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来临,鱼儿大都躲进深潭草窝纳凉,钓鲫钓鲤自然难上加难。此时施钓,不如避难就易,改攻鲢鳙,想必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 每到盛夏,在水广鱼稀的野外自然水域,出征钓鲫,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夏季昼夜温差较大,钓鲫更难。那么,改钓鲢鳙不失为上上之策。在此,笔者愿将以下体会陈述纸上,以飨读者。
一、做好人工窝
夏钓鲢鳙时,要充分做好做人工窝的准备。每当选好钓点,做好一个人工窝,会令鲢鳙乖乖聚集窝中且久集不散。这样,抛竿下钩,收获才有把握。一般窝料可使用商品饵(魔力专攻鲢鳙饵、狂鲢饵等),亦可自制钓鲢鳙窝料。自制窝料制作方法:先将一空坛洗净,用酒擦揩后待用;取2-4千克细玉米粉,加水和好上笼蒸至八成熟,下屉,放凉后加入面粉装坛,密封好,三天后,一股香气扑面而来,随用随取。也可不加面粉,装入塑料袋,拴紧口放置烈日下暴晒36小时即可。施钓前,再向窝料中加入几滴臭豆腐乳汁,诱鱼效果会更佳。揉团后,在钓点2平方米周边四角分别投掷。饵团入水后迅速散开,在钓点形成一个立体雾状酸臭诱鱼区。鲢鳙见状定会远远聚拢而来。此时抛竿为最佳时机。有时见浮标标尖一晃,或连跳“摇摆舞”,此时提竿必中。有挂背鳍、尾鳍、胸鳍的,也有挂到腹鳍和臀鳍的,可谓花样百出。在此过程中每隔一小时须补撒一些窝料,以保证诱鱼区域内的雾化浓度和酸臭度。从而达到钓鲢鳙聚而不散,收获不匪之奇效。
二、备好钓具是基础
钓谚说:“好马配好鞍,好线配好竿。”钓鲢鳙时一套好钓具往往会达事半功倍之效。
钓鲢,钓组要十分灵敏,钩子要锋利。一般可选用中长手竿(4.5-5.4米为宜),母线宜用0.3毫米的超强软线,子线上绑两只伊势尼或隼钩16-22号大钩,最好用钩尖敏锐的长柄钩。用手触之,有粘手之感,浮标可视水之深浅采用5~8号。采用调四钓二、调三钓一等方法,或据钓者个人习惯而定。
三、适时提竿是保证
在满足上述条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正确掌握提竿技巧,乃是获大鱼、多获鱼之保证。一般在野外自然水域施钓,以风平浪静之时为宜,以下几种情况即可提竿:一是标尖前后左右摆动,说明有鱼碰线,立即提竿挂之,往往可挂到鱼鳍上;二是浮标向下沉1-2目,停住不动、或有上送情况,应立即提竿,往往可挂在鱼嘴上,或将鱼嘴“缝”住;三是钓下底后,浮标此时又上升1- 2目,“打桩”,此时应猛提竿,亦可挂到鱼嘴;四是浮标上下不断抖动,这时提竿往往亦可挂住鱼;五是个别情况也有“拉黑标”现象,往往是幼鲢、幼鳙所为,当鲢、鳙成群进窝时,不像其它鱼那么狡猾,如、,若你猛提竿,它会惊散鱼群;而成群结队的鲢鳙进窝,即使你猛提竿的大动作,也不至于惊散鱼群,甚至一个好窝子能钓上十几尾乃至几十尾,其余的围在窝子里久久不肯离开。
夏季来临,鱼儿大都躲进深潭草窝纳凉,钓鲫钓鲤自然难上加难。此时施钓,不如避难就易,改攻鲢鳙,想必会有令人满意的收获。每到盛夏,在水广鱼稀的野外自然水域,出征钓鲫,往往事与愿违。由于夏季昼夜温差较大,钓鲫更难。那么,改钓鲢鳙不失为上上之策。在此,笔者愿将以下
垂钓是一项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但在垂钓活动中,如果不注意自我保健,也有可能对您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长时间注视水面损伤眼睛眼睛损伤水面像镜子一样会反射太阳光,当垂钓者长时间注视水面时,阳光中的紫外线和红外线会直接
夏天到,鱼难钓。立夏后,白天气温增高,鱼类进入生长期,食欲旺盛。由于气温、水温较高,夏季并不是钓鱼的最好季节,也给钓鱼人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但掌握了鱼儿在夏季的生活规律,加之垂钓得法,仍能做到鱼儿满篓。有不少夏钓谚语,都实践证明了夏天能钓到
盛夏,天气炎热,水温高,鱼不爱咬钩。我最喜欢的是在盛夏暴雨后一段时间垂钓。暴雨后垂钓是利用天气在短时间内的急剧变化,给湖泊、水库等自然水域创造的有利条件进行曲垂钓的好方法。这里应该注意,不是所有暴雨后都是好钓鱼的,而是应该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1、天气持续晴朗
夏天,风光迷人,上鱼率极高,无疑是钓鱼爱好者频繁“出钓”的天赋良机。为使夏季垂钓达到安全、健身、娱乐的目的,特提出“夏钓六戒”,供钓迷们参考。一、戒长途跋涉。在赤日骄阳下蹬车赶路,汗流浃背,体力消耗很大,故选择钓点的近远应量力面行,不宜舍近就远,长途跋涉,一般
夏秋时节,因普降暴雨和农田用水量较大等因素,大多河道常会出现水位暴涨和骤降,对鱼的生活产生较大影响。这两种情况下能不能钓到鱼呢?该如何选钓点用饵料呢?且看下文。一、高水位如何选钓点沟渠、河流湖泊、港湾等处的近岸.大多有野生芦苇、蒲草等.每当其他水域向此处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