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季节的变化,对鱼类的活动机能和摄取食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就影响到钓友们外出钓鱼是否能有个好收获!在江淮流域钓鱼,最理想的温度是15度~25度在此温度范围内,鱼儿活跃,食欲旺盛。当温度下降到5度时,鱼的活动和摄食量都很小,甚至将身子藏到泥里御寒。当温度上升到37度时,鱼儿就会到阴凉、深水区暂时栖息,摄食量也会减少。如天气闷热,即将下雨,气压很低,水中缺氧,鱼儿就会因为不舒服而浮到水面呼吸新鲜空气。在中原地区,阳历4~6月和9~10月是垂钓的最好季节。
立夏以后进入三伏天,鱼儿怕热,不活跃,食欲也差。这时只有在上午时9时前,下午5时后,或在蔽荫处、深水区才能钓到鱼。
冬天气温低,这时只有在大晴天才能钓到鱼,而且要迎着太阳垂钓,时间以上午11时至下午4时为佳。即使如此,收获也是微微的。江淮一带的钓鱼人有几句顺口溜,即“春钓滩,夏钓潭,秋钓边,冬钓浅”,是符合鱼儿对温度的适应情况的。当然,如在海南或东北地区垂钓,此顺口溜就不一定准确了
气温和季节的变化,对鱼类的活动机能和摄取食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就影响到钓友们外出钓鱼是否能有个好收获!在江淮流域钓鱼,最理想的温度是15度~25度在此温度范围内,鱼儿活跃,食欲旺盛。当温度下降到5度时,鱼的活动和摄食量都很小,甚至将身子藏到泥里御寒。当温度上
为何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渔谚宁钓日落后,不钓雷雨前,说的夏季天气炎热,尤其是中午气温很高,水中严重缺氧,鱼儿闷气难受,大都浮于中、上层水体,吃钩率极低。而日落后,气温下降,阵阵微风吹拂水面,碧波粼粼,溶氧量显著增多,鱼儿活跃,争相觅食,
很多钓友都说在他们那里凡刮西风或西南风,鱼就不咬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求答。刮风好钓鱼,这是众多钓友都知道的事。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在水面较小的池塘垂钓,如遇上无风,水面似镜,这时人燥热,鱼不爱咬钩,就盼望刮一阵风,搅动这一池静水;这在养鱼池垂钓,当水静
雾一般可分为辐射雾、平流雾、蒸汽雾和混合雾。与我们钓鱼息息相关的多属于蒸汽雾,蒸汽雾好发于高纬度区域以及平原地区的野外、山区的水塘、河流等自然水体,其形成的条件:水体经白天的阳光全天侯的持续加热,所吸收的热量裹挟在水中。夜晚或凌晨,当冷空气流经水面、与水面上的
一、观气象识鱼情:1、水温、鱼是变温动物,也就是说,外界水温影响鱼的体温,水温较高,鱼体温高、鱼好活动,摄食多,当水温过低,鱼体温低,大多数鱼很少游动,基本处于冬眠状态,也很少进食。水温的高低不仅决定着鱼类当天的起居食行,而且给鱼类判断季
鱼对氧的需求不亚于人。各种淡水鱼对氧的要求略有不同,大体上每升水含4~7毫克是比较理想的,如低于3毫克,轻则浮头,重则死亡。氧对鱼还有一种特别意义:水中含氧充足时,鱼儿不仅吃得多,而且长得还快。水中氧的生成,一部分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