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友来信称:参加垂钓已经年,对制作钓饵方面进行过钻研,也有一些经验。可上鱼情况不稳定,时好时坏,虽用同样的钓饵,好时达到夺冠的水平,可有时就是钓不上鱼来。难道鱼的胃口经常会变,或者是气候及别的原因所致,求答。
钓友所谈的问题,还有其他几位钓友也提及:对同样的钓饵,为什么效果会时好时坏。我认为出现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垂钓的客观条件发生变化,鱼儿也因条件的变化改变了味口,而钓手却仍使用一成不变的钓饵,鱼儿自不会上钩。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因为在垂钓时各种可变的因素很多,任何一种条件的变化,都会影响鱼儿摄食,下面列举一些影响鱼儿摄食的条件。水质的变化,是影响鱼儿摄食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水温的变化对鱼的影响最大。一般淡水鱼最适宜的水温是,如果过高过低,都会影响鱼儿摄食。鱼的体温与水温一,鱼儿最忌水温突然变化,在水温突变的水体中,般相差鱼儿不适,不会咬钩。这在夏天一些较小的水塘中是经常发生的事,如因下雨等因素,使原池塘的水增加许多,突然改变了水的温度,鱼儿不会摄食,故有“新水不下竿”之说。
水的酸碱度。碱性过大的水不宜养鱼,过酸的水对鱼的影响也很大,水过酸,鱼儿也不爱咬钩。一般的肥水,大都偏酸,许多钓友都有这样的体会:肥水鱼难钓。还有在正常的水体中,突然流入带有工业污染的水,鱼儿轻则不咬钩,严重时会出现死亡。水中缺氧也是造成鱼不咬钩的主要原因之一。天气闷气压低,人感到不适,这时水中也会出现缺氧,鱼儿也照样不适,严重时还会发生浮头翻塘。有时人尚未感到气压低,可鱼儿已有感觉,它的表现就是不咬钩。水中含氧的情况,会因水的深浅不同,光照情况不同等原因,可能会使同一水体中的含氧量不均,会出现富氧区和富氧层,上鱼情况自然就会有所不同。
还有,许多养鱼池喂单一品种颗粒饲料,使鱼养成偏食习惯,就只认常喂它的那种饲料,对其他饵料,一律取排斥态度,于是就可能出现草鱼不吃草,鲤鱼不认香甜饵。
此外,垂钓时左邻右舍的钓诱饵特别对路,这时鱼儿可能远你而去,往别人的窝子里跑。
总之,环境、气候、鱼的品种和饲养方法等等诸多方面,任何一方面稍有差异,都可能影响鱼儿摄食。
以上所提各种情况,有的通过调整钓饵或改变垂钓方法,可能钓上鱼来。但有些情况,如极度缺氧引起的鱼不摄食,这决不是改进钓饵所能解决的问题。应变能力,就是在垂钓时要能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及时地调整钓饵,并采取有效的垂钓方法,能与当时的客观条件取得一致,就能得到较好的成绩。
应变能力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及时地发现问题。上述种种以及尚有更多未曾提及的情况,钓手要在短时间内分辨出来。当然,这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奥妙,只要有一定的垂钓知识与经验,就不难发现问题。二是发现问题后,要有解决问题的招数 例如你的钓饵在正常的水中上鱼很好,可遇到肥水就不灵了,这就是首先要能发现水是肥的,第二就要有钓肥水鱼的办法。这就是既能发现“变”,又具有应变的能力,这在垂钓中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也称得上是垂钓的基本功。这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对各种知识与技能不断地累积、厚积始可薄发,练就一副识“变”的火眼金睛和掌握各种应变的手段,方可成为一名优秀钓手。
钓友来信称:参加垂钓已经年,对制作钓饵方面进行过钻研,也有一些经验。可上鱼情况不稳定,时好时坏,虽用同样的钓饵,好时达到夺冠的水平,可有时就是钓不上鱼来。难道鱼的胃口经常会变,或者是气候及别的原因所致,求答。钓友所谈的问题,还有其他几位钓
手竿上大鱼后,首先要有效控制其“前三冲”,这是钓大鱼的关键技术之一。所谓“前三冲”,指开始时大鱼被溜三次回头(鱼儿逃窜外冲时被拉回头为上次)。钓者在处理“前三冲”的过程中,以控制第一冲最为重要。大鱼感到被钩住后开始逃窜,钓者应利用竿、线、钩的最大承受力
垂钓是件修身养性,磨练意志的事情,如果整天上急下跳的肯定会钓不好鱼的!一、一急前夜难以入睡行前万事俱备,躺下仍难入睡。浮想联翩,辗转反侧,毫无困意。想垂钓中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担心睡过头,次晨误起程,越思越想越着急。二、二急误时难应约与
钓友们钓鱼时,遇到个体大一点的鱼都要使用抄网,但往往由于抄鱼心切而照成断线跑鱼,因此抄鱼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保证把鱼抄上岸。一、鱼不遛乏不能抄鱼上钩后,尤其是钓到比较大的鱼,一定要将它遛得无力挣扎,浮在水面不动了再用抄网抄
关于子线长度的争论由来已久,包括大师们在内都不一样。但钓鱼无常理,子线长或短都有其的道理,以下试简述之。首先谈一下子线长短的主要优缺点:短子线:优点:1、灵敏2、饵到位快缺点:1、提竿不中鱼(容易过灵)2、诱鱼效果差3、距铅皮座近,子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