饵料搭配恐怕是所有钓鱼人都关心的问题,搭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渔获,对于饵料的味型使用一直争议很大,总体来说最常用的两个味型就是两个,腥味,香味,大部分的饵料都是腥香之间的占比不同从严衍生出各种饵料。今年春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往年要高上许多,温差较大,有的钓友觉着应该用腥饵,有的钓友说用香饵,对此主要从以下3个角度来分析。
一、腥味饵料
腥味饵料普遍要比香味饵料诱鱼速度要快些,这是鱼的本能需求决定的,从本质上看植物蛋白和动物蛋白没有太大区别,但是在氨基酸组成和数量上有很大的不同,在消化和吸收上也不如动物蛋白。对鱼来说也是择优而食,虽然鱼不懂什么是蛋白质,但哪个“更好吃、更容易消化”它是清楚的,所以在同一片区域钓鱼,腥味饵料更容易被鱼吸引和接受。并且,腥味通常是各种肉食生物的血液味道,所以鱼对于腥味是极其敏感的。
二、香味
例如同时用腥饵和香饵钓鱼,腥饵开口快,钓的数量多,但鱼的个体大小都有,总体偏向小鱼多。而香饵鱼口就要慢,鱼的个体偏大。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香味饵料更倾向于天然的饵料(相对来说),大鱼的的警惕性也没有那么高,因此钓到鱼的个体就大些。正经饵料中的香味来源多半是来自于各种五谷杂粮,都是自然粮食的产物,像大鲫鱼大鲤鱼就很喜欢吃食这种香味饵料。
三、香腥搭配
饵料搭配时,如果你想诱鱼快,腥味饵料比例就加大,如果你想钓体型大一些的鱼,那么香味饵料比例就加大。好多钓友有个误区,觉得气温高鱼的活性就大,就得用腥味很重的鱼饵,其实这样是错的,我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大鱼的密度,如果整条和都没什么鱼肯定是要把饵料开的腥一点,聚集更多的鱼,如果小鱼非常多则相反,把鱼饵开的素一些。
饵料搭配恐怕是所有钓鱼人都关心的问题,搭配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渔获,对于饵料的味型使用一直争议很大,总体来说最常用的两个味型就是两个,腥味,香味,大部分的饵料都是腥香之间的占比不同从严衍生出各种饵料。今年春季大部分地区气温比往年要高上许多,温差较大,有的钓友觉着应该用腥饵,有的钓友说用香饵,对此主要从以下3个角度来分析。
很多钓鱼分不清什么是拉饵,什么是搓饵,一看这就是新手问的问题,搓饵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人工手搓的饵料,一般我们钓鱼都是用的搓饵,也比较适合大多数钓鱼场景,新手和老手也比较实用。拉饵一般在一些特殊场景中可以用,例如:淤泥水潭、黑坑、寒冷冬季等。根据水深、频率、环境综合考虑采用什么类型的饵料进行做钓鱼。今天就跟大家主要讲讲搓饵的优点。
无论我们到哪里进行垂钓,我相信第一步都是开饵或者打窝,但是新手钓鱼很容易饵料开不好的,要么饵料硬要么饵料软,要么就是状态不行,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多年垂钓经验帮钓友们解答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
鱼饵的物理状态主要有三个指标构成:比重、兑水量和黏度。比重小的饵,如原料为薯粉、轻麸、豆粕的饵吸湿性强,兑水量都在1比1左右,可是这样的水比粘性差,必须多揉才能有较强的附钩性。以颗粒饲料、膨化豆饼、花生麸、麦粉、米粉为原料的鱼饵比重大,兑水量小,都在1:0.8上下,然而它黏性强,饵料落水后雾化慢,不能有效形成雾化诱鱼。
钓鱼诱为先,无诱不称钓。所有钓鱼过程皆以诱鱼为基础,黑坑钓鲫时表现最为明显。所谓“诱鱼”其实就是先想着把鱼诱过来再想着钓鱼,打窝诱鱼是钓鱼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黑坑鱼主要是养殖鱼,从小吃颗粒长大,养成了仰头吃食的习惯,所以在使用散饵时注意散饵要有一个下落的过程,这样既能配合鱼的吃食习惯,又能很好地将鱼诱到窝点。
随着黑坑、竞技钓鱼的发展,拉饵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现在不仅是在黑坑、比赛中,在野钓中拉饵也很常见。拉饵操作方便,鱼钩一拉就可以了,对于垂钓小型鱼类效果很好。不过想要效果好,除了饵料的味道对鱼口外,还要有好的饵料状态。我们所说的开饵,就是调整饵料状态,让拉饵上钩抛入水中后,即能附着在鱼钩上,还能有一定的雾化,可以把鱼吸引过来。所以说拉饵好不好用,其状态起很大的影响,那么影响拉饵状态的因素又有哪些呢,经过总结试验发现,影响拉饵状态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饵料成分、外界环境和开饵方法三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