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垂钓行业的蓬勃发展,钓友们对渔获总量的渴望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渔具种类、鱼饵种类等产品的多样化,这是典型的供需关系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种体现。随着钓鱼爱好者的不断壮大,各类不同消费模式的垂钓场所应运而生,此时我们在钓鱼时如果不加点钓鱼小药,就总感觉钓起来不踏实,往往会直接把渔获的好坏与钓鱼小药的效果联系在一起。以笔者对钓鱼小药的使用经验来看,它其实就是借助各种味型的穿透力,利用鱼在水中高灵敏的嗅觉以及味觉来诱使鱼儿聚集,并且刺激鱼类摄食欲望,从而提高钓者渔获总量的一种添加剂。
钓鱼小药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那么就会渔获大增,用的不好就会出现鱼口减少、鱼群躁动甚至是出现死窝的现象。在垂钓过程中,由于很多钓友掌握不了小药的使用方法与用量,往往会选择望而却步。那么如何才能正确的使用小药呢?下面我就来说说小药的基本使用方法以及一些小技巧。
一、适合使用钓鱼小药的水情和鱼情
钓鱼小药绝对不是任何水情和鱼情都适用的,而且非常容易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在我们使用时一定要谨慎!而且钓鱼小药绝对不存在任何通用性,甚至在同一天、同一个水域,上午和下午的使用都大不相同。至少以笔者自己的垂钓经验来看,能否正确的使用钓鱼小药,合理的控制味型的种类和穿透力,是需要综合很多因素并加以判断之后才能决定的,而且还要进行味型、用量的严格试用,切不可随意乱用。笔者简单的罗列几种水情和鱼情,供大家参考。
1.当钓位十分拥挤、钓鱼人太多的时候,尤其是在黑坑中使用小药往往会变得事半功倍,因为增强味型的穿透力,可以使更多的目标鱼进入窝子;
2.水温较低的时候,鱼类的活性非常差的时候,饵料的味型在水中的穿透力比较弱,这个时候可以使用小药。
3.气压低或者天气闷热的时候,使用小药可以刺激鱼开口,让鱼摄食。
4.水比较深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穿透力强的小药,可以让窝子聚鱼更快。
5.水底出现臭底,希望使用强味型的饵料来铺地的时候,可以尝试使用钓鱼小药。
6.反其道而行之,在常规垂钓方式下,都无法钓到鱼时,可以尝试增强味型的穿透力,使用小药来刺激鱼类开口摄食。
二、根据季节因素来选择钓鱼小药
不同的季节,鱼的活性、摄食欲望以及所需要的营养是不同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各个季节里鱼喜欢吃什么,需要用什么样的饵料才能决定我们选择使用的小药。举一个例子:在夏季的时候,鱼的活力旺盛,饵料比较清淡,那么我就会选用果酸与药酒来进行基础搭配,这时我会要求饵料带有酒香味道和中药的味道,并且使用果酸这种挥发性和穿透力都比较强的小药来进行提味和增效等等。只有当咱们足够了解鱼类的习性和天气对鱼类的影响时,才能更有针对性的搭配钓鱼小药。
三、钓鱼小药的用量技巧
从钓鱼小药的状态上来区分的话,小药可以分为粉状小药和液体小药,它们在使用上是有一些区别的。
1.液体小药(除药酒外):液体小药一般是被水稀释过的,小药在饵料中整体的添加量应该在3%到5%(开饵时所加水量的总体积比例)之间比较合适;
2.粉状小药:粉状小药一般纯度都比较高,味型的穿透力较强,所以添加量应该控制在整体饵料的0.5%到2%之间;
3.在制作酒米或是中药酒米时,可以使用钓鱼小药来增加味型,通常用量会控制在1%左右;
小药的试用过程,笔者建议一定要先从单品味型来进行尝试,当你体验过不同水情鱼情的单品小药效果之后,再进行复合小药的尝试。
四、使用钓鱼小药的开饵技巧
无论是液体小药还是粉状小药,在制作鱼饵的时候都需要先将小药溶解或稀释在水里,这是为了让小药的味型能够均匀的分布到饵料里。之后我们再把加入小药的开饵水倒入饵料中,剩下的开饵手法就与正常开饵相同了,快速搅拌饵料,使饵料充分的吸水,再静置5到10分钟,收拢成团即可使用。
今天笔者分享的有关钓鱼小药的技巧,就暂时告一段落,希望对没有接触过钓鱼小药的朋友,能够有一些帮助。笔者再次强调:使用钓鱼小药时,一定是建立在你准确的判断水情和鱼情之后才能使用的;其次就是用不用小药都可以很好的钓到鱼,而使用钓鱼小药,仅仅能够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已,大家千万不要把钓鱼小药看的过于神奇!多积累有关钓鱼的各类技巧,才是我们增加渔获收入的最根本保障!最后推荐《揭开通用型饵料配方的神秘面纱》给喜欢钻研饵料的朋友们,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钓鱼123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随着垂钓行业的蓬勃发展,钓友们对渔获总量的渴望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渔具种类、鱼饵种类等产品的多样化,这是典型的供需关系促进市场发展的一种体现。随着钓鱼爱好者的不断壮大,各类不同消费模式的垂钓场所应运而生,此时我们在钓鱼时如果不加点钓鱼小药,就总感觉钓起来
刚接触钓鱼时,总会被一些老钓手钓箱中瓶瓶罐罐个钓鱼小药所吸引,而老钓手们对自己使用的小药讳莫如深,一般都是很难开口的样子,一些人则直接会说,这个不能告诉你。其实钓鱼用的小药到底有多神秘呢?我们下边用一段话来做出结论。过去钓鱼时,我们的前辈多使用蚯蚓、玉米、红虫
目前,市面上出售供钓鱼的“小药”基本都是化学合成的,食品级的“小药”凤毛麟角。而化学合成的“小药”用量极低,一旦用量超标,大多数“烧”手的情况就会比较严重,对水环境的污染也不可小视。但是部分商家为了追求利益,忽视了钓鱼人的身体健康,并造成环境污染。有些“小药”
虾粉因产地不同,作为鱼饵增味剂并标志“南极”或“北极”的鳞虾在我国海域也有分布,只是产量不多而已。因干鲜不同,用冷冻鲜虾加工的称“赤尾青”,用脱水干虾加工的则统称“虾粉”。虾粉味鲜,常作为调味代替味精、鸡精。钓饵中添加虾粉是为改变饵的味型,增强适口性,使香饵变
中医人认为,用酒浸泡药物、水果后取酒内服,外涂有活血祛瘀、开胃消食和辅助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如鹿茸酒、三蛇酒、人参酒、杨梅酒、桂花酒等等。受其影响,传统钓鱼用白酒浸泡大米、小米用于打窝,虽不能立竿见影,却有留鱼久,后程发力,持续效果强的特点。麦、米、豆、麸烘炒
钓快鱼,技让于术。一个经常见到的现象:鱼口轻了慢了,有口不中鱼时有人会把饵团摊开,取钓箱中瓶或罐,将其中的红、黄、白粉末,香或酸,腥甚至臭的液体,用水稀释后倒入饵中,再度搅拌后上饵抛钩,鱼口立变。钓鱼人把添加在饵料中的药酒、香料、香精、氨基酸、维生素和具有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