鲫鱼个体小, 在钓鲫鱼时选用和组装钓具要围绕着轻、细、灵三个字去做准备。
轻:使用手竿 ,更应从轻,因为钓鲫鱼时抛扬竿频率高,一天抛提竿几百次,钓手疲劳可想而知。所以一般选用2.7米的短竿。竿短必轻,如再选用碳纤竿,更加轻巧灵便。
米长的竿为宜 ,甚至还可选用
细:那就是钓线鱼钩都要细。钓鲫用线,越细越好,反应灵敏。如钓那些两条还不足50克的小鲫鱼,配最细的线,如果钓500克以上的大鲫,线应加粗。
钓鲫钩应 根据鱼的大小,选用1~5号钩为宜。而且钩条也要细。小钩能随着鱼的吸食,随水进入鱼嘴。最好能选用无倒刺钩,有些钓友认为无倒刺钩爱跑鱼,使用时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其实用无倒刺钩在上鱼遛鱼时只要钓线不松塌,鱼儿是脱不了钩的。无倒刺摘钩快,尤其是钓小鱼,摘钩非常方便,用它还可演变出多种快速摘钩方法。无倒刺钩挂上衣物或钩着人,退钩极方便。
灵:除了由细线小钩带来的灵敏之外,还要有一支反应灵敏的漂。另一获得灵敏的途径是漂坠的配匹要恰当。
但是在实际垂钓时,仅有灵敏是不够的,在水温气压正常、水中含氧充足的条件下,鱼儿游动迅速,窜来窜去在钩饵边形成道道水流,调得特别灵敏的漂子,这时会受到水流的影响,出现漂动,提竿肯定无鱼。有时遇有风浪,过于灵敏的漂,也会受到影响,甚至漂子还会随波逐流。遇到以上这些情况,迟钝一点儿的漂子就特别适宜,所以在垂钓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钓具和采用恰当的钓技。
另外,“灵敏”与别的一些问题也有关联:如“结实”与“灵敏”有时就是一对矛盾,结实往往又是迟钝的代名词,线粗了钩大了,获得了较大的钓力,当然这也意味着迟钝。不过现在有许多优质的钩、线,这对矛盾易于解决,只不过多花点钱。还有“灵敏"与钓手的身体状况也有关系,细尖风漂反应倒是很灵敏,可钓手眼力不济,空有好漂,有时眼看得见,但手却跟不上,也是枉然。所以在追求灵敏时还要考虑许多其他因素。
鲫鱼个体小,在钓鲫鱼时选用和组装钓具要围绕着轻、细、灵三个字去做准备。轻:使用手竿,更应从轻,因为钓鲫鱼时抛扬竿频率高,一天抛提竿几百次,钓手疲劳可想而知。所以一般选用2.7米的短竿。竿短必轻,如再选用碳纤竿,更加轻巧灵便。米长的竿为宜
鱼咬钩往上送漂,有的称托漂、拱漂,而这正是钓鲫鱼时鲫鱼咬钩的主要特征。有人说鲫鱼是“撅着尾巴游,咬钩就抬头”,它咬钩抬头,漂子就向上升。它的这种表现,不分水域,不分季节,始终如一。钓手们将这种送漂的特点,作为判断是否鲫鱼咬钩的主要依据。当然,送漂也不是鲫鱼的专
一、滑鲫种类。1.养尊处优鲫。这类鲫鱼一般生长在水质较肥的水体中,其食物装源丰富,因此就饵一般不旺盛。2.久经沙场鲫。在南方自然水域虽然较多,但真正可供垂钓水域却是越来越少了,一旦有个可供垂钓的场所,便引来众多的钓迷长年累月地垂钓。没被钓起的鲫鱼积累了丰富的规
鲫鱼属底层鱼,也是在水底觅食,见到钓饵,先拱后嘬,将它吸入口中,随即抬头,水面漂子的表现就是先点几下,而后被托起来,这就是鲫鱼咬钩最典型的表现。传统的钓法是短脑线配擦底坠,所谓擦底坠,就是坠子虽接触水底,但并不是实实在在地沉于水底,仅是似
冬季在野外,无论是台钓还是长竿钓,效果都不是很佳。俗话说:深水鱼多、鱼大。我经常发现在桥下或大坝下、水闸下鱼儿较多,看到桥下水面鱼泡不止,不禁心痒难耐。但苦于钓竿限制和水深,不能施钓,即使用长竿长线,操作起来也麻烦不已或观漂困难。经过一番苦思和实验,我发现用筏
有几年钓龄的钓友,很多人有过断线跑大鱼的经历。因此,掌握过硬的的遛大鱼、抄鱼方法是每个钓友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基本功,但在钓鲫鱼等小型鱼时,中途脱钩的现象却很少有人重视,甚至有人认为,鲫鱼的挣扎力量小,只要吃进钩一般是很少会脱钩的。真的是这样吗?本人今年在一中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