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使用香饵的问题上,首先应明确地回答一个问题:鱼能嗅到香味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国古代钓者,就曾提出以“桂”为饵,“芳其饵”等,指的都是钓饵要香。鱼的感觉就是凭视、听、嗅和触等感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嗅觉功能相当灵敏,许多钓友都知道鲢鱼喜酸,鳙鱼喜酸臭,鲤鲫爱甜,草鱼喜微酸等。在可钓的大多数淡水鱼中,都有嗜香的习性,只是对香的浓淡和香型的要求有所不同。所以“香”,就成了众钓友寻觅的对象,总要千方百计地找一些带香味的钓饵。
香气的来源,大致有三类:一是天然香料,据说可供提取香料的植物就有三千多种;第二类是化工合成香料;第三类为调合香料,它是由天然和化工的香料调合而成。以上各种香料已有不少为钓友用于钓饵。
在这里介绍一些香料的选择制作和使用方法。
用带芳香味的中草药入饵,这类植物数量很多,如钓友们常用的有山奈、丁香、香茅、香薷、木香、肉桂、花椒等,使用这些香料,大多以钓鲤鲫为主。
从这些香料中提取香味的方法有磨、泡、煮三种。磨:就是将香料碾磨成粉,将香粉掺于钓饵中使用。此法制作麻烦,但使用方便,不过刚开始使用时,极易过量。泡:一般都是用曲酒浸泡,药香酒香其味更醇厚。通常泡制的三香酒,即用山奈、丁香和香草合泡(也有用其他香料组合),如用500克曲酒,不必用价高的优等酒,有曲香的就可以 。将这三种香料各放少许,万不可一瓶酒泡半瓶药,否则泡出的酒苦涩难尝。
也可单用一种原料浸泡,如泡成山奈酒、丁香酒效果也不错。不可将许多种香料泡于一瓶之中,变成十三香,谁都不领情。泡香酒一般三五日就可使用,泡的时间长或药物放得多,其味愈浓,使用时就要少放。
煮:将香料加水用锅熬成香汤,此法主要用于调制钓诱饵大量时使用,一般一次熬2千克,原料可用花椒、大料和桂皮,也可熬成丁香山奈汤等。这种汤的特点是味香而不浓,用量容易掌握。
用生鲜带香味的植物,其中包括人类食用的一些蔬菜,都可直接掺入钓饵之中,例如紫苏,它干鲜均可作饵,取鲜紫苏叶搓碎,揉入饵中,使饵料带较浓的香味,可钓鲤草鱼。
生韭菜捣碎掺于饵中,可钓鲤草鱼。
生蒜,有特殊蒜香,近年来不少钓友用它来钓鲤鲢鲫,效果不错。使用的方法是:将生蒜剥去 外皮,砸碎,最好是用“蒜捣子”将蒜捣成蒜茸,蒜汁全部渗去,比切碎的味道浓得多。
鲜玫瑰也可掺入钓饵中使用,玫瑰香味醇和,取花瓣搓碎入饵,钓鲤鲫效果不错。
还有鲜桂花、茉莉等,均可将鲜花瓣揉入钓饵中增添香味。
也有些钓友他们使用食用香精,通常选用的有香草、玫瑰等香型,在用量和香型对路时,有较好的效果。
现在还有专用于垂钓的香料,如奶香、香兰素等,对钓鲫鲤等鱼效果明显。
使用香饵最讲究香型对路和用量适中,各种鱼对香型是有选择的。再者使用香饵也不是愈香愈好,掌握这个“量”十分重要,它又和气压水温和水的酸碱度有密切关系,这要求钓手多作试验,要求达到使用香味的浓淡与时、地相宜。
在探讨使用香饵的问题上,首先应明确地回答一个问题:鱼能嗅到香味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我国古代钓者,就曾提出以“桂”为饵,“芳其饵”等,指的都是钓饵要香。鱼的感觉就是凭视、听、嗅和触等感官,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嗅觉功能相当灵敏,许多钓友都知道鲢鱼喜酸,鳙鱼喜酸臭
酒,尤其是曲香酒,有浓郁的香味。有些鱼对酒的香味特别感兴趣,因此,钓友们巧妙地利用各种酒香,作为鱼饵的添加剂,有时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当然,香酒也和其他各种钓饵一样,使用时要有一定的条件,才能发挥其特效,例如水的温度、肥瘦,以及平时喂养习惯等条件不同,效果自然大
软面饵团:也是海竿所使用的一种鱼饵,它是以玉米面为主要原料,有的还添加一些细豆饼粉等。制作的方法是先将玉米面调湿,如用量大,可上笼屉散着蒸熟,如用量少,可将湿玉米面捏成厚2~3厘米,直径5~6厘米的小圆饼,用小锅将水烧开,将玉米饼投入沸水中煮15~20分钟(刚
玉米,又称苞谷、苞米和棒子,它含有大量淀粉,并具有清香。玉米粒从青嫩到干老,均可作鱼饵,而且可以作出多种钓饵,很受多种淡水鱼的喜爱,故而它有素饵之王的美称。下面介绍一些以玉米为原料的制作鱼饵的方法,供参考。干玉米粒制饵。有多种制作方
到水果摊收集菠萝皮10千克,放于阳光下晒干(抽空翻动几次,约十多天会干)。将干菠萝皮用打料机粉碎成粉末,再装入塑料袋中密封,置于阴凉通风处。用法:取菠萝粉500克,小鸡饲料粉(腥香味)100克,麝香水1支,白糖5克,面粉10克,用钓场水拌成面团,并分成三份:一
相对野水中的鲤鱼、鲫鱼、草鱼而言麦粒饵可谓特效饵,它的原生态属性使其比面饵更受鱼儿钟爱,同时它也是商品饵制作的主要原料之一;麦粒饵经济、环保、制作简单,钓效不亚于其它常用天然饵;特别是在春末至仲秋时段用麦粒饵作钓,会有意想不到的惊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