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热门问答推送的话题,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非常喜欢的。这位钓友在野钓过程遇到的饵窝料选择、打窝和补窝的问题,也是我们钓鱼人在户外垂钓时经常能遇到。那么野钓到底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饵窝料和打窝呢?且看我根据自己对钓鱼的理解,再结合广大钓友的智慧慢慢与大家分享。
首先野钓大多环境为水广鱼稀,有时甚至在已经打好诱饵窝料的前提下,一天下来口儿都少得可怜。所以说如果短时间内在这种环境下作钓,渔获不稳定属正常现象。有条件在水库长时间作钓的朋友可以采用打重窝、做大窝的方式守钓。而短时垂钓的朋友大可采用边诱边钓勤续窝的思路作钓。以在自然环境中垂钓鲤鱼为例,夏秋季节是鱼体最活跃的季节,它们会在这两季里寻找、摄入大量的食物,迅速补充之前越冬、产卵流失掉的脂肪,才能顺利的度过下个低温季节。
加之野钓环境中的小杂鱼数量繁多,少量的诱饵窝料会在很短时间内被它们一抢而空。所以在打窝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窝量,不能让大鱼来了没得吃,而且还不能让它们吃得饱,这样就会不吃鱼饵了。下面针对在这样的鱼情下,我给大家分析分析具体的实战思路。
1、散饵是由不同成分、粒径、比重大小的粗细颗粒,配合轻麸、雪花粉等状态饵组成。以在小鱼暴多的水域野钓鲤鱼为例,散炮饵料不断落水后,细小粒径、比重轻的饵料会悬浮在钓点的中上层水域,这部分饵料会诱惑很多小杂鱼。而比重相对较重的颗粒入水后沉底速度较快,粒径也相对大一些小杂鱼不方便吸食,所以就会沉入钓点的底部。随着反复不断地抛投,散落和漂浮的饵料会首先将近点的鱼诱惑到钓点,随即越聚越多,相对较大个体的鱼就会被沉入底部的诱饵窝料吸引。
开制散饵使用多为基础饵+主攻饵+状态饵的配置。基础饵为鱼体最需要摄入的基础成分,例如小麦胚芽、麸皮、颗粒,都可以作为基础饵使用。主攻饵则是针对作钓对象鱼种喜好所开发的饵料,钓鲫鱼有钓鲫鱼用的饵料,钓鲤鱼也有钓鲤鱼专用的鱼饵。开制散饵使用最多的状态饵为雪花粉和轻麸,雪花粉的主要成为马铃薯,性状为片状,吸水性强加入后可使饵料入水后出现层层脱落的效果。轻麸最大的特点是比重轻,可以使饵料整体比重降低,入水后下落速度缓慢可让比重轻的饵料随水流传播开来,也是诱鱼的一款“神器”。两款状态饵的使用则需要根据实际作钓水深、鱼情、天气因素而定,具体改天我再为大家具体分析。
2、麻团钓法随散炮有类似之处,即使用黏黏的饵芯被颗粒、玉米、谷物、酒米等诱饵包裹住。入水后饵芯外部的饵料会先散落一部分吸引小鱼的注意,但由于粒径过大小杂鱼无法吸食,饵料都会沉底形成窝点,短时间内也不会被小鱼全部吃光,野钓效果同样非凡。
钓鱼123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前几天热门问答推送的话题,从我个人角度来说还是非常喜欢的。这位钓友在野钓过程遇到的饵窝料选择、打窝和补窝的问题,也是我们钓鱼人在户外垂钓时经常能遇到。那么野钓到底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饵窝料和打窝呢?且看我根据自己对钓鱼的理解,再结合广大钓友的智慧慢慢与大家分享。首
北方的水资源不多,一些经常放钓的水库,江河中经常会投放大量的养殖鱼供钓友垂钓。而这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野钓。在我认为只有在纯天然的水域,或在人工铸造的水库垂钓垂钓到的野生鱼才另有一番风味。野钓养殖鱼和纯野生鱼有很大的差别,前者早期经过人工训话,从小便吃养殖颗粒长
不知不觉已到了九月中旬,每天的气温也慢慢的凉快了下来,入秋以后水温也会慢慢的降低了些。小编很喜欢在秋季里约上几个钓友,驱车前往水库野钓鲤鱼、草鱼、鲫鱼等,这时候的鱼情都是非常好的,算是钓鱼的第二个黄金季节了,各种鱼类都会积极的去摄食,而且摄食量也会很大,比夏季
野钓与黑坑钓鱼还是较大的区别,主要是“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太多,水下障碍物、地笼、破网等等,导致想要找到一块底平方便垂钓的水域相对较难,黑坑中磨练的垂钓技巧在野钓中不一定好用,要在其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技术要求及对钓鱼人经验的考验,包括选钓位、找底、鱼饵、诱饵窝料
不同水域野钓根据水的深浅、垂钓的鱼种个体大小都要选择适合的浮漂。例如近水1米以下的水深垂钓10-200克的小鲫鱼,和深水垂钓1-2000克底层鲤鱼所用的鱼漂不会相同。在鱼体吃口正常的情况下,两个鱼体的索饵量和和摄食水层会有所不同。野钓小个体鲫鱼首选拉饵,主攻底
野钓的场所现在越来越少,一是水资源的稀少,二是现在管理的太严格,以前能钓得河流或者小水库都已命令禁止垂钓了,为数不多的自然场所现在也是人满为患,鱼儿的资源也是越来越少,渔获也相应的每况愈下,就是这样也阻隔不了钓鱼人的热情,只要是能在水边惬意的挥挥竿也已经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