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使用面食垂钓时,经常出现饵料剩余的情况,尤其是垂钓鲫鱼时,饵团开的太小不容易拉饵操作,稍微多开一点就很容易造成浪费。那么,钓友们如何处理没有用光的饵料呢?随手抛在岸边或者抛入水中?这样不仅影响其他钓友作钓,更会污染环境。可要是把剩余的饵团留作下次垂钓使用,且不说开好的饵料放置时间久了出现返水和变质,饵料的状态和味型无法保证,光是那味道也让人难以忍受。今天就同大家探讨一种变废为宝,利用剩余面食饵料制作窝料颗粒的方法。
首先,准备好从钓场带回的饵料,除非是要刻意追求发酵变质的“重口味”,否则最好不要间隔时间太久。当剩余的饵料返水严重时,可以用厚一点儿的纸巾包裹、挤压,去除饵团中的空气和水份。再将饵团放置在平整光滑的台面上,压扁摊开。摊开后可以再次用纸巾吸水。
而后,根据所制作的窝料针对的目标鱼开始给颗粒“加料”。比如,剩下的是鲫鱼饵料,那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入酒米,将其制作成鲫鱼窝料颗粒。酒米均匀平撒在饵料表面即可,加入量可以根据情况自行把握。
如果想兼顾鲤鱼,还可以加入玉米碴、小麦粒等,更可以根据水情鱼情,添加一定的粘粉或者雪花粉,来调节颗粒的比重、粘度,通过添加剂来改变颗粒入水后的散化时间,制作的方法同上。随心所欲,这就是DIY的魅力所在。
需要注意的是,谷物颗粒的量不宜过多,粒径不宜过大,防止制成的颗粒粘结度不够。当洒满后,应将饵料饼从一头开始卷起来,揉成团,再次摊开,而后继续撒料,重复多次,有些类似于葱花饼的制作,,这样可以确保颗粒中的谷粒分布更加均匀。
然后是切割。将加料调制好的饵料再次摊开,使用硬薄的刀片、塑料片或者鱼线,将饵料饼横平竖直的切割成想要的大小。还可以在一次制作中切割成不同的大小,起到不同的诱鱼留鱼效果。
最后一步便是烘干。烘干的方法就有很多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温度较高的太阳下晾晒,脱水的时间视颗粒大小、厚度以及温湿度而定。不建议过早翻动,确保颗粒充分脱水并形成强度,以免破碎。
利用垂钓剩余的钓饵制作颗粒,不仅发扬了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保护了生态环境,更能够发挥钓鱼人对水情鱼情以及钓技钓法的不同理解,多方位满足我们对颗粒窝料的个性化需求。另外,还完美解决了酒米玉米碴等小粒径谷麦无法抛远的问题,何乐而不为呢?
垂钓 饵料
买饵料好比是男人的衣柜,总感觉少了那么一件,看到了就想买,这应该是钓鱼人的通病吧!饵料,如同作战部队的弹药库,对钓鱼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手中有粮,心中(垂钓)不慌啊!进入到春季,再过段时间,将来到了夏季。春夏季节,气温适宜,也是我们钓鱼人的大好时节。
有句俗话说的好啊:钓鱼不打窝,钓的也不多,但是很多的钓友打了窝,但鱼货还是不理想,怎么办?说实话,打窝如果不讲究一些技巧,那么打下去的窝料就完全不能发挥作用,要想钓鱼钓的好,这几点打窝技巧还得要掌握:一.定点打窝,准确打窝为什么说要定点打窝,精确打窝呢?春季,
在台钓中,使用面饵垂钓,饵料的雾化效果对于垂钓结果有着直接影响。面对不同的鱼情,对于饵料雾化的时间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时候需要饵料下水后就开始雾化,直到饵料到底,有的需要饵料到了底层后再开始雾化。那么各种饵料的雾化情况是怎样的,不同雾化效果的饵料应该怎么使用呢?现在我们购买的商品饵,按照制作原料和工艺的不同大体成分可以分为三类:细颗粒饵料、片状饵料和粉状饵料。下面就跟大家讲讲这三种饵料不同的效果。
钓鱼打窝是提高我们上鱼率的一种手段,想要钓好鲫鱼,打窝其实也没有那么复杂,只是许多钓友打窝的时候忽略了这3个问题,不仅浪费了窝料反而可能给别人做了嫁衣。
在进行作钓的基础技能之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能进行准确的抛投,而关于我们抛投的精准是否到位,这也是我们和菜鸟进行划分的依据之一。为什么精准的抛投对于钓友们来说是如此重要呢?首先如果我们的钩饵能够准确的落到窝子里的话,鱼儿的吃口性也会更强一些。而如果落到窝子的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