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头鱼,远东雅罗鱼(勃化雅罗鱼)。科属雅罗鱼牙科,隶属于鲤形目。由于滩头鱼属冷温性河口鱼类,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仅分布于太平洋西北的亚州沿岸的几个有限的地区。在我国,滩头鱼只在图们江及绥芬河流域出现。
绥芬河流域上的滩头鱼,是在其生殖季节,由俄罗斯的海参崴溯入绥芬河,经乌苏里斯克进入我国境内的。上世纪70年代以前,绥芬河及各大小支流水量充沛,滩头鱼可一直上溯至太平岭山麓的深处。1986年6月初的一天,笔者应邀在老黑山地区的太平岭(太平岭为绥芬河的发源地)下的丛林里一条无名小河里寻觅溯河的细麟鲑时,偶然在薄雾缭绕的一处急流上看到水花上影影绰绰闪动着暗影。我向急流上投去一竿,瞬间竹竿被鱼拽成弓状,一条约30厘米长、带有明显婚姻色的雄性滩头鱼被挑上岸。随后,我和钓友向急流频频投竿,但收效共微。 我收竿后站在流头上仔细观察,见急滩上水花四溅,不时有鱼的暗色脊背闪过。第一次见到鱼群䴢集在一处水域交欢不食,此现象令笔者感到很是困惑。回去请教老钓手才得知,是碰上他们常提起的“汛场”(鱼群的产卵场)。遂记录在案,摸索出其中规律性的结论来。
滩头鱼溯河的规律可谓一成不变,一般是在开河后约10天的立夏时节,溪河中尚泛着冰凌时就可以看到第一批溯河的尖兵。他们以雄鱼为主,沿河而上,一路凭借着身体侧线雷达感知水流,躲避障碍物,走走停停,可开口索饵。雄鱼先溯河是洄游性鱼类种群铁定的规律,目的是寻找合适的产卵场地或食源。此批鱼群数量少、个体小,加之开河伊始,一般不为钓手所注意。而后约10天,在小满前后出现的第二批鱼群,则数量多、个体大、成熟系数较高、鱼体表现呈现出典型的婚姻色,以钓手多年经验所得,滩头鱼的产卵场有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①急滩水势,水流湍急,左旋右转,水花上下翻卷。这样的急滩水势水深一般不超过70厘米。鱼群顺着急流暗沟排列有序成纵带(纵带宽度等同于暗沟宽度,由地势条件锁定。所谓暗沟也就是指略低于四周河床的主流地质)。
②暗沟底质必是粗石砾或粗沙粒底质(如果中流流速达不到要求,暗沟底质沙石粗细混杂,这样的条件亦满足不了滩头鱼的生理要求)。①②两点必须相辅相成。
③产卵场处或左或右必有一处漫滩水域。即便是洪水期,此漫滩也绝少会有大水流经。以上①②两个要点是滩头鱼生殖生理条件所需,急滩水势是滩头鱼利用其水流抚慰身体,促进体内生理变异。选择粗沙砾底质同样是滩头鱼利用其挤蹭刺激腹部穴道,并有抚散鱼子,促其排卵的效益。而③则是滩头鱼成鱼扒坑打洞,为鱼卵孵化选择的温床了。
滩头鱼产卵还需要一个适宜的水温条件,即便是在立夏时节很高的气温里,在早晨9时以前滩头鱼也很少进入产卵场。原因是狭温性的水体在早晨光照尚不充足的情况下,水温达不到其要求。傍晚,夕阳即将落山时鱼群开始退场,部分雄鱼可少量抓食。滩头鱼进入产卵场的时间一般是在小满前后伊始,在产卵场鱼群大约有10天的时间是趴附在水底一动不动,而后逐渐起水,在水流上雄雌相互追逐进行交配,经多次实验结果,进入产卵场的鱼群绝不会为美食所动,即便是美味放置其嘴边也毫不动心。雄鱼有少数性成熟较晚者可偶尔上钩,有经验的钓手可抓住上钩的雄鱼验其腹部,用手轻挤压鱼腹,如自输精管内排出的精液顺畅,可证明鱼群即将快要抓食了。滩头鱼交配后,雄鱼可很快进食,雌鱼则尚需一段时日。鱼群产卵后群鱼可在产卵场有一个短暂的停留,大肆掠食以补充体内消耗的营养,恢复体力,而后调头顺流回返。
在产卵场守钓滩头鱼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每年的6月10日之前鱼群中基本上无索饵进食现象。6月9日鱼儿不会上钩。但隔一夜,6月10日就可在产卵场频频拽鱼上岸。此现象历年如此,已形成规律。笔者查不到这方面的资料,对于这种差一天也不进食之现象无从解释。但我想,这很可能与狭温性水体的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滩头鱼只在生殖期进入我国境内(有钓手讲秋季滩头鱼可尾随大马哈鱼进入我境,笔者尚无实据。但绥芬河流域目前已看不到马苏大马哈鱼洄游型鱼的踪迹,上述说法可能已成为钓手间一个美好的愿望了),其时日短,机遇差。所以,私人性捕捞也就变成掠夺性的了。加之渔猎地点只限于狭窄的产卵场,对其资源的摧残是可想而知了。人为的间接影响(在河流上筑坝虽利农业却阻碍了滩头鱼的洄游)及环境的直接影响(由于森林的过量采伐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而河床的改变,使滩头鱼在生殖期内可进入地区的大小溪流里已很难找到较理想的产卵场,而理想的产卵场是保证滩头鱼种群健康繁衍的前提)已使滩头鱼,这种原经济鱼种变为珍稀鱼种类了。滩头鱼一生中有99%的时间是生活在河口,只有1%的时间是在产卵场度过的,可这1%就决定了其99%的一生,可见其产卵的分量。保护好滩头鱼的产卵场也就是保护好其种群,否则滩头鱼在我国境内绝迹的日子不会远了。
滩头鱼,远东雅罗鱼(勃化雅罗鱼)。科属雅罗鱼牙科,隶属于鲤形目。由于滩头鱼属冷温性河口鱼类,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仅分布于太平洋西北的亚州沿岸的几个有限的地区。在我国,滩头鱼只在图们江及绥芬河流域出现。绥芬河流域上的滩头鱼,是在其生殖季节,由俄罗斯的海参崴溯入绥芬河
力鱼,是三亚沿海近岸常见的一种经济鱼类,也是居家餐桌和酒店宾馆常见的一道菜肴。力鱼常常出没于近岸珊瑚礁区或与泥沙地质交汇处的开阔水域,亦能在数十米深的海域游弋,喜欢群居群出,吃食凶猛。其成鱼体重一般为300-1000克,在农贸市场也能看到渔民从外海捕捞上来重达
红鱼喜欢集群,洄游习性明显,大的个体于早秋集群从水域深处游向近岸浅水区和河口,并在那里繁衍后代。这时,大的亲鱼经常能在河口或防护堤水口处见到。红鱼为肉食性的杂食鱼类,且食量大,消化速度快。个体的最大摄食量有的竟可达体重的40%。喜食对虾、鹰爪虾、乌贼、鳀鱼、秋
黑头鱼,我地叫法又称为黑鲪鱼,因其色灰黑、体胖而得名。黑鲪鱼属鲉科,体延长,侧扁,长约30厘米,灰黑色,具不规则的黑色斑纹,眼下有三条黑色斜纹。头部棘和棱较低。眼间距较宽平。口大而斜,牙细小,栖息近海岩礁间,卵胎生。黑头鱼进食凶猛,但生性刁滑,适宜智取。笔者多
一、昼间拟饵拖钓鲈鱼觅食凶猛且嘴大,在深水区采用拟饵拖钓法,效果相当不错。1.时间选择:以垂钓4小时为宜,实钓时间选择上午7~12时或者下午14时30分~18时30分,且以上午时间为佳。2.钓竿配置:喜玛诺4500型渔线轮一个,3.0米“渔神”矶竿一支,直径
一、钓具准备1.竿。宜使用全碳素硬调溪钓竿,以利鱼儿中钩后可硬拽出水。竿过软,鱼儿乱游乱窜,则会带来钻底挂石等意外麻烦。可备3.6米和4.5米长的各一根,视钓点宽窄而选用。2.钩。我使用的是一种钩、坠复合为一体的钩,本地叫它“翻天印”(现极少钓者使用)。这种钩