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野钓鲤鱼,由于气温水温依然不稳定,加上鲤鱼处于产卵期,产卵尚未完全结束,想要钓住大鲤鱼并不容易。
鱼类作为变温动物,体温会随着水温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会对水温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但是如果超过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会停止觅食回游甚至产卵活动。
鲤鱼适宜生活的水温在0℃一40℃之间,但不是说这个区间的水温都适合野钓鲤鱼。
鲤鱼在水温达到15℃时开始觅食活动,18℃产卵,20_28℃是最适宜温度。同样都是变温动物,但鲤鱼对于水温变化身体调节能力较差,水温变化太大极容易让鲤鱼感到不适,超过三度以上,鲤鱼基本上就会停止觅食活动。
因此,初夏野钓鲤鱼选择出钓时间应该首先考虑水温可能是多少,适应不适应鲤鱼开口觅食。一般水温的升高或降低都是连续几天的积累形成的,不是突然的变化,因此,选择出钓时间应该选择在连续多天的气温稳定水温在15度以上时出钓。
另外,刮东风,东北风,东南风,风力在四级以下时适宜出钓。此时,水中溶氧量较大,鱼儿感到凉爽舒适,觅食活动会加强。如果是西风西南风或者是南风,一般气压较低,溶氧量较低,此时,鲤鱼一般不会咬钩,经常会发现鲤鱼跃出水面跳跃的现象,不是鲤鱼活跃,而是水中缺氧导致的。
初夏野钓鲤鱼,往往阴天,小雨天,鲤鱼上钩率较高,原因就是此时水温适宜,凉爽宜鱼,水中溶氧量也比较大些。
初夏野钓鲤鱼,了解鲤鱼水中的生活习性自然是很重要的。
选择钓点自然得考虑鲤鱼觅食活动规律。
首先,鲤鱼喜欢待在弱光或者是活水浑水区域,溶氧量较高的僻静水草区域,这些区域鲤鱼感到安全舒适。
其次,缓流水域甚至水流较急的水域。因为鲤鱼有逆流而上偏爱回流的习性,俗话说鲤鱼跳龙门就是明证。
其三就是鲤鱼喜欢用嘴拱泥沙的习性,野钓钓点适宜选择水底有泥沙腐质物的水域,水草区域水底泥沙水域比较合适。
鲤鱼特别是大鲤鱼,白天很少会回游到岸边附近活动觅食,这是大鲤鱼的天然习性,出于安全考虑,还是在离岸边较远的水域甚至于河流水库中间水域活动,这也正是大鲤鱼不好钓的原因之一。因此野钓鲤鱼一般适宜长竿长线钓离岸边较远的水域,不适宜钓的太近太浅。一般离岸边较远的水深二米到三米之间就比较合适了。
野钓鲤鱼不同于钓鲫鱼,一般要打窝量大些,但是窝点和钓点要一致。有钓友可能会说,这是当然了。其实不然,根据水位水流和风力等作用,窝料要打在钓点内侧三四十厘米水域,因为水流和浮力作用,窝料入水后还会发生一定距离的位移,水深位移距离大,水浅位移距离短;水流缓位移距离变短,水流急位移距离就会大些……。风力大时窝料打在离钓点稍微远一点,如果把窝料刚好打在钓点上方,实际窝料就会偏离钓点很远,自然是打窝量越大,你越钓不到鱼,鱼不在钓点,而在窝点附近,如何会钓得上大鲤鱼!?
关于初夏野钓鲤鱼其实远不止这些,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总结,虚心学习才能真正的享受野钓鲤鱼的快乐,尤其是中鱼后,听线组嗡嗡作响,鱼竿弯成弓状,沉甸甸的冲击力会让人心脏心跳加速,血脉偾张。这种快感不钓鱼特别是不钓大鲤鱼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感受不到的!你还在犹豫什么?!赶快来河边或池塘享受一下这种感觉吧!
初夏时节野钓鲤鱼技巧
所谓的立夏意味着的夏天到来。而鱼类也进入生长期,水温的舒适而导致活性的舒展与食欲旺盛。但是,其实不然,鱼还是难钓的。因为,立夏过后更意味着天气温度逐渐的爬升,高温天气巳成为一种常态。天气变化的不确定因素也大,自然也更显的闷热起来。对鱼来说:昼夜温差大,白天高温
夏季强烈的太阳紫外线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主要是会出现皮肤红肿瘙痒及脱屑,严重的可能引起皮肤肿瘤癌变的危害!长时间使用眼睛盯着紫外线会导致结膜炎角膜炎和白内障等疾病。了解了夏季野钓太阳紫外线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自然就需要采取措施防止了。具体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方法可以参
(一)踩断浮漂和竿在作钓和收拾钓具的过程中,把漂,杆放地上时经常被踩到坏了。有时用多竿钓时收起一根竿放旁边补路人踩坏。应对方法:收下浮漂时把放在地上改为插在地上,或者插在帽子上。不用的竿及时收拾起来放在竿包,防止中鱼或收竿时被自己或路人踩到。不要觉得这么做耽误
春夏季也是个多风,小鱼闹钩的季节,特别是在江河垂钓又遇上走水的情况造成漂像凌乱,难以分辨鱼口漂像,今天与大家讲一讲在有风浪且走水的情况下钓跑铅的一些小技巧。跑铅就是将铅皮座上方用来锁固它的太空豆上拉10~15CM左右,让铅皮座在两个太空豆之间自由的滑动,有鱼吃
趋近六月,全国大多数省区已然进入了炎热的夏季,受高温高热天气影响,无形中给钓鱼人垂钓增加了许多难度。虽说小编之前给大家推送一些有针对性的钓鱼技巧,但夏钓要注意的条条框框,多学技巧不嫌多。 一看水情晴钓浑、阴钓清、浑浅清深看鱼情。 夏天钓鱼,晴天钓浑水,阴天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