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日常钓鱼的时候,特别是在钓鲫鱼时,很多钓友都拿捏不准或是抓不住到底浮漂的哪些动作是真正的鱼口动作,有时一天垂钓结束之后,想想看过很多浮漂的鱼口,但是鱼护里的鲫鱼却是寥寥无几。针对大家经常会问到的看见浮漂动作,提竿刺鱼之后却钓不中鱼或是频繁的出现脱钩跑鱼现象;或是有时明明浮漂没有动作,提竿换饵时却钩上有鱼的现象,今天笔者就简单的来跟大家聊一聊钓鲫鱼时的浮漂调整技巧和经验,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吧。
想要分清哪些浮漂动作是真正的鲫鱼吃口动作,需要怎样调整浮漂呢?
一、调整浮漂时的调灵和调钝
我们在台钓鲫鱼时调整浮漂的灵和钝其实是一种相对的概念,仅就笔者自身的经验来说的话,不建议大家过份的追求理论概念,而忽略钓鱼调漂的本质。钓鱼调漂的目的其实首先要保证浮漂能够准确、清晰的反映出鱼口;其次是通过浮漂的浮力来保证主线和子线的绷紧程度,使鱼口动作更加快速准确的传递到浮漂上。例如当我们调整浮漂时,露出调目的多少,主要控制的是主线的绷紧程度;而调目和钓目之间的差值越大,子线的绷紧程度将提升的越大。比如当我们调三目或是四目,浮漂没有什么动作,却发现偶尔会有鱼上钩时,我建议大家增加调目的目数,改调3、4目到5、6、7目,钓目还保持2、3目就行,这样浮漂的动作会更加准确和及时一些。如果发现浮漂动作总是非常杂乱,浮漂动作极其夸张时,建议降低一些调目,从调7、8、9目到调5、6目,钓目可以不变。只要大家能理解调目和钓目分别控制哪段线组绷紧,其实就很好掌握调漂的技巧啦。
二、钓鲫鱼的浮漂调整步骤
首先当我们准备开始调漂之前,我建议大家先粗略的调整一个调目和钓目,先进行粗略的熟悉鱼口的过程,不要急切的想要一步完成所有调漂,因为在应对当天的鱼口变化时,我们其实需要不断的修正调目和钓目。
空钩半水状态下,调目可以粗略的设定在浮漂总目数一半左右,比如15目浮漂,就可以粗略的调6、7目,钓目直接设定在调目的一半,比如钓3、4目;直接开始找底试钓。
当我们不断的搓饵抛窝之后(台钓的诱钓结合其实就是投喂诱饵窝料的一个过程),发现有目标鱼进窝之后,一定要注意观察鱼口和浮漂的动作,当浮漂出现动作之后,我们按照之前的经验,都可以打一打试试看,把每个浮漂动作都尝试抓一下,心中一定要记录哪个浮漂动作中鱼率最高,鱼钩最接近鱼上唇的中心位置。
当我们发现有鱼进窝,吃口动作却哆哆嗦嗦不标准时,可以尝试降低浮漂的钓目,当然这一定要首先排除饵料导致鱼不吃饵的问题,钓鲫鱼饵料要保证柔软、雾化适当、味型合适等等前提。
当我们发现有鱼进窝,但是鲫鱼的吃口动作极多,很多标准动作抓了以后中鱼率却很低时,可以开始提高钓目来进一步进行尝试。
钓鱼调漂其实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至少笔者不建议咱们休闲钓的朋友们过份的沉迷于此,理性的理解调漂目的和手段,其实就能很快的感受到垂钓的乐趣啦,而过份的追求一定要调多少目,钓多少目的话,有可能我都开始连竿了,你还在慢慢修剪铅皮呢。简单的才是最实用的,您说呢!
钓鱼123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在我们日常钓鱼的时候,特别是在钓鲫鱼时,很多钓友都拿捏不准或是抓不住到底浮漂的哪些动作是真正的鱼口动作,有时一天垂钓结束之后,想想看过很多浮漂的鱼口,但是鱼护里的鲫鱼却是寥寥无几。针对大家经常会问到的看见浮漂动作,提竿刺鱼之后却钓不中鱼或是频繁的出现脱钩跑鱼现
说起调漂技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有的人会认真对待,有的人则会认为浮漂调钓没那么重要,只要当我们能够做好选钓位钓点,掌握好鱼饵制作技巧,抛竿作钓即可。笔者认为,不能说那样不对,但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因为浮漂是钓友们的眼睛,而能不能钓好鱼,浮漂调钓是非常关键的
由于秋季钓鱼时我们经常会遇到刮风的天气,所以在浮漂的选择和调漂技巧上,就会有着特别的要求。常用的浮漂都好用,比如现在较为流行的长脚长尾枣核漂。秋季是常常会刮风的季节,这时天气对钓鱼的影响会非常明显,漂尾越粗,在刮风时阻力就越大,稳定性自然受到很大影响,最直接的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钓鱼这个念头往往是从羡慕他人垂钓而产生的。在水库湖泊等一些自然水域,常年有老钓友们在此处垂钓,一般老人们喜欢打海竿,十几根海竿摆满在岸边看起来十分壮观。行人们看着他们硬朗的身板,不断将十多斤的大鱼拉上岸来,纷纷由激动转为好奇,为什么
如今,越来越多的钓友加入到了野钓大军的行列里,在享受野钓带来的闲情逸致时,也同时饱受小鱼闹窝的困扰。今天笔者简单跟大家聊一聊,在野钓时从调整浮漂的角度,如何有效避免小杂鱼闹窝、闹漂的问题,这就是通过调整浮漂时——调钝钓钝。一、野钓时选择浮漂的技巧在野钓时,我们
今天笔者主要跟大家分享传统长身浮漂和枣核型浮漂的特征和使用技巧。冬天我们选择在池塘里钓鲫鱼时,当钓竿、钓线、鱼钩和饵料条件都相同时,选用不同的浮漂,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不同的浮漂漂形,都有其特殊的设计和使用效果。在冬天钓鱼大棚或是池塘里钓鲫鱼时,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