试钓不同的泳层,以找出鱼上浮的高度,使钩饵能展现在鱼的视角之中,一旦找准鱼所上浮的泳层,鱼仍是会咬钩的。然而能导致鱼改变泳层的原因不仅仅是温度,轻度缺氧和水体上层有鱼类可食的饵料时,鱼也会上浮,因此,垂钓时鱼不咬钩就应尝试钓不同的泳层,采取逗钩、拖钩、引钩等不同地手段。
办法之二:换饵改钓组。窝里有鱼星却无鱼咬钩,其中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饵料不太适合鱼的胃口,或是鱼从未食过这种饵(鱼对饵有认熟不认生的习性),应考虑到改变鱼饵,或在鱼饵中添加腥味或香味来刺激鱼的感官,激起鱼的食欲,直到鱼开口咬钩。但需注意不同地方的鱼胃口是不一样的,不同的鱼种口味也是不一致的,不要在某一个地方用某种饵钓得好,盲目地迷信这种饵的功能,换个地方钓鱼,就算鱼不咬钩也认为问题不是出在钓饵上,这样做是错误的,在鱼类中有很多鱼是没有咽齿的,鱼饵太硬不适合鱼的口感,适口性差,鱼就不爱咬钩。故此开饵时,将饵调得稍软一些,这对多上鱼是有帮助的。此外,鱼对线还有一定戒心,在常见鱼中,除草鱼、青鱼、黄颡、鲶鱼不在乎钓线的粗细,鲫鱼、鲤鱼是认线的,在能确定钓点内有鲫鱼、鲤鱼时,不妨换一根较细线和小钩试一试。这样的尝试可为你增加钓获。鱼在水中的分布不可能是机械的,均匀的,在一处无鱼咬钩的地方不要死守,换一个地方就可能柳暗花明。在鱼咬钩迟缓时,可适当地将钩饵抛远一些,过钓点,或是抛近一点,不超过钓点,或许你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办法之三:试钓不同类型的钓点。鱼不咬钩时换钓点是大多数钓友惯用的技巧。但为什么有时换了好几次钓点鱼照样不爱咬钩呢?这可能就是因为换的是同样类型的钓点。温度一样,深浅一样。钓位是分多种类型的,如深水、浅水。深水有草、浅水有草、进水口、树荫下……无论条件怎样,总会有一种类型的钓点是适合当天垂钓的,所以换钓点时要换成不同类型的钓点。深中找浅,浅中找深。
春夏过渡时期,钓鱼时常遇到钓点鱼星很多而鱼不咬钩的现象。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时原因出在气候上、温度上、鱼饵上或是钓法上。然而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却被很多钓鱼人误认为正常,是不可能有办法咬钩的。但笔者根据多年的垂钓实践认为,在这个时候,钓者如果能够变被动为主动
今年的春节一直阴雨,原来打算春节好好过瘾的计划成为泡影,真令人郁闷。好在春节后终于天气放晴,温度也由平时的零度,窜到了十几度。这又让我萌发了钓鱼的想法。2月23号,天气晴,气温4~14℃,西南风2~3级。我骑着摩托车来到离家不远的江边。我准备钓的塘是在我住的小
春季随着温度的升高越来越多的钓友开始到水库中垂钓,但是由于水库属于大水面的水域,钓位如果选择不理想,出现空军是很正常的现象!因此春季去水库钓鱼一定要选择一个好的钓位!如何选钓位呢?早晨钓点选在离水草不远的明水面上鱼明显好于水草区,而随着温度的升高,水草区就显出
一、钓细不钓粗:钓谚有云:春季钓鲫,小钩细线。早春时期天气、温度变化较大,水温回升更是缓慢,此时鱼儿进食不欢,金口难开,鱼嘴张不大。若使用夏秋垂钓的粗线、大钩、重坠的钓组,往往钓绩不佳,故春季钓鲫,宜使用小钩、细线、轻坠(传统钓法)钓组
春天,融融惠风悄悄吹绿枝头,唤醒了大地。在深水区的鱼儿纷纷出外活动、觅食,加之此季节里鱼要产卵,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就得大量摄食。此时鱼肥,成群游弋,活动范围广,格外好钓,尤以垂钓鲫鱼、鲤鱼、草鱼最适宜。每次“出征”要想钓鱼多,做到以下几点,必有收获。一、鱼食
俗话说:“立了春,赤脚奔”,告诉人们在立了春之后,气候便逐渐转暖,大地复苏,万物回春。一些不爱春钓的钓友们便也“钓心”欲动,大有“一年钓鱼在于春”的势头。春天确是一年中钓鱼的好季节。鱼儿经过一个冬天的潜伏,纷纷出外活动,加之要蓄卵、产卵,需要充足的营养,就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