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钓采用小竿、灵敏的漂坠系统、易溶的钓饵,近点垂钓(钓点与钓者距离近)。在这众多因素中,我认为易溶钓饵是台湾钓法的关键。由于钓饵易溶,在垂钓过程中,钓饵散落在钓点,起着诱饵的作用,钓饵与诱饵一致,使钓饵对鱼的适应性增强。另外,由于钓饵入水即开始溶化,而鱼更喜欢吞食溶化的食物,也大大提高了上鱼率(用海竿垂钓,用入水后溶化的糟食较之用入水后不溶化的固体钓饵上鱼率大大提高也证实了这一点),所以,台湾钓法能在多次钓鱼比赛中获胜。舍弃易溶钓饵这一点来学习台湾钓法,便是没有领会台湾钓法的真谛。反过来,如果用易溶钓饵垂钓,舍弃专为用易溶钓饵垂钓所设计的小竿、灵敏的漂坠系统和近点垂钓等诸多因素,同样是在盲目地学习台湾钓法。
台湾钓法由于其钓饵入水即开始溶化,钓饵与钩结合力差,且入水时间越长,其结合力就越差,这样就有鱼吞饵后吐钩而去之虑,所以它非常强调其漂坠系统的灵敏性。有一些文章介绍甚至将漂坠系统调成鱼在其钩坠附近游动都能在漂上有所反应,这是由于其钓饵易溶而采用的迫不得已的方法,但这种变通却正好使整个组合更加灵敏。而当我们用传统的蚯蚓或面食垂钓,则没有这种顾虑。因此,当我们用传统钓饵垂钓时,就没有必要将漂坠系统调得那么灵敏,特别是当我们数个窝子轮换垂钓时,若其水深不同,每换,一个窝子就要精确调一下漂,很麻烦。当然,麻烦一点、能提高上鱼率,则不怕。但我通过与用坠重稍大于漂的浮力的垂钓方式比较,两者上鱼率并没有明显不同。将漂坠系统调得非常灵敏,特别是用整条蚯蚓垂钓时,还极易因提竿过早而脱钩跑鱼。
因其钓饵易溶,台湾钓法采用小竿和近点垂钓。因为钓饵入水后很快便溶化了,不论有鱼无鱼,需要不停地提竿重新上饵垂钓。小竿,使用起来轻巧,得心应手。而近点垂钓,既方便观漂,漂有轻微异常就可察觉,又由于是小竿、近点垂钓,垂钓者操作起来方便自如,反应灵敏。从鱼吃饵后漂有所反应,到垂钓者提竿钩刺鱼嘴这之间的时间缩短,这也有效地解决了由于钓饵易溶易造成鱼吞饵后吐钩而去的问题。而如果我们用易溶钓饵垂钓时用长竿,远点垂钓,第一、不便精确观漂,特别是在有风浪的情况下,更不易观漂。第二,从鱼吃饵漂有所反应到垂钓者提竿钩刺鱼嘴这段时间延长。这两点都有鱼吞饵后吐钩而去之虑。又因长竿远点垂钓,抛钩饵至钓点不如小竿近点垂钓那么轻巧,得心应手,无论有鱼无鱼,又要不停地提竿重新上饵垂钓,就显得狼狈、不潇洒了。
台湾钓法因其钓饵易溶,提高了上鱼率,也因其钓饵易溶,造成了它的致命弱点,就是小竿近岸垂钓。它最造合那些鱼多且靠边的精养小水面鱼池,对付鲫鱼这类个体较小易靠边的鱼种为最适宜,所以在这类比赛中它能夺标。台湾钓法的小竿、灵敏的漂坠系统、易溶钓饵及近点垂钓,我认为这是台湾钓手在这类水域垂钓中经过千锤百炼的黄金组合。也正因为它是一种千锤百炼的黄金组合,为适应其它不同水域的不同情况的垂钓,而将这种组合分离出某个部分与其它垂钓方式结合,常常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大概就是〈中国钓鱼〉中有的文章中所写到的许多垂钓者学习台湾钓法,学来学去,最终还是舍弃,重新操起自己原来的垂钓方法垂钓的根本原因吧。
台钓采用小竿、灵敏的漂坠系统、易溶的钓饵,近点垂钓(钓点与钓者距离近)。在这众多因素中,我认为易溶钓饵是台湾钓法的关键。由于钓饵易溶,在垂钓过程中,钓饵散落在钓点,起着诱饵的作用,钓饵与诱饵一致,使钓饵对鱼的适应性增强。另外,由于钓饵入水即开始溶化,而鱼更喜欢
鲤鱼,它适应能力极强,能在各种水域(甚至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它栖息在水的底层,无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饵料均不挑剔,是典型的杂食性鱼类。我国养鲤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目前全国各地大多数的养殖水域,也多以鲤鱼为重要养殖品种。在许多垂钓比赛(特别是钓混养鱼的比
一、抬漂相变化特征:抬漂也称升漂、送漂、顶漂等,抬漂是鲫鱼咬钩的基本漂相,其他鱼咬钩也能制造抬漂。表现沉坠钓的抬漂有三种形式:半抬漂、全抬漂和卧抬漂。(也叫卧漂)。前面两种抬漂是钩饵在进入鱼嘴内的漂相,也叫入口漂相,提竿是可以上鱼的。后
下面是一副台钓线组,由主线、太空豆、浮漂、漂座、铅皮座、八字环、铅皮、子线、鱼钩组成!
有人说台钓的灵魂在于调漂和用饵......但是学习台钓之前首先要掌握台钓的基本功,台钓调漂和台钓用饵在台钓过程中确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漂调好了饵配好了等待的是什么呢?等待的就是提竿时中鱼的那一瞬间。所以提竿是调漂配饵和中鱼之间的纽带。漂是
学习台钓首先要学习台钓的基本功,再接着就要学习台钓调漂、台钓用饵等复杂一点的技术,下面就先介绍一下台钓的基本功(抛竿、压水、扬竿)等,更多有关台钓的问题可参见台钓技巧大全抛竿:右手持鱼竿,左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铅片座下的子线,并用无名指将两子线分开,轻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