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气压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活性和吃饵的欲望。通常来讲,两米左右的水体,平均溶氧量较多,鱼儿舒适活跃,四处游弋,摄食积极。但当出现低气压时,则会造成水体出现缺氧的情况,鱼儿的食欲望会降低的很明显。因此,在高温季节中垂钓时,遇到湿闷的低气压场天气,水中的鱼儿就会感到极其的憋闷难受,没有食欲,活性也随之降低很多。它们或上下翻腾吸氧,或躲在水草间蛰伏休息,甚至是浮在水面上不停地呼吸换气。鱼儿在缺氧时无心进食,任凭你再好的饵料,怎样引逗,也不会搭理鱼饵的。而在雨过天晴、秋风阵阵之际,鱼儿由于水溶氧量的提升,会感到非常舒适,活性和吃饵的欲望也会提高,所以掌握天气情况,对于我们钓鱼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鱼和人一样,离开氧就活不成。一般可钓淡水鱼要求水体的含氧量在3毫克/升以上,其中鲫、鲤、鲶等以4毫克/升以上为正常;草、鳊、鲂等以5毫克/升以上为正常;而鲢、鳙鱼要求还需再高些才行。鱼类学家研究表明,当水体含氧量饱和,达到6毫克/升以上时,鱼儿才倍感舒适,最为活跃,食欲最为旺盛,不仅吃得多,而且长得快,长得壮。当含氧量在接近3毫克/升时,鲫、鲤、鲶等鱼已多少感到有些不适,但尚有摄食欲望。如果含氧量在低一点,它们便会烦躁不安,开始起浮,在中、上层游来游去,不断折腾,已无觅食的心情。这时耐低氧能力最差的鲢、鳙还有一些小杂鱼,便会感到憋闷难忍,纷纷浮到水面,伸出嘴巴直接吸取空气中的氧。此刻,即使把最上乘的饵食送到嘴边,它们也不会领情。倘若含氧量不足2毫克/升,对鲢鳙而言,已是重度缺氧,这时便会因窒息而死亡,接下去便是鳊、鲂、草鱼随之死亡。如果缺氧情况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则整塘便会相继死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翻塘”。钓谚说“氧多鱼儿欢,氧少鱼儿蔫,缺氧严重鱼儿上西天”,一点儿不夸张。
“翻塘”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的静水池塘,从午夜至黎明这段时间最为严重,水面越小、越浅,鱼头越厚,情况越糟糕,损失越惨重。静水塘之所以容易“翻塘”,就是因为一方面夜间没有太阳,光合作用停止,水中氧难以生成。另一方面,水中各种生物又大量消耗氧所造成。解除缺氧最有效的办法是机械增氧,开动增氧机或用水泵冲水,最笨的办法是人下水去搅动,再就是靠“老天爷”,等待出太阳或刮风、下雨,使之缓解,鱼儿便可起死回生。
有关钓鱼与天气变化的俗谚借鉴:
1.鱼追氧,没商量。
2.跟氧走,不空篓。
3.富氧区,鱼群聚。
4.缺氧鱼嚼水,顾命不顾嘴。
5.气压高,湿度小,鱼儿舒适食欲好。
6.气压低,适度大,人鱼共闷食欲差。
7.气压低,水缺氧,钓鱼没有“响”。
8.天气湿闷,钓鱼没劲。
9.水体缺氧漂不动,老天下了“禁食令”。
10.水中溶氧足,上鱼不含糊。
自然环境的气压变化会直接影响鱼类的活性和吃饵的欲望。通常来讲,两米左右的水体,平均溶氧量较多,鱼儿舒适活跃,四处游弋,摄食积极。但当出现低气压时,则会造成水体出现缺氧的情况,鱼儿的食欲望会降低的很明显。因此,在高温季节中垂钓时,遇到湿闷的低气压场天气,水中的鱼
台风过后话海钓,一话海况鱼情,二话安全事项。一、海况鱼情台风过后,近海海面到处是一片狼藉,海水浑浊发黄,沙滩上被台风刮下来的广告牌、树枝、垃圾等比比皆是,如果恰遇天文大潮之时,那汹涌澎湃的海浪带着杂物拍打海岸,让人不寒而栗。当台风中心离去24小时后,近岸海面上
有钓谚云:“钓鱼不钓风”。是说有风天气是难以钓到鱼的,其实并非完全如此。众所周知,风力和风向对钓鱼收获大小有直接影响。炎热的夏天,风平浪静,湖面无风,水中缺氧时,鱼群多数不吃食,总是浮到水面嚼水吸氧。如果夏秋季有二三级风,水中含氧丰富,鱼儿咬钩率也就会大大提高
一、钓位的选择在大风大浪里钓鱼选好钓位很重要。有的钓友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开始选了个侧风钓位,但因风力过大,不用说抛线、提竿,就连竿子都把不住。钓了一会儿看不行,只好改换钓位。根据多数钓友的体会,在大风大浪里钓鱼选钓位最好选在顺风处地势较高的地方,它有一定的
应该说,在我国南方,由于气温较高,一年四季都可以钓大鱼。但最好钓,也就是大鱼最多的是秋天这个黄金季节。秋季虽然比其他季节好钓大鱼,但并不等于整个秋季每一天、每个时候都好钓。是要经过选择的。1.晚上钓好过白天钓南方仲秋以前,白天太阳还很猛烈,气温与夏天相差不了多
通潮浜不是泛指某一个地方名,而是钓鱼爱好者把上海野河利用潮水涨落的又非常利于钓鱼的地方称作通潮浜,所以符合这个条件的河浜都可以被钓鱼者叫做通潮浜。一、潮汐规律懂得一点潮汐知识对垂钓“通潮洪”不无益处。潮汐是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引起海水周期性运动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